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档在线 > 规章制度 > 安全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二十篇

2022-03-21

安全制度】导语,你所欣赏的本篇文章共有47139文字,由云兴友详细纠正,发表于都市文档在线!病人,指生病的人。尤指等候接受内外科医生的治疗与照料的人。其为多义项,古语里又有使人民困顿、扰乱为害人们等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二十篇倘若你对这文章的写作能力需要改进或者修正,也可以上传分享给大家!

第一篇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餐饮行业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一次性餐用具等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等)的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所购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采购食品原材料必须到许可证照齐全有效、有相对固定场所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订购学生集体用餐(含学生饮用奶)须到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向固定供货采购食品的,宜签订采购供货合同。

3、应当建立台账(采购记录)。按格式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持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清单或发票。

4、应当按照产品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有序整理、保存代购记录及相关资料,记录、票据的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5、采购食品时应进行感观检查,不得采购变质、掺杂掺假、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有毒有害、有异味、超过保质期期限的食品及原料,以及外观不洁、破损、包装标签不符合要求或不清楚、来源不明、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水产及其制品加工食品。

6、未包装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标签要求应符合《中华共和国食品XX法》第42、47、48和66条的规定。

第二篇 关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本

      企业安全: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安全,有企业本身的结构安全和企业安全管理两个含义。下面是都市文档在线小编整理的关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本,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章 总则

安全生产是公司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方针,实行“防火、防盗、防事故”的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全民动员”的方针,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保证生产经营秩序的正常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二章 安全生产组织架构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是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机构。公司总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任安全生产小组组长,负责本公司的安全事务的全面工作;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安全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任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负责落实执行本部门安全生产事项。 各部门设立一名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上报安全事项。车间设立义务消防员,负责对突发火情的紧急处理。

第三章 安全生产岗位职责

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人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把安全管理纳入日常工作计划。

4、积极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事故隐患,使生产经营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行业要求。

5、负责对本公司发生的重伤、死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和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6、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制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二、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职责

1、制订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实施细则并负责组织落实。

2、落实本部门安全员、消防员(车间)人选。

3、组织本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4、负责本部门的安全责任制、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奖惩等制度以及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督促实施。

6、协助和参与公司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7、定期向安全生产负责人反映和汇报本部门的安全生产情况。

8、在每周检查公司5S管理工作的同时检查各部门安全生产措施执行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区与5S管理工作责任区的责任人相同),在例会上通报检查情况,及时做好安全总结工作,提出整改意见和防范措施,杜绝事故发生。

三、安全员岗位职责

1、具体负责相应区域(车间车辆、设备操作等)的安全管理、宣传工作。

2、每日巡查相应区域的安全生产情况,定期检查维护生产设备、消防器材、电路,确保设备器材的正常使用及安全完好,及时纠正解决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3、了解管辖区域的安全生产情况,定期向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汇报安全生产情况。

4、及时汇报突发事故,协同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处理事故,维持事故现场,及时抢救伤亡人员,制止事故事态发展。

四、义务消防员岗位职责

1、接受安全员的工作安排,分管每一具体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2、由安全员组织,进行不定期的消防演习,确保掌握基本的消防技能。

3、由安全员组织对公司安全生产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刻制止并做好防范措施,向安全员汇报。

4、协助安全员负责事故现场的处理工作。

五、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

1、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活动,增强XX法制观念和意识。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遵守劳动纪律和公司的规章制度。

3、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4、及时向公司有关负责人反映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安全会议

公司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每月的工作总结各部门要求有安全生产方面的内容,定期分析安全生产状况,对重大安全生产问题制订对策,并组织实施。

第五章 安全培训

1、公司全体员工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教育。

2、本公司新招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车间、班组安全知识教育。员工在公司内调换工作岗位或离岗半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相应的车间或班组安全教育。

3、公司对全体员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应将按安全生产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劳动纪律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4、本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作业、厂内机动车辆驾驶、机械操作者等),必须接受相关的专业安全知识培训,确保有资格后方可安排上岗。

第六章 安全生产检查

一、公司必须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制度。车间安全生产检查每月一次,班组安全生产检查每周一次。

二、公司应组织生产岗位检查、日常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生产检查。具体要求是:

(一)、生产岗位安全检查,主要由员工每天操作前,对自己的岗位或者将要进行的工作进行自检,确认安全可靠后才进行操作。内容包括:

1、设备的安全状态是否完好,安全防护装置是否有效;

2、规定的安全措施是否落实;

3、所用的设备、工具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4、作业场地以及物品的堆放是否符合安全规范;

5、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是否准备齐全,是否可靠;

6、操作要领、操作规程是否明确。

(二)日常安全生产检查,主要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其必须深入生产现场巡视和检查安全生产情况,主要内容是:

1、是否有职工反映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2、职工是否遵守劳动纪律,是否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3、生产场所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三)专业性安全生产检查,主要由公司每年组织对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危险物品、消防设施、运输车辆、防尘防毒、防暑降温、厨房、集体宿舍等,分别进行检查。

第七章 生产场所及设备安全措施

一、公司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规定、标准,为员工提供符合要求的劳动条件和生产场所。生产经营场所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1、生产经营场所应整齐、清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车道应平坦畅通,通道应有足够的照明。

2、在生产经营场所内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生产、使用、储存化学危险品应根据化学危险品的种类,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火、防爆、防毒、防静电、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

