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档在线 > 免费论文 > 教育论文

浅析中小学语文衔接的教学策略探究_基础教育论文

2022-02-17

教育论文】导语,您所阅读的此篇共有28808文字,由喻宝志细心整理,发布于都市文档在线(0519news.com)。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各级学校的语文教学都有这项内容,但要求不完全一样。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从说到写,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求学生逐步做到: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展开想象,注意用词造句,写完以后要修改。浅析中小学语文衔接的教学策略探究_基础教育论文欢迎大家一起阅读,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篇 浅析中小学语文衔接的教学策略探究_基础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探究

【论文摘 要】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的脱节问题,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显然,如何解决脱节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为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路和策略。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引导语文教师提高衔接意识,因为其衔接意识的强弱、衔接教学策略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也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渡过衔接期,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

一、 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语文知识。例如:进行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学时,可结合理解文意进行,既对修辞及作用有准确的认识,又有针对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委派“汉字监督员”的形式,监督易错字和易混淆字的书写;结合作文评改对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自觉掌握语言规律,提高正确运用语法的能力。知识教学与知识训练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以知识为先导,以训练为主线。WWW.0519news.CoM在授课过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为使学生理解新知识,练习也相应地发挥作用,成为应用新知识解题的针对性练习。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单项练习,当积累了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应采用练习巩固法,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能使学生把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二、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表现为:(1)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2)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4)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这种记忆力强化训练虽然是表层思维但是必不可少。(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根据大纲,小学语文主要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受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限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的只能是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认知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超越这个阶段,一开始就要求缺乏阅读积累的少年儿童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上的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所以笔者在给小升初的新生授课时第一个月仍主要沿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只稍微渗入一些理解性阅读的教学方法。理解性阅读就是学生通过认读,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联想、、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质,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 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研究中小学生作文衔接教学的对策,对于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学生一进中学就得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事实上,刚刚进入中学的7年级学生与小学5、6年级的学生相比,在这些方面没有丝毫优势,要他们立即适应中学的作文学习,是不现实的。中小学作文要求的这种差异就要求教师高度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积极探究作文衔接时的教学方法,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具有的共性,进行理性的思考,找到存在的差异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法的改革,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后能迅速“磨合”,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使小升初的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作文写作。

四、 结论

笔者通过对衔接策略的研究给其他面临同样困惑的教师提供一些衔接的对策,这样既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借鉴、指导作用,又对中学语文教学有预警、提醒作用,同时缓解小升初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障碍,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衔接期,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初中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崔一心.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略论[j].

[4] 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m].

第二篇 查漏补缺之圆锥曲线_学科教育论文

原文作者:朱斌

圆锥曲线的定义

(1)你知道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第一定义吗?

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第二定义你掌握了吗?

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l不经过点f)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

   (2)已知点f是平面上的一个定点,l是平面上不过点f的一条定直线,动点p到点f的距离和它到直线l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常数e. 当01时,动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当e=1时,动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

   椭圆的几何性质

(1)你知道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吗?焦点弦公式还记得吗?

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计算椭圆的焦点三角形的面积?

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知道如何求解椭圆的切线方程吗?

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方程■+■=1(a>b>0)为例.

(1)①设p(x0,y0),f1,f2分别为其左、右焦点,则pf1=a+ex0,pf2=a-ex0;②过点f1(-c,0)的弦ab长为ab=2a+e(xa+xb),过点f2(c,0)的弦ab长为ab=2a-e(xa+xb),其中xa,xb分别为a,b两点的横坐标.

   (2)设p点是椭圆上一点,f1,f2分别为其左、右焦点,则s■=b2tan■(θ为pf1,pf2的夹角). 特别地,若pf1⊥pf2,此三角形面积为b2.

   (3)过椭圆■+■=1上一点p(x0,y0)处的切线方程是■+■=1;过椭圆■+■=1外一点p(x0,y0)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1.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1)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还会用吗?

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计算双曲线的焦点三角形的面积?

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已知双曲线有同一条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如何表示?

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如何求解双曲线的切线方程吗?

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方程■-■=1(a>0,b>0)为例.

