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档在线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与课程体系的变革(下)_旅游管理论文

2022-02-11

管理论文】导语,眼前阅览的这篇共有40770文字,由潘伟秋尽心更正,发布于都市文档在线 www.0519news.com。学科(subject)包含两种涵义:一是作为知识的“学科”,二是围绕这些“学科”而建立起来的组织。一般认为,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学科的涵义:从创造知识和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学科是一种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从传递知识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科就是教学的科目;从大学里承担教学科研的人员来看,学科就是学术的组织,即从事科学与研究的机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与课程体系的变革(下)_旅游管理论文如若你对此篇文章有什么独特的建议,请告诉我们!

第一篇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与课程体系的变革(下)_旅游管理论文

四、 旅游 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方案

世界旅游业 发展 趋势对未来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 教育 现状之间的差距构成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而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和政策上的保障。毫无疑问,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配套改革,而所有这些改革都必须有明确的改革思路指导才可能得以顺利实施。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对于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同志的“教育面向 现代 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关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强调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包括: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上,树立人才培养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三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的思想;在基础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上,树立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思想;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上,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思想;在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树立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以及加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思想;在本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上,树立本科教育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www.0519news.cOm高等旅游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教学改革必须贯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此同时,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应充分考虑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性和实际情况。现在和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目录的调整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最近两年来,学位委员会和先后对我国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其结8果是将学科目录中原隶属于 经济 学门类的旅游经济改为旅游管理,并将旅游管理确定为管 理学 门类中一个的二级学科,在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中也保留了旅游管理专业。这是参照国际旅游教育惯例和我国旅游教育实际所做出的较为 科学 的决定。如前所述,欧美各国大学旅游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广,但为适应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要,大多数院校教学和研究的重点都放在宏观和微观的旅游管理方面。从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现状看,虽然几乎所有高校的有关系都采用旅游(学)系的名称,但是在专业设置方面,主要专业多为旅游管理和饭店管理。新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在高等旅游教育方面只保留了旅游管理这一个专业,这既适应了国内外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客观上也对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专业设置提出了归一化的要求,从而加重了旅游管理专业所承担的使命。学科归属的这一重大转变,要求我国的旅游院校据此理顺学科关系,并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调整,这对于那些将旅游学科附属于 历史 、地理、外语、经济和中文等学科的院校来说将是一项十分紧迫和非常艰巨的改革任务。

2.教育思想的转变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如上所述,我国高等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前述学科和专业目录的调

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就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而言,这一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但对于一些

新兴学科和专业来说,由于其知识的成熟度和普及性较差,因而过分强调拓宽和淡化专业教育则不利于学科的

发展的人才的培养。此外,加强基础和拓宽专业还存在一个度的问题,任何极端的作法无疑都会危害我国高等

旅游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有些教育机构主持制定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专业特色已经淡化到难以识别的地步,这无疑是对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提倡的加强基础、拓宽专业这一教育思想的曲解或过度发挥。我们不妨设想,如果任何一个学科门类中所有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同小异,甚至没有专业差别,那就意味着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这种所谓的全才将无法为劳动力市场所接受。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应在贯彻强调基础、拓宽专业思想的前提下,针对自身的专业特定,妥善处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这将直接关系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成败。

3.办学层次的错位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如前所述,我国的旅游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规模和结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旅游教育的不同办学层次出现了严重的错位现象,具体表现为中专和大专教育的“攀高”和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就低”,这一问题在许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本科教育而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教学,将高等旅游教育“职高化”。我国著名旅游学专家申葆嘉教授在这方面提出的观点具有很高的 参考 价值。申葆嘉教授认为,旅游中专教育应以操作技艺为主,同时涉及一定的应用理论;旅游大专教育应以专业理论和应用理论为主,同时涉及一定的操作技艺;旅游本科教育则应以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为主,同时涉及一定的应用理论。尽管这一观点在转化为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细化,但它对于不同旅游办学层次的区分无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4.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世纪之交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并对未来旅游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我们在第一章进行了系统的。高等旅游院校作为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其教学改革必须充分考虑未来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以满足我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需要。34总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全面贯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其自身的特性和面临的问题。只有这样,我国的高等旅游教育才有可能摆脱已有的羁绊,更加有效地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全面和准确的理解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调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就总体而言,高等学校的任务就是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需要,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⑦旅游高等教育作为我国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无疑要服从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

2.就具体的业务培养目标而言,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我国旅游方面现存的唯一一个本科专业,其终极目标应当是培养我国旅游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

3.就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而言,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应体现国家关于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中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思想。

4.就专业培养规格而言,“本科人才是我国未来建设事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来源⑧”,因此目前人们普遍接受本科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说法。综上所述,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可以概括如下: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 法律 和旅游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级旅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说来,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旅游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创新应变、人际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和旅游业的发展动态;掌握 文献 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培养目标的调整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提供了依据和前提,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管理是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类所属的一个专业,其课程体系应体现国家关于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中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思想,但与此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以下两点:其一,旅游管理是目前我国在旅游方面设置的唯一的一个本科专业,其专业口径应当说已经相当宽泛;其二,旅游学科发展历史很短,其知识的成熟度和普及性较差,对于这类学科和专业过分强调拓宽和淡化专业教育是不利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

