都市文档在线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对策_其它管理学论文

2022-02-13

管理论文】导语,大家所阅读的此篇文章共有33919文字,由雷南建认真修正,发布于【都市文档在线www.0519news.com】。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对策_其它管理学论文如若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独特的建议,可以发表分享给大家!

第一篇 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对策_其它管理学论文

摘要: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中的提出和发展,其在企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处理好和环境的关系,文章对企业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并探讨了其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模式;问题;对策

目前全球最为关注的问题是生态环境问题,其和人类生产活动等具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并且会耗费各种资源,因此,为有效避免这些问题,企业在安排资金的时候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从而诞生了绿色财务管理的模式。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目前在短期使用中并不利于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很多企业都放弃这种模式,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绿色财务管理的内涵

绿色财务管理实际上指的是以保护环境和资源作为导向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它必须遵循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原则,做到可持续发展。另外,财务管理是在社会人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将企业作为经济人来对待。绿色财务管理强调对社会负有责任,在管理上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其目标效益是多层次的,而不是单一的。企业管理理念决定着其具体的管理模式,而绿色财务管理模式跟传统的模式不一样,其主要追求着六大理念,即对社会负责、促进经济循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经营、实现各个相关方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几个核心的理念。

二、目前企业中绿色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wWw.0519news.COm企业的绿色管理中环境效益是一个隐形的企业财产,所以相对于实体的物品来说,环境效益难以计量,所以绿色财务管理量化很难。当涉及到企业环境问题的业务计算时,绿色财务管理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第二,企业类型的局限。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所以我果断饿企业受国有和经济的影响很大,很多的国有企业都会存在设备老旧以及社会责任重的局面,而且,国有企业长期的经济发展颓势使得这些企业财力较为薄弱,而企业的规模大又使得改造的难度大,民营和外企相对来说,社会负担轻,设备也较为先进,有利于实现绿色管理。

第三,企业经营决策方面。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是公司的决策的主要者,如果企业经理单一强调经济效益,缺乏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绿色财务管理将难以实现。在某种意义上,经营管理者的能力对绿色财务管理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第四,行业监管方面。在制定行业发展的统一标准、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行业协会所起的作用比较局限,特别是在质量的监督、环保宣传的概念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制定的帮助和支持做的还远远不够。

第五,的支持和监督情况。支持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支持和监管的力度不够完善。实施绿色财务管理,企业得到的支持较少。还没有试行了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监管部门在对企业的监督和处罚的力度还不够,仍然存在许多缺失和不足。

三、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产生问题的因素

第一,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尚未建立。企业有怎样的制度就会出现怎样的行为,因此制度是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的根本。目前,中国虽然已经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规则,会计制度等文件,但这些制度文件都是基于规范的会计和财务行为传统意义上的。还没有建立在一个“绿色会计”、“绿色财务制度“规范的基础上。由于缺乏绿色财务管理制度指导和约束。很少有公司自愿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

第二,的支持力度不够。西方发达国家推进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经验表明.不仅需要发挥其监督作用,还需要发挥其支持导向作用。例如.西方发达国家往往通过财政补贴来或制定绿色税收来鼓励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通过的绿色采购来引导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通过建立绿色认证标识和绿色审计来规范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等。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我国对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支持力度还很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第三,企业不具备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应有实力。在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导致经营成本的增加,也就会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在短期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尤其是企业的技术较为落后,而产业层次相对较低的,则更为不利。一旦缺乏合适的环境,那么绿色财务的管理模式就难以真正展开和贯彻。尽管有部分企业能够下定决心改进生产工艺,使得生产过程中国产生的各类废弃品能够得到科学的处置,但是基于底子薄弱,仍旧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从这一点来看,未来短期内我国仍有大部分的企业,无法实现财务管理的绿色模式。

四、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对策

第一,企业应制定、完善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并监督执行。只有在根源上解决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种陋习,才能够起到管理的促进作用。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同时,加强监管部门的控制力度,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坚决严加惩治。

第二,构建绿色预算会计制度。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将企业生产的环境因素纳入企业成本预算、会计核算的范围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安排预算时,将相关规定和措施落到实处,并且进行预算会计时生产成本的核算和监督。同时,还应将企业预算活动对生产造成的影响,比如像是能源的消耗量等,都列入考核范围内,就能准确地对预算绩效进行考核与评价。

第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从大环境来讲,我国目前正在努力改变着过去长期形成经济增长模式,即“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粗放模式。在过去的十一五计划中,就十分看重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经济制度的总设计师,既然由国家所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都发生了改变,那么企业更应该抓住这一时机,把握良好的“环境”,落实构建绿色财务管理模式。