(1)设p(x0,y0),f1,f2分别为其左、右焦点. 当点p在双曲线的左支上时,pf1=-ex0-a,pf2=-ex0+a;当点p在双曲线的右支上时,pf1=ex0+a,pf2=ex0-a.

   (2)设p点是双曲线上一点,f1,f2分别为其左、右焦点,则s■=b2cot■(θ为pf1,pf2的夹角). 特别地,若pf1⊥pf2,此三角形面积为b2.

   (3)与已知双曲线■-■=1有同一条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可以表示为■-■=t. 其中,当t>0时,焦点在x轴上;当t<0时,焦点在y轴上.

(4)过双曲线■-■=1上一点p(x0,y0)处的切线方程是■-■=1;过双曲线■-■=1外一点p(x0,y0)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1.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1)与抛物线的焦点弦相关的四条性质,你还记得吗?

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网]

(2)你知道如何求解抛物线的切线方程吗?

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y2=2px(p>0)为例.

(1)设过焦点f的弦ab的端点坐标为a(x1,y1),b(x2,y2),a,b在准线x=-■上的射影分别为a1,b1,则①y1y2= -p2,x1x2=■p2;②af=x1+■,bf=x2+■,ab=x1+x2+p;③∠a1fb1=90°;④以ab为直径的圆与准线l相切.

   (2)过抛物线y2=2px(p>0)上一点p(x0,y0)处的切线方程是y0y=p(x+x0);过抛物线y2=2px(p>0)外一点p(x0,y0)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y0y=p(x+x0).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如何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

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锥曲线与直线的弦长公式你还记得吗?

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若直线斜率存在,则联立圆锥曲线方程和直线方程,消元后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可根据δ来判断交点个数,最多只有两个交点,最少无交点,可能为0,1,2个;消元后得到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交点. 若斜率不存在,则可用数形结合法判断.

   (2)若设直线l与圆锥曲线f(x,y)=0交于a(x1,y1), b(x2,y2),则当直线l垂直于x轴时,弦长容易求得;当直线l不垂直于x轴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b,则ab=■x2-x1=■■.

   (3)求轨迹方程的主要方法有定义法、代点法、点差法、参数法、设而不求法等.

第三篇 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趋势_基础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 语文教学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深入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以期为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有益探索。

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中小学的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学科的学习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鉴于此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更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已经持续多年,然而改革并没有带来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1.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的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通过消除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壁垒来提升教学效果。但是研究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内容就会发现,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内容生活气息并不浓厚,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中小学生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其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关注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脱离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例如小学课文中有陶罐与铁罐这节课,铁罐认为自己坚硬因此看不起陶罐,但是当二者被埋入泥土多年以后,铁罐化作了泥土,而陶罐却毫发无损并成了文物。wwW.0519news.cOM这节课的本意是告诉小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但是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道理的认识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原因就在于现在的中小学生的生活中根本没有铁罐与陶罐这两种事物。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中小学生认知上的,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手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手段的单一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中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都决定着语文教学应当多样化,忽视这种客观规律的教学手段不然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填鸭式的教育不仅仅难以实现中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相反还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与此同时老师说教式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具有不利影响,学生总是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其自身的想法往往会被淹没在老师传递的信息当中。

3.教学评价僵化

以考试成绩这一指标来评价中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的做法,不可否认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这也是众多中小学为自己教学评价所找的借口。但是应该看到,这种单一的评价指标并不能衡量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的高低,毕竟知识的掌握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内容之一,而非全部,语文教学的其他功能,例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等,单一的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必然会导致教学目的的扭曲。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鉴于中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中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中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来学生去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中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以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也可以采用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堂上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图片,学生见其形,看其色,听其音,把语言和形象、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学生多种感官参加记忆,多种渠道输入信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准确,语言技能更加熟练。

3.语文教学评价模式动态化趋势

这种趋势是由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语文的学习终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以及写作技能,而这两个指标,尤其是语言的运用是很难通过成绩评价来实现的,鉴于此应根据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来不断地调整语文教学评价模式,使之与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保持一致性。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既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不断创新,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在把握语文教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现状灵活变通,毕竟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以及模式来借鉴,中小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在把握语文教学的三个趋势条件下进行适度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大幅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文菊. 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xx(18).