2.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力求避免现有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那些由非经济管理类学科创办的旅游相关专业,应克服那种根据自己固有的专业背景和师资力量确立课程体系的不科学和不规范的做法,使课程体系与专业名称从根本上一致起来,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专业特色方面的建设。

3.旅游管理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其课程体系应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但与此同时,旅游管理作为本科层次的专业设置,应正确认识自己所承担的教育使命,课程体系应与自身的办学规格相适应,避免以各种形式的理由将本科教育降低为专科教育甚至职高教育。

4.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课程体系还应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5.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应充分体现旅游业在观念、能力和“语言”等方面对未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对此我们已在前两章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文科专业公共课的确立不属于本项目研究的范畴,但它对于学生 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外语水平和 计算 机应用能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图1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四大模块组成,即文科公共课模块、工商管理基础模块、旅游管理基础模块和方向模块。如前所述,文科公共课模块在学生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工商管理基础模块的任务在于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使学生掌握管理、经济和法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础;旅游管理基础和方向模块共同的使命就是赋予学生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所需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图1所示的三个方向模块都由一系列核心课程构成。具体说来,旅游 企业 管理方向模块包括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和旅游饭店经营管理等核心课程,其中有关旅行社和饭店经营管理方面的课程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旅游开发与管理模块包括旅政管理、旅游地理学和旅游规划与开发等核心课程;旅游市场营销模块对于上述两个方向模块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其核心课程包括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业公共关系和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方法等核心课程。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方向模块核心

课程主要是按照我国旅游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设置的最低限度的课程。基于以上的和说明,我们可将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表示为图1。此外,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还应包括旅游文献检索与利用、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和专业外语等课程,并相应安排业务见习、毕业实习和毕业 论文 等教学环节。

(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课程体系与教

学内容之间存在着一种指导与体现的关系,即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的指导,而教学内容是课程体系的体现。因

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只有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相应的教学内容与之相适应,因此在课程体系调整后,教学内容的改革便成为必然。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配套改革,在1998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已经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要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从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要精选经典教136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要注重交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就每门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此进行详细的研究,我们所需要的是关于教学内容改革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思路。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研究将据此展开。

1.旅游理论体系的完善是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

 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学科赖以生存的基础。旅游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概念体系和理论构建尚不完善,这就使得许多专业课程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课程之间缺乏逻辑性,教学内容缺乏的个性。因此,旅游基础理论的完善程度将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制约因素。

2.科学研究是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保障

 教学与科研是综合性高等院校缺一不可的两项重要工作。毫无疑问,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但离开研

的教学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没有教学方面的研究就不可能有科学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没有各

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有丰富和先进的教学内容。因此,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的教学内容都面临时代的挑战,就

促使专业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不断丰富、充实和革新课程教学内容。

3.及时反映旅游业最新发展动态是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旅游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行业,旅游管理作为我国唯一一个与旅游相关的本科专业,肩负着指导旅

游业和服务旅游业的历史使命,而要想指导和服务旅游业,就必须及时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

开展前瞻性研究,指导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如果能够将对于旅游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务实态度和思维能力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既符合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代表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4.全面反映相关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是教学内容改革的生长点

旅游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研究对象决定了旅游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旅游学科发展的过程原本就是不断吸收诸多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结果,而旅游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无疑也离不开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支持。

5.教材建设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集中体现

旅游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使得教材建设成为旅游管理专业一项极为繁重的任务,同时也成为教学内容改革的集中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材建设应充分贯彻科研先行的原则,在旅游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构建各种教材的科学体系,并妥善处理教材之间的衔接关系。教材建设还应反映旅游业发展动态、趋势和 规律 ,并注意充分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旅游研究的水平。在我国目前现有条件下,国家旅政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全国的力量集中编写一系列水平相对较高的主干教材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外,有计划地引进国外高水平的教材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重要途径。 (五) 旅游 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任何专业的 教育 思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最终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加以落实,旅游管理专业亦不例外。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则

所谓基本原则就是在整个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既是教学方法改革的规范,又是改革成果的检验标准。我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与整体教学改革思路保持一致的原则

 教学方法是实现培养目标、落实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因此它必须注意与整体教学改革的思路保持一致。例如,旅游管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强调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旅游管理工作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对于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了调整,课程内容也反映了旅游管理实务的动态变化情况,教学方法也应相应地体现灵活多样和务求实效的特点。

(2)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原则

 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传授,二是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本项研究认为后者更为重要,特别是对于象旅游管理专业这种应用性强、 发展 变化快的专业来讲更是如此。我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短短二十年的发展中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的速度在继续加快。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丰富知识的管理人才,而丰富的知识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仅指一个具体的旅游工作者在特定时期内所掌握的知识与其他人、与过去相比可能是丰富的,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变化,他需要不断摄入新的知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其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再多,学习成绩再好,但如果不坚持继续学习,没有多久就会落伍,而如果他具备随时根据新的需要摄取新知识的能力,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就可以在发展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如何提高随时根据新需要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方面。