第四,实施绿色激励政策。一是企业可以设立专项基金,针对落实绿色财务管理措施的部门给予一定奖励或补贴,通过经济激励让构建模式的脚步加快。二是寻求的帮助,比如一些主导的绿色信贷政策,都是支持企业、帮助企业能够顺利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三是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提高其运用绿色财务管理模式能力。

首先是树立企业进行绿色经营与管理的意识,使得绿色以及环保成为整个企业成员的共识。其次是引入先进的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回收废旧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废物的排放量,增强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能力。再者是进行企业绿色文化的建设,营造企业绿色文化以及绿色文明的氛围,试图建立起一个绿色财务管理的内部模式。然后是对企业内部的相关成员进行培训,提高整个队伍能力的整体素质,加大他相关知识的积累以及能力的提高,培训相关知识包括环境会计、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理论、技能以及操作方法和准则,把好人力这个关卡。接着是进行进行绿色监督的能力,各级机关要遵照相关的法律和环境法规,依据相关的环境以及会计准则,保证会计完整性、真是性、准确性以及及时性,提高会计信息以及财务信息的质量。最后是要实施相应的专门小组,采取多种方案以及计划的监理,提高相应决策队伍决策的能力以及科学性,保证决策与事实相符合,组织合理,水平高超等。

参考文献:

1.吴金波,董雪艳,李婷婷.绿色财务管理探祈[j].财会通讯(学术版),20xx(12).

2.范永太.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理财版),20xx(10).

3.刘淑华.关于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xx(3).

4.郭海芳.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之探析[j].财会研究,20xx(3).

5.忉彭琳.构建循环经济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通道探讨[j].会计之友(中),20xx(1).

第二篇 软件产业演进基本理论问题探讨_其它管理学论文

◆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软件产业演进属于微观层面的产业演进,是软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结构、组织和布局不断演化,经济规模与经济效益逐步改善的过程。本文 从界定软件产业演进的概念入手,对软件产业演进的影响因素、演进趋势和演进阶段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我国软件产业演进的现状进行,以期为我国 软件产业演进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软件产业 产业演进 影响因素 趋势 阶段

软件产业演进的概念

产业演进是指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结构、组织和布局不断演化,经济规模与经济效益逐步改善的过程。从宏观层面看,产业的演进是以农业、第一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值产业等为主导产业的初级产业结构向以工业、第二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较高加工度和较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中级产 业结构演进,进而向以第三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等为主导产业的高级产业结构演进。从微观层面看,产业的演进是某种产业内部的自我 更新和子产业比例的变化与更替,其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等都在产业的不同演进阶段逐步合理化。

软件产业演进则属于微观层面的产业演进。一方面,软件产业演进在时间上表现为各种生产要素在软件产品、系统集成、软件技术服务等软件子产业之 间以及各软件企业之间的不断流动与消长;在空间上表现为在各种生产要素、软件子产业以及软件企业在空间地域上的不断流动、集聚或转移。www.0519news.Com另一方面,软件产业 的演进又直接表现为软件产业结构、软件产业组织和软件产业布局的演进。其中,软件产业结构是指经济活动中软件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以及软件产业内部各子 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合理化和高级化是其演进方向;软件产业组织是指软件产业内企业间竞争与垄断的关系,其演进进一步表现为产业市场结构和 软件企业市场行为的演化;软件产业布局是指软件产业及其内部各子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合理化是其演进方向。 论文

影响软件产业演进的因素

(一)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是影响软件产业演进的关键因素。软件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一个国家(或区域)对软件技术及其知识产权的掌握情况,决定了软件产业的发 展模式和路径;一个国家(或区域)对软件核心技术的控制程度,决定了软件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水平,决定了 软件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技术创新是软件产业向高层次演进的核心动因,而技术进步是软件产业演进的强大动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软件产业向知 识、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使产业内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投入均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各子产业产出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有序演化。

此外,技术创新降低了软件生产成本、增加了软件种类、强化了软件功能、提升了软件质量,促进了软件产品升级换代,总体上扩展了软件产业系统的发展空间;技术进步带来各国软件产业经济的国际化,实现了资源的跨国配置和软件产业结构的跨国梯度转移。