[2] 咸高军. 中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管窥[j]. 小学时代,20xx(3).

[3] 孙丽卿. 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新课程[j]. 教育学术,20xx(3).

[4] 顾焕钧. 对语文教学改革趋势的探讨[j]. 科学大众,20xx(4).

[5] 王浩. 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j].中华少年,20xx(11).

第四篇 20xx年高考平面解析几何全解读_学科教育论文

原文作者:何晓琴

本专题内容主要包含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的应用,曲线与方程等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平面解析几何知识在历年高考试题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一般选择题、填空题有2题左右,解答题1题,分值大约20分. 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和其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等重要知识,关注基础知识的应用、运算能力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解答题大多数以圆锥曲线(主要是椭圆和抛物线)为载体,综合直线、圆、向量、不等式等知识,并与数学思想方法紧密结合,对坐标法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价转化思想、设而不求思想等进行较为深入的考查,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1. 考纲解读: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两个点、一点和方向).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理解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之间的关系,能根据直线的倾斜角求出直线的斜率.

   (3)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根据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位置关系求直线方程中参数的值.

(4)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问题的具体条件选择恰当的形式求直线的方程;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5)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两直线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6)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 考场对接:

通过20xx年的考点统计可以看出,在高考题中,本节内容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要题型,考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对直线与方程的考查,还渗透在平面解析几何的解答题中,与其他知识(圆与圆锥曲线)结合出题.

   3. 经典例题:

(20xx浙江)设a∈r,则“a=1”是“直线l1:ax+2y-1=0与直线l2:x+(a+1)y+4=0平行”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失分警示 本题属于基础题,解题时注意判断充分必要条件的步骤,即先验证充分性,再验证必要性,最后综合起来下结论. 在表述的时候要弄清顺序关系,以防发生概念错误.

   方法突破 在研究充分和必要条件时,可先求一者的等价条件,再和另一者作比较.

完美答案 当a=1时,直线l1:x+2y-1=0与直线l2:x+2y+4=0显然平行;若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则有■=■,解得a=1或a=-2. 故选a.

   4. 命题趋势:

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距离问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问题,单纯考查直线的知识一般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直线和其他知识的交汇问题一般出现在解答题中,有一定的难度.

   1. 考纲解读:

(1)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圆心、半径,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根据问题的条件,选择恰当的形式求圆的方程;理解圆的一般方程和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互化.[论文网]

   (2)根据给定直线和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根据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3)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感受“数”与“形”的对立和统一;初步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5)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掌握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其应用.

2. 考场对接:

圆的方程,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20xx年高考试题中,主要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含参数的问题,考题基本上属于中低档难度的题.

   3. 经典例题:

(20xx天津)设m,n∈r,若直线(m+1)x+(n+1)y-2=0与圆(x-1)2+(y-1)2=1相切,则m+n的取值范围为( )

失分警示 本题属于中档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不等式的性质. 注意不要忽略了m,n∈r这个条件,在运用基本不等式时注意其成立的条件,求取值范围时注意不要扩大或缩小范围.

   方法突破 由直线与圆相切的条件可以得到一个关于m,n的等式,观察等式的性质,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形式消除差异,化为关于m+n的不等式,解出其取值范围即可.

完美答案 因为直线(m+1)x+(n+1)y-2=0与圆(x-1)2+(y-1)2=1相切,所以■=1,化简得mn=m+n+1. 又当m,n∈r有不等式mn≤■■成立,所以mn=m+n+1≤■,即(m+n)2-4(m+n)-4≥0,解得m+n≤2-2■或m+n≥2+2■. 故选d.

   ■ (20xx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x2+y2-8x+15=0,若直线y=kx-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则k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失分警示 本题属于中档偏难题,解答本题时不要被题中的表面意思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真审清题意,将题意中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转化.

方法突破 数形结合理解题意,将两圆的位置关系化为圆c的圆心到直线y=kx-2的距离的取值范围问题去处理.

完美答案 圆c的方程可化为(x-4)2+y2=1,若直线y=kx-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则圆c上的点到直线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小于或等于1,则圆心c(4,0)到直线y=kx-2的距离小于等或等于2. 所以■≤2,解得0≤k≤■,故k的最大值是■.