(3)培养对象去理解,这样可以彻底免掉教师照本宣科带给学生的厌烦情绪;最后,教师采取启发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阅读中的理解进行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在理解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将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讨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有关问题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布置某些思考题或者由学生自选思考题,促使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有关 文献 ,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有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讨,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采用 现代 化教学手段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尤其是 计算 机多媒体教

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至少可以发挥三方面的作用。首先,极大地扩充信息量。例如,利用国际互联网可以

随时从世界范围内调取最新的信息,为学生问题提供更广阔的背景基础,这种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论

如何不能达到的。其次,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使学生进一步接近国际旅游业务的实际,提高其未来的职业适应性。例如,训练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查询旅游信息,模拟旅游预订。再次,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师更加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并且将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而非仅限于传授知识本身,并且可以将由此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某些作业,计并完成某些课题和案例,这一切在传统教学方式中都是难以想象的。

(3)建设“社会实验室”

与许多产业不同的是,旅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行业,许多活动没有办法在学校的实验室中进行完

全的模拟。因此,对于应用学科来说,建立行业的“社会实验室”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这一特点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指出了一个基本的方向:教学实践活动和专业理论研究活动将必然与旅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行业活动的真实性,避免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脱节;同时,也只有这样,旅游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地了解实践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对于理论的需要,从而找到理论研究真正的热点和难点,为发展新理论和寻求传统理论的突破提供一种真正的灵感源泉。这就要求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人员和从事旅游业专业理论研究的人员,必须充分认识本行业教学与理论研究的这一特点,把自己的研究活动建立在“社会实验室”中,牢固树立专业理论研究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基本思想,通过对专实践活动的研究发展专业理论体系。

(4)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多元化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了,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传统的考核存在的弊端在于形式死板,多数情况下是期未一次性闭卷 考试 ,迫使学生对教科书内容死记硬背,未必有真正的理解,考核成绩也难以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运用的能力。改革后的考核方法应从内容和形式上都采取新的标准。考试不仅涉及知识本身,例如某些概念、定义、原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对它们的理解和应用。对成绩的评定也应包括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指标。从形式上应采用结构成绩制,平时作业、测验、实践训练和期末考试各占一定合的比例。同时还可以将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开卷和闭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考核内容灵活选用适当的考核方式。

3.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教学方法改革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不是为了追赶时尚,也不是为了达到所谓电教设备使用率,而是为了满足整个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内在需要。如果没有这种清醒的理性认识,极易使教学方法的改革流于形式,名不符实,以花架子哗众取宠,而丝毫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不断提高教师的总体素质。根据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改革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基础。要顺利实现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有积极的改革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如果教师本人因循守旧或畏惧困难,就不可能有效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其次,要求教师勤于钻研,在教学工中

以科研为先导,只有在不断的 科学 研究中,才能不断根据新的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最后,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技术,因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必须率先熟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加以灵活使用。

(3)不断 总结 和交流经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个没有终结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就会不断产生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有相对陈旧的方法被修正或被废除。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要经常总结交流经验,不断改进。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坚持整体一致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原则以及培养对象更多参与的原则,准确把握授方式、教学手段、社会实验室和考核方式三个中心环节,并妥善处理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的改革就会取得预期的成果,并确保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最终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住.新时期旅游的特征及其对旅游教育培训的影响[j].旅游科学,1998,(2).

[2]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旅游学系.面向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与课程体系的改[r].1998,12.

[3] 国家旅游局人教司院校处.1997年全国旅游院校发展报告[r].

[4]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z].

第二篇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与课程体系的变革(上)_旅游管理论文

[关键词] 旅游 管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变革

[摘 要]通过系统世界旅游业与我国旅游业的 发展 趋势及其对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全面剖析了我国高等旅游 教育 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措世纪之交世界旅游业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均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和趋势,这些特征和趋势对于未来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有关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其对未来旅游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研究无疑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一、世纪之交世界旅游业与 (三) 旅游 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确立

培养目标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而课程体系则是培养目标全面和具体的体系。目前许多旅游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把握不准。这和 教育 者,尤其是旅游院系领导人对旅游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倘若将旅游简单地理解为“民间外交”、资源开发或旅游 企业 经营,而非将其看成综合性的社会活动,那么他们在设定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片面性,其培养行为的结果很可能使学生成为某一个具体方面的工作者而非能适应旅游 发展 要求的管理者。有的旅游院校在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时又显得过于空泛,很难找到适应旅游业特殊需要的实质条件。wWw.0519news.cOM这也说明目标制定者未必真正清楚管理专业人才究竟需要哪些专业性素质。课程体系的设计缺乏 科学 性也是目前我国旅游院校存在的通病。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是一个以旅游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由各相关课程组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整体。体系内课程给予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应能使他们用来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体系内的课程应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几个层次。如果以必修课和选修课为标准划分,前者大多属于作为旅游管理人才必备的通用性基本理论和知识,后者则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方向有不同的选择。目前各校在课程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开设的各课程与旅游管理业务的需要未必有很强的逻辑联系,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受开课单位教师专业范围的限制,即所谓因人设课。另一问题是在各课程的开设时间上违反了先修课和后继课的逻辑顺序。这样不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也使教学体系本身丧失了应有的科学性、合理性。 