(二)国际因素

国际因素的作用发挥主要来自于软件产业国际贸易情况、外资引进情况、软件跨国公司技术情况以及国际分工格局。 毕业论文

首先,国际贸易水平,是软件产业竞争力的体现。国际贸易中的软件产品构成反映了本土软件产业的结构状况;而且通过贸易,可以引导一个国家(或 区域)软件产业的结构调整,使软件产业的供给与需求得到平衡,并在从国际分工中找到合适的市场位置。因此,国际贸易,为软件产业的演进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其次,外资引进是实现本土软件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外资引进,可以明显改变国内软件产业的投资结构,改变软件产业结构形成的物质基础,提 高整个软件产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而软件产业的投资结构配比是否合理,直接制约着软件产业的发展。例如对软件产业各子产业的投资给予不同程度的倾斜, 将会有目的地使软件产业结构往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

再次,软件跨国公司是推动本土软件技术进步的主要源泉。通过利用软件知识的溢出效应,将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与本土的技术水平有机结合,能够带动软件产业及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和结构调整。

最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软件产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而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其实质就是产业分工的扩展和深化。软件产业的国际分工格局对一个国家(或区域)软件产业的合理定位与演进的导向作用巨大。 论文

(三)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直接影响软件产业的演进,或通过对其他影响因素发生作用来影响软件产业演进。制度是提供宏观调控,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其基 本功能首先是为降低交易费用;其次是为寻求规模经济,使外部效应内在化;第三是为减少不确定性,保障安全。制度因素涵盖了有关的国际公约、国家法律法规、 产业政策、企业管理制度等各个层面,对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制度通过均衡和创新两条途径,在宏观层次上对软件产业外部环境予以改善,在产业部 门层次上对软件产业结构予以协调,在微观层次上对产业组织予以调整,并指导软件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和有效竞争。

(四)供求因素

供求因素包括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软件产业演进的基本规律是保持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第一,软件产业的供给因素除了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资料外,重点包括研发人力投入和研发资金投入等。供给因素在总量和结构上制约着软件产业的成 长速度和模式选择。研发人力是软件产业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供给因素。人力素质的提高,可以节省和替代资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形成新的生产方式,推进产业结 构高级化发展;研发资金投入是软件产业演进的动力,在软件产业结构形成和升级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 毕业论文网

第二,需求因素有的是潜在的,有的是现实的,都对软件产业的演进起直接影响。消费需求在社会总需求中所占份额最大,是软件产业结构演进的根本 动因。依据对软件产业的划分,软件消费需求变化包括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引起软件产业内相关子产业的扩张或收缩,也会引起新的子产业的产生和现有 子产业的衰落。需求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引领着软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软件产业的经济寿命长短一定程度上决定于软件市场需求量的大小。

上述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将反映出软件产业内部各子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变化以及软件产业的演进进程。

(五)市场结构

软件产业市场结构决定软件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直接影响着软件产业内部所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以及软件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影响到软件产业的演进。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壁垒,这三个方面互相作用,共同影响软件产业发展步伐。

软件产业的适度集中,能够减少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促进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收益率,使软件产业中技术关联度高、附加值高的 子产业结构比例不断扩大;软件产品与服务的差别化能够扩大软件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强软件产品与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激励软件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产业整体 竞争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软件企业应发挥产品差别化对产业演进的积极作用,防止产品差别化成本过高而导致消费者无力购买;进入壁垒对软件产业内企业数量 和规模分布起关键作用,同时,它还影响在位软件企业的市场力量,从而对产业演进发生影响。保持适度的进入壁垒,对软件产业而言,有利于消除过度竞争,形成 有效的竞争秩序,促进产业发展。中国都市文档在线

第三篇 浅谈品牌危机的内涵分类及应对策略研究_其它管理学论文

 摘要:以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并未对品牌危机的概念形成统一的权威认识,也未对品牌危机本身进行分类。通过对品牌危机与产品伤害危机、企业危机和公共危机概念的辨识,澄清了概念之间的模糊性,在对国内外频繁爆发的品牌危机进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将品牌危机按照三个

中国都市文档在线 www.lmlm.com分类标准分为:核心要素和非核心要素的品牌危机;主动和被动的品牌危机、行业和非行业的品牌危机。并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品牌危机的应对策略进行比较和总结,为深入理解品牌危机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品牌危机;品牌危机的分类;品牌危机的应对策略

一、 品牌危机的内涵

尽管品牌危机爆发日益频繁,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此巨大,然而对品牌危机本身至今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权威概念。国外学者大多关注与产品直接相关的产品伤害危机,对其进行了较为透彻的研究。国内学者虽然直接研究品牌危机,但是未对品牌危机的概念加以区分,造成不少研究者混淆了品牌危机与产品伤害危机、企业危机和公共危机。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阅读整理,本文发现品牌危机虽然与产品伤害危机、企业危机和公共危机之间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毕业论文