   4. 命题趋势:

预计20xx年高考仍将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圆方程的求解,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特别是含参数的位置关系问题仍将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而在解答题中,则有可能考查以圆为背景的综合试题,特别是圆与圆锥曲线的

整合问题.

   1. 考纲解读: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掌握椭圆的定义和几何图形及标准方程,会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能运用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考场对接:

纵观20xx年高考数学试题可以看出,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椭圆的离心率等相关知识,难度中等;解答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几何性质的应用,特别地,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是考查的热点问题,且有一定的难度.

   3. 经典例题:

失分警示 结合图形,审清题意,注意三角形哪个角是底角,细心运算,避免发生运算失误.

方法突破 求解圆锥曲线的离心率(或其范围)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寻求一个关于a,b,c的等式(或不等)关系,再结合a,b,c的固有关系消去b,最后得到a,c的等式(或不等)关系,从而求得离心率(或其范围).

   4. 命题趋势:

椭圆是命题的热点内容,预计20xx年的高考仍将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离心率的求解等知识,难度中等;将在解答题中重点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创新题型,如新定义题型、探索性问题、定点定值问题等,此类问题难度较大.同时,会加强椭圆与圆,椭圆与双曲线,椭圆与抛物线等知识的交汇问题的考查力度.

   1. 考纲解读:

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图形和标准方程,会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会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2. 考场对接:

20xx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双曲线的考题基本上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定义、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且出现了双曲线和圆、椭圆、抛物线等的整合问题,总体难度中等.

   3. 经典例题:

(20xx浙江)如图1,f1,f2分别是双曲线c:■-■=1(a,b>0)的左、右焦点,b是虚轴的端点,直线f1b与c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p,q两点,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交于点m. 若mf2=f1f2,则c的离心率是( )

   失分警示 本题的解题思路并不难得出,但运算量较大,在认真审题的前提下避免发生运算错误,同时注意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谨防增根.

方法突破 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应用,离心率的求解,突破的关键是正确求出p,q两点的坐标(用a,b,c表示),再求出pq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进而用a,b,c表示出m的坐标,由mf2=f1f2列出等式,最终化为a,c的关系.

   4. 命题趋势:

预计20xx年高考仍将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定义和几何性质的应用,其中离心率的求解和渐近线问题是考查的热点. 此外,仍会加强将双曲线和其他知识(如圆、椭圆、抛物线)进行交汇出题,题目难度中等偏低.

   1. 考纲解读:

(1)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图形和标准方程,会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掌握抛物线的简单性质,会用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了解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能求一些简单曲线的方程;掌握求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交点坐标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2. 考场对接:

透过20xx年高考数学试题可以看出,抛物线是考查的热点问题,考题既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也在解答题中出现.选择题、填空题重点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求法,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的应用,以及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还出现了抛物线与双曲线的交汇问题,难度中等. 解答题重点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抛物线与其他知识(如圆、不等式等)的整合问题,且出现了探索性问题,难度较大.而曲线与方程的考查则渗透在以上各大知识板块之中.

   3. 经典例题:

(20xx安徽)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o是原点,若af=3,则△aob的面积为( )

失分警示 本题属于中档题,有一定的思维量,认真审题,找准关系,运算准确,避免发生思维受阻和运算错误.

方法突破 显然ab是抛物线的焦点弦,且已知af=3,若结合抛物线的定义,则可以求点a的坐标,从而直线ab的方程便可以得到解决,具体见如下的解法一. 本题也可以设角度(见如下的解法二),通过三角关系来表示线段的长度,从而求出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的正弦值,再求面积.

   (1)求抛物线c的方程;

(2)是否存在点m,使得直线mq与抛物线c相切于点m?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若点m的横坐标为■,直线l:y=kx+■与抛物线c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l与圆q有两个不同的交点d,e,求当■≤k≤2时,ab2+de2的最小值.