(四)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方面,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教学内容与旅游管理的实际需要差距较大。其中一种偏差是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旅游专业教育和旅游教育可以视为同义语,所以在本研究报告中没有严格界定和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院系教学内容脱离旅游业实际,学生毕业后用所学知识无法解决旅游管理中的问题。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一是教育者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旅游学的基本理论,而是将普通的 经济 学、地 理学 等一般理论简单地套用于旅专业。二是教学内容陈旧过时,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科研工作开展不力,科研未能成为教学之先导。另一种偏差是课程内容缺乏理论指导,就事论事,使学生只知是什么,不知为什么,不免会使未来的旅游管理者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束手无策。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与教师水平和教师对理论认识有关。例如,某些操作性课程在部分教师看来没有理论可言,做法都是约定俗成的,只需照此办理即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也就不会注意探索操作性内容的 规律 ,以这样低标准的课程讲给学生很难使他们胜任旅游管理工作。第三种偏差是课程内容过分偏重于经济方面,旅游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方面和旅游的其他非经济因素方面没有安排足够的课程。然而,随着世界旅游的发展,非经济因素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做为未来旅游管理人才的本专业学生需要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造成这种偏差的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学科带头人或院系领导人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师资队伍中缺少能够胜任这方面课程的人员。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对教学方式和手段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当紧密地结合实际,将理论的教学与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避免那种简单地照着书本讲实际的传统做法。为了做到这一点,旅游专业教学应当建立自己的教学实践基地,将课堂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作为旅游业教学的两种基本的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为了避免课堂教学与应用实践教学的脱节,在教学手段上应当加强直观性教学和案例性教学。只有这样,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才与旅游专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相一致。

(五)旅游管理专业教材与 参考 书的编写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材的建设基本上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空白阶段,这一阶段也是我国旅游教育

的开创时期,许多从其他专业转到旅游专业从事教学研究的人员克服缺乏教材的困难,努力完成了旅游专业的

教学任务。第二阶段是引进阶段,从事旅游专业教育的开创者们在教材缺乏的情况下,一方面把其他学科当中

可以应用的理论与知识引进到旅游专业教育中来,另一方面从国外的出版物当中翻译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作

品。这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内在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第三阶段是自我发展阶段,国内成立较早的旅游院校,以南开大学旅游学系为代表,自1995年起在原有自编教材的基础上开始编写和出版自成体系的教材系列,所编教材已陆续出版并被国内许多旅游院校广泛使用。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目前国内许多旅游院校无视自己的办学条件和力量积蓄,盲目热衷于编写和出版自己的教材,致使许多专业教材存在严重的雷同甚至抄袭现象,既没有理论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又没有充分反映管理实践的创新。与此同时,通过研究旅游管理实践所 总结 出来的专业理论相对匮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适用的参考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中,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缺乏更是严重制约了教育水平的提高。

(六)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质量

根据对实业界用人单位的调查,旅游企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反映突出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充分肯定了专业教育的作用,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比较高;二是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三是学生所学理

论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四是学生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进入社会后心理调适时间较长。这从教育

的结果上对教育给予了一个非常权威性的评估,也是上述问题的集中体现。

(七)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存在问题成因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之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一些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

学模式、学校缺乏 现代 化教学设备等,另外有些具体的原因在以上的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论述,但其中深层

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性原因

旅游教育存在的上述问题是有其 历史 原因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旅游教育发展的时间较短,人们对旅游教

育规律的认识时间也较短。我国旅游教育要缩短与世界旅游教育的差距需要更长的时间,旅游教育专业人才的成长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与技能的专业化也不是在这样一个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强调时间性的原因,而应该努力探讨如何利用发达国家在旅游教育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合理的借鉴,从而缩短我国旅游教育与世界旅游教育的差距。

2.教育思想方面的原因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思想几经波折,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本来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原则,在当中被推向了极端,从而使人们在结束后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更为合适的方法和渠道。在应用型学科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一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在高等旅游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依然是比较严重的,理论研究脱离实际的倾向也较严重。在这一问题上,虽然还存在着其它方面的一些原因,但是教育思想方面的观念性原因不容忽视,而观念性的问题不解决,其它方面的问题也就难于解决。