1. 品牌危机与产品伤害危机。产品伤害危机是指偶尔出现并被广泛宣传的关于某个产品是有缺陷的或是对消费者有危险的事件(siomkos & kurzbard,1994)。Www.0519news.CoMith & larry(20xx)依据“能否在媒体或法庭上澄清和证明产品无害、没有缺陷”,将产品责任分为可辩解型(defensible)和不可辩解型(indefensible)两类。方正(20xx)依据这一思路,按照“产品缺陷或伤害是否违反相关产品法规或安全标准”将产品伤害危机分为可辩解型和不可辩解型两类。产品伤害危机会导致品牌发生危机,但是品牌危机不一定都是产品伤害危机。

首先从产生的原因来看,产品伤害就是由于产品存在质量缺陷,会给消费者带来伤害,而品牌危机则不一定,产品质量问题,虚假,甚至品牌延伸失误、企业未履行社会责任都会造成品牌危机。在20xx年丰田车的“召回门”事件中,由于丰田公司接连曝出油门踏板、驾驶座脚垫、刹车等部件缺陷的质量危机,使得消费者对丰田汽车持否定态度,媒体跟风报道,负面信息接连曝光,不仅损害品牌形象,还导致消费者对丰田品牌的质疑和不信任,这次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产品伤害危机。但是,有些品牌危机不是由产品质量的问题引发的,如20xx年,《公益时报》报道让农夫山泉陷入“诈捐门”事件,报道指出:农夫山泉的“喝一瓶水,捐一分钱”支援慈善事业活动存在惊人骗局。每瓶农夫山泉水中的一分钱本该属于“宋庆龄,饮水思源”助学基金的助学款,被农夫山泉无情地侵吞了4个月。据保守估计,4个月的时间,农夫山泉至少卖了5亿瓶。也就相当于侵吞了5亿个“一分钱”。一时间哗然,农夫山泉声称报道不实,与《公益时报》大打战。这起危机就属于跟产品质量无关,但是对品牌造成伤害的品牌危机。 毕业论文网

其次从判断标准来看,产品伤害危机可以通过严格的产品XX法规来进行判断和诊断,而除了由产品伤害引发的品牌危机之外,大量的品牌危机是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的。如巨能钙被指双氧水含量超标,若涉入过多会致癌,然而经过国家质检发现巨能钙的双氧水含量并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也出面声称双氧水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巨能钙并没有造成产品伤害危机,从而引发消费者的起诉和负面评价。然而大量品牌危机,尤其是信誉危机,比如农夫山泉的“诈捐门”事件,消费者很难辨别事情的责任在谁,相关机构也无法有统一的标准衡量到底是农夫山泉诈捐,还是《公益时报》报道不实,结果两者只好大打战,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消费者还是不知正相。基于自我保护的机制,面对这种状况,大部分消费者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最终让企业很难为自己澄清和辩解。综上所述,品牌危机和产品伤害危机的区别就在于产生原因和判断标准两个方面。

2. 品牌危机与企业危机。除了产品伤害危机之外,另一个与品牌危机相关的概念就是企业危机。对企业危机的界定,学者们众说纷纭,尚未达成一个统一的定义。barton(1998)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企业危机的成因大致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企业内部引发的危机,主要包括战略选择危机、运营管理危机、产品开发危机(新产品研发失败)、销售危机(品牌虚假宣传以及欺诈)以及财务危机等;而外因则由法律因素、宏观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行业竞争、媒介导向、公众因素等要素组成。企业危机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企业危机应对策略的选择以及危机后企业的恢复过程。 论文

根据上述文献的介绍,可以发现企业危机和品牌危机之间的区别:导致品牌危机的事件一定会是企业危机,但是企业危机却不一定是由于品牌危机产生的。比如:1993年巨人推出中文手写电脑等多种产品,成为位居四通之后的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5年,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内地富豪第8位;1997年,烂尾的珠海巨人大厦为史玉柱带来上亿债务,巨人集团终于不堪重负,轰然倒下。巨人集团的倒下,无疑是一场由于企业内部经营不善引发,负债过多,企业风险增大,最终入不敷出的企业危机,并非由于品牌管理不善或者产品质量缺陷引发,不是单纯的品牌危机。

品牌危机作为企业危机的一个范畴,在研究上必然要借鉴企业危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品牌危机更加侧重从品牌管理的视角关注企业的危机,从品牌价值维护的角度出发去防范和应对危机。对品牌危机的研究更多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去探究企业的品牌负面视角对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影响,而企业危机的研究更多关注从管理制度和机制出发,对危机进行预警和防范。