失分警示 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点多,属于直线、圆和抛物线的综合问题,解答时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使用,审清题意. 解答第(1)小题难度不算大,但第(2)小题是一个探索性问题,有较大的运算量,需要扎实的运算功底,第(3)小题将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综合起来,难度较大,需要较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突破 第(1)小题结合抛物线的定义以及圆的相关性质可以列出一个关于p的方程,求解即可;第(2)小题可先假设存在点m,利用抛物线的切线斜率和直线mq的斜率相等列等式求解;第(3)小题的解题目标是将ab2+de2表示为关于k的函数,从而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去处理,但求两线段的长度需要用到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弦长公式ab=■,以及直线与圆的相交弦长公式de=2■等.

   完美答案 (1)x2=2y.

4. 命题趋势:

预计20xx年高考中,抛物线仍是考查的一大重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求法,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的应用,抛物线与其他知识的交汇问题仍将是命题的热点.此外,定值定点问题、探索性问题、轨迹方程问题、最值问题仍将是试题创新的一个方向.

第五篇 我相信直觉和灵感_学科教育论文

原文作者:爱因斯坦

有时我感到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可是不能说明自己的信心. 当1919年日食证明了我的推测时,我一点也不惊奇. 要是这件事没有发生,我倒会非常惊讶.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的和可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 这种信念是建筑在宗教感情上的. 我的宗教感情就是对我们的软弱的理性所能达到的不大一部分实在中,占优势的那种秩序怀着尊敬的赞赏心情.

   科学在发展逻辑思维和研究实在的合理态度时,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世上流行的迷信. 毫无疑问,任何科学工作,除完全不需要理性干预的工作以外,都是从世界的合理性和可知性这种坚定的信念出发的(这种信念是宗教感情的亲属).[论文网]

   音乐和物理学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是不同的. 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表达未知的东西的企求. 它们的反应是不同的,可它们互相补充着. 至于艺术上和科学上的创造,那么,在这里我完全同意叔本华的意见,认为摆脱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和在这个充满着由我们创造的形象的世界中寻找避难所的愿望,才是它们的最强有力的动机. 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 我们试图创造合理的世界图像,使我们在那里面就像感到在家里一样,并且可以获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达到的安定.

   科学是为科学而存在的,就像艺术是为艺术而存在的一样,它既不从事自我表白,也不从事荒谬的证明.

规律绝不会是精确的,因为我们是借助于概念来表达规律的,而即使概念会发展,在将来仍然会被证明是不充分的. 在任何论题和任何证明的底层都留着绝对正确的教条的痕迹. 每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都应当具有特殊的宗教感情,因为他不能表达他所了解的而且正好是由他首先想出来的那些相互关系. 他觉得自己是个孩子,要由成年人中某个人来领导.

   除了我们的宇宙以外,没有别的宇宙. 宇宙不是我们的表象的一部分. 当然不应当从字面上去理解用地球仪所作的比喻. 我曾用这些比喻作为符号. 哲学上和逻辑上的大多数错误是由于人类理智倾向于把符号当作某种实在的东西而发生的.

   我看图画,可是我的想象力不能描述它的创作者的外貌. 我看表,可是我也不能想象创造它们的钟表匠的外貌是怎样的. 人类理智不能接受四维. 他怎么能理解上帝呢?对于上帝来说,一千年和一千维都呈现为一.

   你看这只在地球表面生存过的完全压扁了的臭虫. 这只臭虫也许被赋予的理智,能研究物理学,甚至写书. 它的世界将是二维的. 在思想上和数学上,它甚至能理解第三维,可是它不能把第三维直觉地想象出来. 人就同这只不幸的臭虫完全一样,处在这样的情况中,只有一点区别,那就是人是三维的. 在数学上,人能想象第四维,可是在物理上,人不能看到和直觉地想象第四维. 对于他来说第四维只是在数学上存在着. 他的理智不能理解第四维.