3.办学方法方面的原因

在办学方法方面,旅游院校与实业界的联合只是偶然性的而不是长期和经常的。这一现状决定了从事旅游教学的人员对实际情况较少了解,在教学与理论研究方面所获得的成果也仅仅是在学校范围内的一种成果,这些成果很难真正得到实业界的认可,因而也难于获得实业界的支持。结果,在这一种情况下形成了学校与实业界各干各的局面,但是在总体效益方面,这种分隔降低了学校教育与实业界发展两个方面的效益。

4.办学经费方面的原因

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我国对于旅游教育的政策性支持与相应的投入都是比较大的。但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教育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经费却严重不足,国家对旅游研究方面的支持更是微乎其微,国家旅游局至今也没有正式地承担起旅游科研立项和旅游科研评奖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因此,在旅游教育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无论是在师资培养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是在与国际接轨等方面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旅游教育要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中继续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的话,如何筹措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所需经费是一项容

回避的任务,这也是旅游教育与旅游理论研究发展的一个必备的条件。

5.旅游教育的基础问题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旅游教育在规模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规模不等于质量,旅游教育的质量和基础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还显得十分薄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教育与教学人才大部分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而来的,这些人员的学科背景差异较大,不少人并不具备旅游学科所需要的人文、社会、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

(2)旅游学科的发展虽然经历着近二十年的时间,但对一个新学科的成长来说这点时间还显得太短,目前旅游学科基本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没有从根本上完成就是最好的说明。

(3)在旅游教学与教育体系上,还没有获得象其他一些传统的学科那样所具有的博士学位授予权,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这一学科在成熟度方面的差距。综上所述,我国的旅游教育在过去近二十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和结构基本合理的旅游专业教育体系。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我国旅游专业教育在教育者素质、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材建设以及毕业生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时间、教育思想、办学方法、办学费和教育基础等方面。对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的系统为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对策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第三篇 论发展旅游业与保护文物的辩证关系_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文物是人类 历史 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 艺术 和 科学 价值的遗物和遗址,是劳动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最为宝贵璀璨的文化财富。加强文物保护,对于研究历史,发掘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彰显民族精神、 教育 后人等都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文物保护重要意义 发展 旅游 保护文物

一、引言

新   四、文物事业与 旅游 事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文物遗迹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过程中加强保护,是我们应坚守的原则,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两者不可偏废、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合理地利用文物为旅游服务,边用边保,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尽量消除对文物保护的负面影响,要使文物保护与旅游 发展 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体。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实行。

一是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各地、旅游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提升文物对发展旅游业战略地位的认识,在制定本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应对旅游区内的文物保护工作有明确细化的责任分工,不断增强宏观监管能力,指导旅游区内文物保护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进行。二是建立健全和完善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的长效机制。文物与旅游部门要加强沟通配合,形成既有利于旅游事业发展,又合理保护文物的良好格局。wwW.0519news.Com三是要严格控制游客流量及超负荷地接待,以免文物受损。同时在旅游区醒目地段设立警示、宣传、标识,以增强游人保护文物自觉性,同时对有意破坏、损毁文物的行为,必须采取 经济 、行政、 法律 等手段,予以严肃查处。

发展旅游与保护文物二者相互依托、相互承载,只要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有关部门不懈工作,加之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文物必然会“曾经辉煌、再现璀璨”、旅游事业定会如日中天,充满生机。

第四篇 星级酒店宴会筹办问题分析_旅游管理论文

一、星级酒店宴会筹办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 经济 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使 旅游 业、会展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最近几年,以平均20%-30%的速度超常增长,不仅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也为我国酒店业、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一)我国宴会筹办存在的问题

1.宴会营销手段不灵活。与西方国家宴会的经营手段相比,我国的宴会经营主要还依靠于酒店销售部门的宣传,宴会部门缺乏营销意识,营销的手段还主要靠老客户关系,在开发新客源时竞争力不足;宴会的产品比较单一、服务缺少特色、推陈出新的速度比较缓慢,大多数宴会不会搞一些促销活动。

2.宴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星级酒店宴会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存在严重的地区不平衡。如在、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其服务水平相对较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内陆地区的宴会服务水平比较落后。同时,同一地区的五星级酒店的宴会服务要比三星级的宴会服务水平要高很多。

3.宴会服务设施陈旧。与国外的星级酒店相比,我国宴会的服务设施陈旧、科技含量不高、更新速度不快。同一品牌的酒店,国内与国外的服务设施也存在差距,主要是样式落后、节能环保差以及操作灵活性不够等。WWW.0519news.cOM

4.宴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根据最新的网上调查显示:我国餐饮从业人员初中以下占到24%,高中学历占到71%,大专学历的占到4.66%,大学本科水平的只占到0.34%。餐饮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比酒店平均水平要低6.2个百分点。同时,员工流失率非常严重,近一年来,酒店餐饮从业人员的平均流失率达到了33.6558%,餐厅员工的流失率为27.1383%,员工的高度流动使餐饮人才的接班人培养十分艰难。

5.宴会管理方法不 科学 。目前,我国宴会的管理方法比较落后,还存在许多方面依靠经验进行管理。宴会物品的管理不科学,人员的配置不合理,缺乏对宴会的日常维护,没有完整的部门服务准则和奖罚制度。