3. 品牌危机与公共危机。前面的产品伤害危机和企业危机之外,另一个容易与品牌危机混淆的概念是“公共危机”。从目前现实状况来看,对于公共危机的界定也未严格区分。综合来看,公共危机就是突发的,对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境况或者紧急状态。由于诱发公共危机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加上不同学者研究的视角不尽相同,分类标准也是差异很大。大体可以分为:灾害性危机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事故性危机事件,如重大安全和环境污染事件(毒奶粉危机,sas等);危机事件,如涉及到国家领土安全等;经济危机事件,比如金融危机、经济萧条;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比如战争、恐怖袭击等。

第四篇 浅谈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研究综述和指标体系的构建_其它管理学论文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的方法,以山东省企业为研究对象,尝试构建一个应用性、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解决目前缺乏实用、有效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或指标体系不全面的现状。

关键词:管理培训效果评估关键指标 作文 /zuowen/

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培训效果评估。关于“培训效果评估”的概念,雷蒙德·a·诺伊教授认为,就是指“收集培训成果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而英国的管理服务委员会(msc)将其定义为“用来判断培训是否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培训是一个由培训需求、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组成的系统,如果说前三个环节的开展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的话,培训效果评估却远远落后于培训的脚步。长期以来,企业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后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大大降低了培训效果,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而企业不重视效果评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一套科学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效果评估是对各评估指标的信息综合,评估结果是否客观、准确,首先依赖于被综合的对象——各评估指标的信息是否准确、全面和有代表性,评估指标的选取和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综合评估的结论。wWw.0519news.cOm因而,选取什么指标来刻画管理培训的效果,是本文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取的指标选择方法是文献资料的提炼和专家访谈。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一、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相关研究综述和指标的初建

(一)关于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研究

目前,我国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是一些一般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研究。如周勇、张燃(20xx)提出培训效果评价的几个方面:培训力度,技术适用度,效益增长度。晏秋阳、曹亚克(20xx)提出员工培训评估指标分为两大类,硬指标和软指标。王鲁捷、钟磊、孙启霞(20xx)认为培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成本—效益评估指标和顾客满意度指标两大类。陈卫(20xx)提出了包含对培训项目的评价、对培训教师的评价……受训者的工作态度总体表现、人力资源绩效指标、运行指标等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熊敏鹏、杨小东(20xx)根据kirkpatrick的四层次评估模型设计了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反应指标(如培训对象的满意度等)、学习指标(如推销知识、辅导技能、选材技巧等)、行为指标、结果指标(如培训成本、组织发展的状况等)。肖娟(20xx)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分解为:反应类(对培训感兴趣、培训内容对工作帮助程度等)、学习类(知识学到程度等)、收益类(培训对企业的货币价值贡献率)、战略支持类(人员流动率等)。

但管理培训,由于其培训的特点,效果评估都有不同于一般员工之处,因此,效果评估的指标也有其独特之处。虽然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还是为我们提供了指标设计的依据。 毕业论文

1.williamh.clegg的观点?譹?訛。美国学者williamh.clegg(1987)对639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应该是:工作绩效的改善、学员对培训的反应、学员知识的增长、学员技能的提高、学员态度的改变、企业运作绩效的提升、对课程设置的评价、对课程讲授的评价、对后续课程的需求程度、对培训活动组织情况的评价、企业经理对课程的推荐程度、学员的激励程度、学员的参与程度、培训项目成本等。

2.国内学者的观点。萧鸣政(20xx)教授提出评估的指标与内容表现为过程评估与成果评估两个方面。

管理开发的过程评估指标包括完善的管理开发规划、相关的配合措施和适当的评估与追踪管理措施。完善的hrd规划包括:确定hrd需求、建立管理开发的客体与对象、课程设计、教育培训技术的选择与确定。相关的配合措施包括:师资的选择、对被开发者的了解、时间场地的安排、管理开发前后的相关措施。适当的评估与追踪管理措施包括:成果导向的评估内容指标、评估规划内容。成果评估指标包括内部成果与外部成果两个方面。内部成果包括:被开发者的意见与满意度、学习成就评估。外部成果包括:被开发者在岗位工作中的变化、对组织整体的影响与效益。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陶祁、王重鸣(20xx)在管理培训的背景下,提出了在培训效果评估中可使用适应性绩效作为培训效果的效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据此,开发出了包含压力和应急处理、创新解决问题、岗位持续学习、人际和文化适应四个因素,共25个项目的适应性绩效问卷。