第六篇 浅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_基础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文本解读 文本细读 背景性知识

论文摘 要:在中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是影响其效果关键性因素,在文本解读时,对字词的细读是重要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对背景性知识的了解,主要是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文本细读是语义学上文本解读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对于一篇文本的深刻理解也离不开对相关背景性知识的掌握。什么是文本细读?文本细读,通常情况下是指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且形成对文本的价值取向这一过程。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要达到这一目标,就不能不对字词进行细细的品味,当然还离不开背景性知识,因为有些文本中感情基调及思想都离不开作者背景以及其它一些背景性知识,离开了这些,对文本感情的把握就会发生偏向。

正如王瑶说的文本细读就是在汉语里出生入死,文本细读时,抓住关键的、重点的词句来品味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我们仔细品味和阅读,会发现每篇文本中都会有概括性强、内涵丰富的字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宋祁)当中这个“闹”字是很关键的字,一个“闹”字把静态的画面变得动态化了,这个“闹”字用的也很巧妙,描写杏用的是红字,而红色正好是暖色调,根据我们汉语当中的词的相关性联想机制里,说道“红”就会与“火”联系起来,而说到“火”又会与“热”相联系,“热”又与“闹”相联系,所以说与“闹”搭配可以说是神来之笔,让整个画面跳动起来了,活泼起来。wWw.0519news.cOM也是这个“闹”字向我们生动形象的传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万紫千红,告诉我们春天的美景是无拘无束的,就如年轻的生命一样充满活力。所以说,文本细读时就是要品味语言,进而品味全文的意境。关键字的使用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值得我们去细细研读和品味的,对关键字品味的越透彻,对文本理解的境界也越深入,并且大部分的关键字都有承载作者思想与感情的作用,所谓细微之处见精神。

文本是作者精神生命的体现,文本里的每一个人物也是有生命的,读一篇文本时,我们不仅在跟基本的字词句打交道,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读出作者以及故事中人物的感情、思想和生命,而这些往往都蕴含在词语当中,这就需要将词语的语义进行还原,还原后的语义就是字典里共同的、稳定的那一部分,它具有普遍意义。但是我们把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它便具备了超越字典语义的另外一层意思,而这个意思是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的,这两者之间是有矛盾的。正像王崧舟老师说的那样“字与字之间是什么?什么都没有,是空白,行与行之间是什么?什么都没有,是空白,你在空白处阅读,能够读出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就叫文本细读”。字词是意义表达的基本单位,就字词来说,它有着庞大的意义家族,从原始意义到延伸意义,这之间的矛盾的缘由就是语境的不同,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意蕴。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乐园”这一词,本意是“快乐的园地”,如果不结合语境来看,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乐园”是美好的、风景迷人的、好玩的场所,但是在这个语境中就会发现,鲁迅所描述的“乐园”却是一个“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我们不禁感叹和疑问“为什么这样一个荒芜的地方却被称为乐园呢”?原始意义和本语境中的意义出现矛盾了,从这里入手,就可以出来“乐园”在此语境中的言外之意:虽然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但是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小时候在这个园子里做过很多有趣的事,这里是鲁迅童年时的乐园。这就是在具体语境中从字里行间读出的言外之意。

在文本解读中,字词上的障碍解决了,但有一个难点就是对文本感情基调的感悟与理解,有些文本解读专家提出“作者死了,文本活着”,只有文本语言没有作者和背景。我们不能说文本语言不重要,但是有些文本是反映时代特色的以及有作者情感取向的,有些隐晦的情感脱离了作者和背景,只从字词上是把握不准的。如“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果抛开作者海子和他的一些背景性了解,读完这篇文本后的心情极有可能是比较愉快的,因为字词中没有哪个不是积极向上阳光的,这样的话对这首诗感情的把握就完全偏离了,学生体会不到用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作为最后的祭奠的心情,只有通过不断地抛出海子的背景来慢慢引导学生的情感变化,引起对生命的思考。背景性知识对文本情感有显著影响的还有鲁迅的作品以及跟我们具有时代距离的一些作品,脱离了作者和背景,仅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或生命体验是很难去定位一篇文本的。

总之,文本的解读离不开对字词的细读,在“直面文本”的理念下,文本细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样,文本是作者感情和思想的表现,文本离开了感情便是不鲜活的,所以文本解读也离不开背景性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徐亚.文本细读—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中国校外教育,20xx.

[2]周朝阳.文本细读,催生教学智慧—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思考.科研纵横,20xx.

本页网址:

https://www.0519news.com/mianfeilunwen/jiaoyulunwen/3010.html

《浅析中小学语文衔接的教学策略探究_基础教育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Copyright © 2022 © 都市文档在线 ✪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445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