二、宴会结束阶段的关键因素

大型宴会由于不同于小型宴会接待,其特殊性要求餐后 总结 除了要做好送客服务,帮助客人顺利完成结账离店手续,同时还要做好客人信息的存档、物品的清点、成本的核算、经验的总结。

(一)建立完善的顾客信息档案。这项工作是宴会结束时的主要工作。根据宴会筹办中顾客反馈的信息,找出对于今后接待有用的信息。如:顾客的需求特点、顾客的消费习惯、特殊要求等,详细记录、存档保存,作为下一次提供服务时的参考。

(二)物品清点和成本核算。宴会筹办中所涉及的物品较多,在结束时有必要加以盘点,统计出报损率,有助于全面核算宴会筹办的成本,而宴会成本的核算并非仅仅记录成本的数额,更重要的是提供宴会各项成本的情况,出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为宴会的经营提供参考依据,只有这样宴会物品的清点和成本的核算才有意义。

(三)总结经验。总结宴会筹办过程中的不足和产生的问题,出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利于责任的明确,也有利于服务水平的提高、经营水平的进步。可以逐渐从实践中探索出适应本酒店经营理念的管理方法,最终使宴会筹办健康发展。   三、我国宴会活动的 发展 趋势

近些年来,特别是

(一)宴会服务水平国际化。国外先进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目前我国的宴会服务质量,服务的标准更加统一,服务的质量更加优良。

(二)宴会服务设施科技化。随着我国 经济 实力的不断提高, 科学 技术对第三产业,尤其是宴会服务业的应用比例将更加突出,宴会服务将逐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取而代之的是方便快捷、够高效运作的客户自助系统的增加,将来的宴会服务将会像现在的入住手续一样便捷。

(三)宴会经营理念灵活化。随着客户需求的增加,宴会接待将逐步摆脱现在依存于酒店的服务形式,将可能出现专门以宴会接待为主营业务的餐饮 企业 。宴会接待变得更加专业化。

(四)宴会筹办节约化。宴会的成本将越来越低,利润将越来越高。通过走专业化道路,接待的综合能力会有显著的提高,创造出更多的客源。通过走集约化道路,成本将会控制得更好。

(五)宴会的竞争与协作并存。由于宴会经济的繁荣,在争夺大型宴会接待市场上,各个酒店将采取更多的手段,同时由于宴会的特殊性,使得任何一家酒店都不可能完成接待的任务,所以将会出现几家酒店共同承办一次宴会活动的现象。这有利于我国宴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的形式下,我国宴会服务业面临的问题还比较多,其中有 历史 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但无论是何种原因,现实情况都要求我国宴会服务尽快地克服和改变。本文也只是从大型宴会筹办的各个阶段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还有许多细节问题尚待研究和解决,相信经过从事宴会管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宴会服务质量会很快与国际水平缩小差距,宴会的筹办将以更加键康的状态壮大。在未来几年里,一定能成为酒店业甚至是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 文献 :

[1]施筠君,星级饭店餐饮现状及对策. 桂林 旅游 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xx.8. 第14卷.第4期.

[2]蔡树棠, 现代 旅游服务业督导管理.

第五篇 我国导游业高离职率原因分析及相关对策_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我国 旅游 业现阶段出现了导游高离职率的现象,影响旅游业的 发展 ,本文从导游职业性质、工作满意度、导游薪酬和保障制度方面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并针对导游自身和工作的其他外部因素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导游 离职率 原因 对策

我国旅游业在迅猛发展,导游作为旅游从业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增加同时要求不断提高。导业内明显特点之一是流动性大,从业时间短,很多人才转向其他行业,呈现高离职率势态。在导游资格证数量成十倍增长的情况下,导游每年入行的人员以五位数的数量增加着,又有三位数的人员在退出着。导游高流动性现象影响很大,而且在此背后包含的一些原因是现今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需要解决问题。通过高离职率旅游业发展中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提出建议,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

一、导游人员高离职率现象概述

(一)我国导游高离职现象

离职率是衡量 企业 或行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重要指标,员工流动指人们被一个组织雇用或离开这个组织的行为 ,员工流出就是离职行为。按离职意愿来划分分为自愿和非自愿流动,被动离职多出于客观原因,主动离职难以控制并影响较大,是本文研究的对象。离职能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可使企业利用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制度,使行业具有复合型人才增加创新意识。离职率过高,一般表明从业人员的情绪较为波动、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矛盾。wWW.0519news.com

我国导游进行资格 考试 始于1989年,至02年8月底,全国己有197375人获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其中04年正在从事导游工作的有131904人,占66.8%,04年己不再从事导游工作的65471人,占33.2%。在导游队伍中七成人员在30岁以下,其中21-30岁年龄段占导游队伍的56.8% ,生活中见到的导游也主要是青年人。导游队伍以青年为主力军,这些青年人对这分职业的的心理状态也不稳定,针对导游满意度、自我效能的调查可见,导游工作满意度不高。在一些导游中已产生了职业倦怠,部分导游在对待游客态度冷漠,工作情绪低落,抱怨不断,谈及对未来的工作打算时很多导游都表示不会从事导游作为终身事业,有的已有了改变职业的计划。可以看出导业是离职率高、人才流失严重的行业之一。