曹如玲(20xx)提出了培训课程的启发性、培训课程的实用性、学员的课堂参与程度、教师的感染力与课堂气氛、教师讲解的逻辑性与清晰度、学员对相关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学员的人际和文化适应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增强、员工满意度的提升、制度执行力的提升等22个评估指标。

(二)基于文献研究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初建

在整理总结了大量有关培训效果评估、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培训过程理论、综合性培训模型和层次培训模型为依据,从管理培训的目的、需要出发,结合管理培训的特点,本文预选出符合指标体系构建目的和原则的三大类、七种、29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其指标定义、来源和理论基础如表1所示。

二、基于专家访谈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完善

结合研究内容,本次访谈目的在于了解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目的、需求,管理人员培训的特点以及他们所关注的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并通过访谈对已汇总出的评估指标进行修订,使得评估指标更加具有针对性、操作性。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专家访谈的对象共7人,由三部分组成:(1)企业管理或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2)管理培训领域的培训师和组织者;(3)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这部分对象的数量不必很多,但要求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并对培训评估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或实践经验。

专家访谈主要问题:

(1)能描述一下贵公司的的发展战略吗?如何将该战略应用到管理人员的培训上呢?(2)近年来,企业开展了哪些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能具体描述一下吗?您觉得效果如何?您觉得效果不错或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3)您所了解的企业在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时通常会使用哪些评估指标?您觉得有效吗?(4)我们已总结出了一些评估指标(如上所述),您认为它们是否重要?(5)您认为是否有其他的评估指标需要加入?

访谈结束后,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和评估指标提炼。

最后,汇总访谈结果,结合评估指标筛选原则,对已总结出的指标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具体结果是:增加了“体现管理人员学习特征”的指标“被培训者的课堂参与程度”;将原来的“培训需求与战略”指标细化为“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培训计划完善且有针对性”、“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四项;增加了“培训手段先进性”、“企业员工积极性”、“企业员工流动率”、“企业市场份额”等指标。 毕业论文网

三、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和关键指标的描述

总结上述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研究结果,本文得出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三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18个四级指标。如表2所示。

(一)培训准备类评估指标——培训需求与战略

在企业实践中,每个企业的情况是不同的,必须根据企业不同的定位来评估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制定不同的指标体系。培训的预期效果和培训重点的确定来源于对企业目标的正确认识。培训需求是整个培训管理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它决定了培训能否瞄准正确的目标,进而影响到能否设计与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因此对培训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中培训准备阶段的指标的设计就确定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需求与战略的联系进行论述。包括: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目标与组织战略相一致、培训计划完善且有针对性、培训需求有针对性。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第五篇 浅谈中央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_其它管理学论文

摘要:文章提出了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价这一问题,针对企业在四大类突发事件中的应急管理能力,对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企业;应急管理;评价;指标

一、 引言

企业是由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企业利润占到了国有企业利润的80%以上,企业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在我国国民经济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下,企业的公众形象对于维护和发展我国制度,发展经济、和,建设现代化,维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示范作用。而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中更能体现出企业的公众形象,因此合理评价企业应急管理能力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探索,为以后研究和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二、 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1. 科学性原则。任何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都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在体系的构建上必须基本概念清楚,逻辑结构严谨、合理,且能抓住评价对象的实质,反映评价对象的客观实际情况。本文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就要首先了解企业的特征、地位、发展现状,突发事件的特点和产生的影响等,这是做到科学、合理的前提。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2. 可行性原则。WWw.0519news.Com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是要通过模型、数据等手段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具体的研究,以期得到预期的评价效果。如果选取的指标不实用或者难以考究,那么它就失去了实际应用意义。因此,对指标的选取要注重可行、易操作性,一些不可行或者难以操作的指标宁可不选。

3. 模糊性原则。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观性,其评价指标体系中也必然会有很多主观性指标,而且在所有主、客观指标中许多指标不能直接获取统计数据。进行评价时多数指标值需要专家打分或调查取得,在该过程中,要求人们根据思维的判断和分辨能力把对指标的定性评价进行量化,体现了指标的模糊性。

4. 动态性原则。企业的性质、企业结构、产品分类、地理位置不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应急技术等在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在发展,公众的关注也在不断改变。因此,从时间和空间上,评价指标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万众统一的,要求符合动态性原则。

5. 系统优化性原则。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领域。企业自身的部门众多,应对突发事件会牵涉到方方面面。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做到系统、全面,不忽略那些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要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处理,整合相关性高的的指标,尽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减少指标的个数,用较少的指标全面、合理的反映问题,以减少评价工作量,提高评价效率。 毕业论文网

三、 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的提出

按照《中华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我国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因此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也通常按照这四大类区别对待。本文所研究的四大类突发事件是指与企业联系较为紧密的一些突发事件,与企业活动联系不大或者没有联系的突发事件暂不考虑。依据四大类突发事件所包含具体事件的内容,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与企业的联系最为紧密,企业发生的突发事件大多数都属于事故灾难类;其余三类突发事件中一部分与企业有直接联系,另一部分只与企业有间接地联系。企业的应急管理在四大类突发事件中的主要体现如表1所示。

1. 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评价指标。此类突发事件多涉及企业自身的诸多方面,与企业存在直接关系,应急管理上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起主要作用。

(1)生产作业突发事故应急能力。企业多为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型企业,其生产能力大、作业流程复杂,一部分企业自身的生产作业过程危险性大、技术要求高、容易出现事故。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好坏首先体现在其自身安全生产及生产作业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上。以石油企业炼油厂事故为例,事故发生后公众首先关注的就是炼油厂自身及时处理现场、抢救伤员、恢复生产的能力。 作文 /zuowen/

(2)产品(服务)质量事故处理效果。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其使用面和消费面较广,其中很多涉及公共服务设施和居民基本消费方面,产品或者服务质量出现突发事件影响面较大、后果比较严重,甚至给其下游企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企业在产品(服务)质量事故发生后能否及时处理、处理效果的好坏是其产品或者服务的使用者和消费者的直接感受,是评价企业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3)运输安全事故应急能力。企业从其研发、生产到销售、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涉及许多运输问题,这些运输包括有形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实物运输,又包括电能、信息、资金等特殊物质的输送。运输安全突发事故自然成为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事故发生后也容易引发一系列连带次生事故。因此应将企业的运输安全突发事故应急能力作为一项评价指标。

(4)突发事故中保护生态环境程度。一系列的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问题给人类造成了一次次的沉痛教训,环境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已深入人心。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形象的企业必然要在生产发展的同时对环境负责。企业生产突发事故发生后,在紧急应对、抢险救援、恢复重建的过程中能否做到兼顾生态和环境保护、保护程度及效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作文 /zuowen/

(5)应急资源保障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物资的供应是抢险救援、恢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因素。应急资源的保障能力是应急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企业没有一套专业、齐全、充分的突发事件应急设备设施、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很难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效果,事故发生后再临时组建救援队伍只会延迟救援时间、措施良好时机、增加危害损失,对公众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将应急资源保障能力作为指标之一。

2.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评价指标。此类突发事件一部分与企业有直接关系。另外一部分与企业存在着间接关系的突发事件,在应急管理上企业起着辅助或者协助作用。

(1)自身设施物料安全保护程度。近年来,沙尘暴、高温干旱、低温雨雪冰冻、洪水等一系列的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给我国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企业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有效地保护好本企业的生产服务设备设施,为灾后迅速恢复正常生产做好准备,从而尽快为社会提供一个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可以缩短灾害影响的时间,减弱灾害影响的程度,应作为一个评价指标。

论文

(2)组织力量参与抢险救援程度。在一些诸如地震、洪水等大的灾害发生时,企业由于自身的优势,完全可以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配合驻地和有关部分做好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以20xx年汶川地震为例,当时参与抢险救援的除了大量的解放军战士以外,还有许多都是当地甚至其他省市的企业组织的救援力量,一些企业除了提供大型挖掘设备,还自发组织了企业的众多员工参与抢险救援。灾难面前,积极有效地组织抢险救援可以有力的提升企业形象。

中国都市文档在线 www.lmlm.com

第六篇 浅析资源型企业税收现状及发展趋势_其它管理学论文

 【摘要】资源税是对我国境内从事应税矿产品开采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课征的一种税,属于对自然资源占用课税的范畴。资源型企业作为主要资源税的主要纳税人,同时也是资源税法主要的相关者,随着我国资源税改革方案在xxxx的示范实施,资源型企业的税收环境面临着新的变化。本文结合资源型企业,了资源税的税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资源税改革及其发展趋势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资源税;资源型企业;税收