(二)导游离职现象的影响

导游离职转向其他行业从宏观角度来看也具有正面的作用。但导游离职率高、离职现象过于频繁却是对旅游业带来一些问题,这些负面影响不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

1.从业心态不端正,影响导游服务质量。导游具有离职意向会表现为对工作懈怠,并且一个导游的离职意向或行为会对周围的其他人员产生心理上的“传染”,影响到工作团队的组织积极向上的氛围,服务效率的质量将会有所降低。

2.增加旅游组织的管理难度。导游频繁离职为导游统计和管理增添了困难,人事管理增加难度,也给旅业的社会信用供给更加困难,造成信用供给不足,更容易出现。

3.增加旅业人力资源成本。旅游 教育 机构、旅游企业培养导游走上工作岗位,需要花取 经济 成本及时间和机会成本,这些成本本应在导游工作中转化成旅游产品的一部分进行补偿,而导游的离职便造成对旅游业成本的一项流失,进而又要再投入培训新的导游从而增加了成本。

4.经验流失影响整体旅游服务质量。导游离职,特别是优秀的有经验的导游员离职,带走的不仅是劳动力更是经验。对整个旅业,缺乏专业化、经验丰富的导游,整个旅游服务水平也相应下降。

二、导游人员高离职率原因

(一)导游职业性质和人口统计因素

我国导游高离职有跟导游职业本身性质有关。导游职业是体脑力的结合的工种,体力消耗大,要带领客人奔波旅途,经常早期晚睡,食宿条件较差,还要负责安排协调整个旅游团各个方面,“干得比驴都累”形象地描绘导游的高体力消耗。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导致导游节假日忙碌,不能和亲人团聚。另外在旅途中当遇到突发事件或一些特殊状况时要求导游反应迅速,这些要求对于年纪较大者有一定挑战性,同时年纪较大者从心态方面说,开始崇尚稳定、重视家庭,不愿过多奔波。

性别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女性更需要在工作的同时照顾孩子、承担家务,作为一个专职导游,不能很好的承担起女性家庭角色。从性别结构来看,导游队伍以女性导游为主,男女比例约为l:2。在20xx年全国导游人力资源调查中全国从业导游男性占34.7%;女性占65.3%。女性导游较多,女性离职较高,带动导游业整体离职率较高。

基于以上原因,一些导游随着年纪的增长,家庭建立与稳定或自身感觉不能很好的从事导游工作,不希望这样劳累又常年在外;有的则是听从家人劝导,从而选择放弃导游工作。

(二)工作心理满意度

1.职业认同感方面: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导游认为导游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低,多数导游对本职业缺乏自豪感和认同感。首先媒体的报道中披露导游拿回扣、欺诈游客的现象居多,导游形象在旅游者心中降低。旅游者面对导游也都存有不信任甚至戒备心理。这无疑对该职业的认识以及从事该职业意义都有怀疑。

2.前途与晋升方面:据20xx年国家旅游局一项全国范围的导游人力资源调查显示,我国现在导游结构不合理,持导游资格证书和初级导游证书的人占绝大多数,为96.3%;中高特级导游比例仅占3.7%(图一)。 这主要由于在国内一般旅行社中导游的收入与导游级别并不挂钩,多数导游宁愿将经历与时间花在研究如何带团挣钱上,而不去参加考试达到更高级别,而且我国的导游级别评定体制还不完善。而且我国旅行社组织结构与其他单位有所不同,层次较少结构简单,这也造成导游在公司内部晋升难。

3.工作团体:导游的工作团体中包含主要有旅行社经理、 旅游 车司机、其他导游或领队、餐饮 企业 与商店等。这些人各自都代表了不同的利益,这些关系交织在一起,导游处在这样微妙的关系中。为了保持旅游过程的顺利进行导游往往要受制于这些关系,常常不断权衡这些复杂关系,处于忧虑和困扰中。就像有的导游说的,导游上团中要受旅行社的管制与压榨,与地陪或全陪的权衡好利益,与司机分为数不多的收入,还与饭店商店处理好关系。(图二)

4.稳定性:旅游的季节性导致导游工作量分布极为不均匀,旺季时劳动强度很大,常超负荷工作,淡季时几乎没有收入来源。特别对于挂靠在导游服务中心的导游,旅行社为了节约成本在旺季时临时聘用,是旅行社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角色。这样的情况不仅造成导游 经济 收入方面季节波动很大,而且导致导游心理对企业和行业没有忠诚度,缺乏组织归属感。