一、我国资源税税收现状

我国现行资源税是以调节资源级差收入、促进企业平等竞争和保护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而设置的一个税种。资源税的开征,为构建我国的资源占用课税体系奠定了基础,对完善我国的税制结构,扩宽税收的调节领域,全面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华共和国境内开采应税资源的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作为从事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初加工的资源型企业,无疑成为资源税的主要纳税人。资源税采取从量定额的办法征收,实施普遍征收、级差调节的原则。普遍征收是指对我国境内开发的一切应税资源产品征收资源税;级差调节是指运用资源税对因资源贮存状况、开采条件、资源优劣、地理位置等客观存在的差别而产生的资源级差收入,通过实施差别税额标准进行调节。 论文

我国自1984年开征资源税,并于1986年和1994年进行了两次改革。Www.0519news.COm随后又对资源税进行了一系列局部调整:从20xx年起陆续调整煤炭、原油、天然气、锰矿石的税额标准;20xx年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税重新恢复全额征收,调整了铁矿石资源税的减征政策;20xx年2月调高了焦煤资源税和盐资源税税额;20xx年8月大幅上调铅锌矿石、铜矿石和钨矿石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

目前,资源税在我国税收体系中只是一个小税种。以20xx年为例,国家数据显示,全国征收入库的资源税为363.04亿元,而当年税收总收入达59514.7亿元,资源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仅为0.61%,总的来讲资源税税额比重过小。近几年虽然我国连续调高了原煤、石油及有色金属原矿等资源税税额水平,但是资源税税额仍然明显过低。随着经济发展,我国资源稀缺问题日益突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需求也逐渐增强。但目前我国资源税征收中存在的种种缺陷,使得其并未起到保护资源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二、我国现行资源税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征税范围小,税额标准低。资源税最初推出时只对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征税,之后虽然扩大了矿产资源的征税范围,但对其他非金属矿原矿的征收范围仍然有限,有百种以上的非金属矿原矿未被纳入征税范围,且未包括森林、草原、海洋、淡水等重要的自然资源。而且现有征税范围的税额标准普遍比较低,资源税的实际税负在不断下降。 论文网

2.税负与资源价格脱钩。现行资源税条例采用从量计征,从量计征割断了价格和资源税之间的关系,价格上涨,税额不增,价格下降,税额不减,作为资源所有者的国家不能从价格上涨中取得更多级差收入,本应归属国家的级差收入留在了开采企业,资源属地利益大幅流失,助推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对能源的过度需求。

3.税负过低。由于低税负,企业往往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且其导致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外部成本没有反映到开采企业的生产成本中,资源进入市场的成本过低,了企业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不利于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现行资源税最突出的问题是税负过低。开征资源税的初衷是为了调节贫富矿的级差收入,最初的目标得到了初步实现。但近年来由于石油等资源价格的上涨,出现了资源价高税低、近乎无税的局面,其他应税资源品的价格也出现了类似趋势。而幅度较小的资源税税额调整,也无法达到调节级差收入的目的。过低的资源税意味着资源的开采利用没有得到足额的补偿,必然导致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不利于资源的节约利用。研究显示,私人小煤矿的回采率较低,平均回采率不到20%,国有煤矿的平均回采率也不到40%,大量资源被浪费。

毕业论文网

过低的资源税还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在资源补偿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条件下,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给矿主带来了大量收入,加剧了初次收入分配的不均。与此同时,资源开采区居民收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大幅度的提高,这进一步加剧收入分配不公,留下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资源税中除了海洋石油资源税是税外,其余均为地方税。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资源税具有补偿资源开采地的作用。实际过低水平的资源税,不利于资源开发补偿和生态补偿,不能保证资源开发地的利益,更不能实现其为地方筹集财政收入的功能。

三、资源税改革方案在xxxx的试行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xx年6月1日颁布了《xxxx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xxxx先行的方式正式再次拉开了我国资源税改革的序幕。按照《规定》,原油、天然气资源税实行从价计征,税率为5%,需缴纳的资源税计算方式为: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实行新计征方式后税收将与资源价格变化挂钩,这里要特别注意应税销售额的确定。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应税资源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不包括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按现行税率,xxxx地区从量计征的原油资源税为30元/吨,若国内原油价格以每吨4000元计算(不含增值税),按5%的税率征收,原油资源税每吨税额将达200元,提高近6倍。天然气气价上调后xxxx各油田所产天然气供应工业用燃气基准价为每千立方米1200元左右,供应化肥生产和非工业城市燃气基准价为每千立方米790元。税改后,xxxx天然气资源税将提至每千立方米60元、39.5元,较目前每千立方米9元的税额亦提高近6倍。

论文网

本页网址:

https://www.0519news.com/mianfeilunwen/guanlilunwen/2643.html

《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对策_其它管理学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Copyright © 2022 © 都市文档在线 ✪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445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