5.安全方面:首先是来自 交通 工具的风险,导游在交通工具上的时间比较长,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高于常人,而且导游站着做讲解或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几乎没有安全保障设施,这一位置被戏称“天堂座”。其次是来自 自然 环境的危险,山岳、峡谷等由导游带领游客前往,其危险性也很高。还有饮食方面的安全和工作中的突发事件的安全等,使导游处于工作安全感较低的状态。

(三)薪酬体系和社会福利

我国现在大部分导游的工资被取消,固定的收入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导游平均收入主要是由出团费和带团中的一些灰色收入有关,08年

第六篇 旅游线路设计实证研究_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 旅游 线路是旅游产品的实际销售形式。面对不同的游客市场,应设计相对应的旅游线路。本文设计了延吉到长白山之间三条不同的旅游线路,以提高游客的体验和长白山旅游的整体形象。

关键词:延吉 长白山 旅游线路

旅游线路是旅游产品的实际销售形式。根据旅游者行为和意愿的特性,旅游线路大致可以分为周游型和逗留型。实际上,旅游线路包含了多个方面的组成因素,要将多个因素有机地组合起来适合不同游客市场。

一、问题的提出

从延吉到长白山,需要从延吉经安图到二道,再到长白山,路上坐车需要四个多小时。20xx年10月和龙至三道的公路正式开通,使延吉到长白山多了一条途经和龙的公路,节省里程36公里,行车时间缩短近一个小时。因为路况好,而且可节省不少旅行时间,旅游车辆都喜欢走这条旅游线路。但不可否认的是,延吉到长白山的旅游线路还是存在不足,如:延吉到长白山的坐车时间较长,行程较单调,而且都是“回头路”。

二、延吉到长白山的旅游线路概况

延吉到长白山的旅游线路共有三条,第一条和第二条都是公路,第三条有一部分土路。下面列出的景点都位于公路沿线,游客在旅游车里都可以观赏到或可以下车参观的景点,比较容易包含在游客的旅游活动中。

第一条:延吉-和龙-三道-长白山:是最省时的旅游线路。沿途经过细田平原、平岗平原-(优质水稻产区),万亩苹果梨果园-延边特产水果,帽儿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东方熊乐园,仙峰国家森林公园(包括滑雪场)以及大成中学旧址,龙井地名起源地井泉、一松亭等。WWW.0519news.coM

第二条:延吉-安图明月镇-长白山:沿途经过金达莱广场,延边博物馆、长白山文化博览城,明月湖,万宝红旗朝民俗村,药材基地(人参、鹿茸、五味子等等),美人松公园,长白山博物馆,东北虎林园等。

第三条:延吉-和龙-图们江-长白山:沿途经过仙景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李旭诗碑,,满族发祥地-圆池,界碑,浮石林以及图们江,并且隔江可以观看朝鲜的一些城镇。这条旅游线路较长,并且有一段土路,所以利用率较低。但其旅游资源最为丰富,是非常有潜力的旅游线路。

三、延吉到长白山的旅游线路设计思想

尽量采用环状旅游线路,避免“回头路”;同时,以1~1.5小时为一个时间段,合理安排线路上的参观,这样每一条线路上,都会形成1-3个休息节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游客的疲劳感;突出朝民俗及地方特色。   四、延吉到长白山的 旅游 线路设计方案

(1)节省时间型旅游线路:它适用于延吉及附近游客的包价旅游。往返线路都可以采取第一条线路,为的是最大限度地节省 交通 时间。游客的旅游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观赏天池、瀑布等,对其他景点兴趣不大,虽然不能采取环状旅游线路,但途中可以安排1个景点和1个休息点。这个景点就是长白山博物馆,它主要以标本、图片、文字等形式介绍了长白山的动植物,对于了解长白山有很大的帮助。旅行社的旅程中,长白山博物馆可有可无,但应该认识到博物馆的介绍对于游客了解长白山会直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个休息点是指在位于延吉到长白山的中间的仙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滑雪场附近,修建土特产旅游商品市场,经营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包括人参,鹿茸,五味子,药酒,蜂蜜,蘑菇,山野菜等等,服务人员统一着民族服装,并且要有干净、环保的卫生设施及食品药品监管制度。这个休息点的作用在于为来往游客提供旅途休息的同时,增加当地人的收入,借助冬天滑雪场的有利条件,它可以一年四季经营,可以形成旅游品牌效应。

(2)民俗风情旅游线路:环状旅游线路。它适用于大部分国内游客。从延吉到长白山采取第一条线路,沿途可以坐车观赏第一条线路的大部分景观,当然它要途经节省时间型旅游线路里设计的土特产旅游商品市场和长白山博物馆。从长白山到延吉采取第二条旅游线路。在第二条旅游线路上,可以参观东北虎林园外,应强调朝民俗风情项目的组合,使游客感受到浓浓的朝民俗风情。位于1小时左右车程的万宝红旗朝民俗村被称为

本页网址:

https://www.0519news.com/mianfeilunwen/guanlilunwen/2451.html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与课程体系的变革(下)_旅游管理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Copyright © 2022 © 都市文档在线 ✪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445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