4、生产作业场所、仓库严禁住人。

二、公司的生产设备及其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1、生产设备必须进行正常维护保养,定期检修,保持安全防护性能良好。

2、各类电气设备和线路安装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电气设备要绝缘良好,其金属外壳必须具有保护性接地或接零措施;在有危险的气体或粉尘的工作场所,要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3、公司对可能发生职业中毒、人身伤害或其它事故的,应视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器材,并定期检查更换。

三、特种设备必须按下列检验周期进行安全性能检验:

1、溶解乙炔气瓶,每三年进行一次检验。

2、液化石油气钢瓶,出厂满四年进行第一次检验;出厂满七年进行第二次检验;出厂九至十三年的,每两年检验一次。

第八章 职工安全卫生保护措施

1、公司必须建立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职工加班加点应在不损害职工健康和职工自愿的原则下进行。

2、公司应根据生产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发给职工发需的防护用品,并督促其按规定正确使用。

3、公司禁止招用未满16周岁的童工,禁止安排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从事有毒、有害、过重的体力劳动或危险作业。

4、公司应通过门防疫站对生产工人进行上岗前体检和定期体检,采取措施,预防职业病。

第九章 伤亡事故管理

1、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员工伤亡事故,公司必须严格按规定做好报告、调查、分析、处理等管理工作。

2、发生职工伤亡事故后,公司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事故现场,做好善后工作,并报告集团公司。

第三篇 最新版传染病管理制度

艾滋病传染病管理制度

20年艾滋病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 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二、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三、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四、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 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五、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六、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2、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七、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1、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总值班人员。

2、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

3、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新进人员8月培训。

4、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修订版)》、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5、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答卷),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

八、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1、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每月召开疫情例会一次,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4、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5、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6、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

7、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入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

8、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调及采样工作。

第四篇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 为加强对分公司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的安全及区域社会的稳定,根据中华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 ,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沾化分公司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及管理。

3 本制度中所称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登记,建档,定期开展检测、评估、监控。

5 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在投产前完成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工作。

6 指定专人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登记工作。

7 按相关国家标准、规定在重大危险源处设置自动检测、、通讯等装置,保障其稳定运行,并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

8 按国家法律、标准规定或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的需要,定期对安全设施、重要设备等进行维护、校验、检查、报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9 在重大危险源岗位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取得安监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10 向从业人员告知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11 按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并保证定期开展应急救援的演练。

12 根据危险源的化学特性,配备必要的应急防护用品、应急救援物资,并保障其完好备用。

13 剧毒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其他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报告应经专家审查通过。

14 对安全评价报告中提出的问题、隐患立即组织整改。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

15 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

15.1.1控制目标:无煤气泄漏、无氧含量超过控制极限、无气柜抽空、无气柜顶翻。

15.1.4事故处理措施:见《造气气柜目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5.1.5方案有效期限:合成氨系统化工生产运行及带压停车期间。

15.3 合成车间甲醇贮罐区重大危险源。

15.3.1控制目标:无甲醇贮罐及管道、无阀门泄漏、无充装过量甲醇溢满、无人为错开阀门。

15.3.3控制措施:见《甲醇库区安全运行控制措施》。

15.3.4事故处理措施:见《精甲库区目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5.3.5方案有效期限:合成车间甲醇工序生产、销售期间及甲醇贮罐内有甲醇期间。

15.4合成车间甲醇中间槽重大危险源

15.4.1控制目标:无甲醇贮槽及管道、阀门泄漏。

15.4.3控制措施:见《粗甲醇中间槽安全运行控制措施》。

15.4.4事故处理措施:见《甲醇中间槽目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5.4.5方案有效期限:合成车间甲醇工序生产期间。

15.5 尿素车间甲醛贮区重大危险源。

15.5.1控制目标:无甲醛贮槽及管道、阀门泄漏。

15.5.3控制措施:见《甲醛贮槽运行控制措施》。

15.5.4事故处理措施:见《甲醛贮槽目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5.5.5方案有效期限:大颗粒尿素运行、甲醛贮槽贮有甲醛期间。

16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16.1公司建立有完整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运行体系,安全环保部、 生产管理部、按职责分工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业务管理,重大危险源所在车间按安全管理制度负责其生产操作控制、检查、检修等日常管理。

16.3对已经列入重大危险援的设施、设备、装置、岗位,定期进行工艺、设备及操作安全检查,检查出来的事故隐患,公司保证资金、技术的投入使其能够得到及时整改,确保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控制,每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评价。

16.4重大危险源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生产岗位操作技术规程的培训,取得安全作业证及相关资格才能上岗操作。安环部每年组织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16.5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措施、应急救援预案下发各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执行。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云南煤化工集团公司备案。

篇二:泸州分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目的:为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消除事故隐患,规范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使用范围:公司生产区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2分管副总协助总经理进行重大危险源管理,在总经理不在时履行总经理对重大危险源管理职责。

3.3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并组织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督、档案管理等。

3.4各生产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

4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

4.2重大危险源管理:

4.2.1配备灭火器等必须的消防器材和设施,所有器材和设施要完好。

4.2.2配备监视设备,实施全天候监视。

4.2.3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半年不少于一次演练,并不断完善。

4.2.4公司、所在厂每月一次进行专项综合检查,检查要有记录。

4.2.5生产班组必须按规定进行巡检,检查要有记录。

4.2.6所在厂安全员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检查,检查要有记录。

4.2.7在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制度》、《化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作业许可证管理制度》进行,实施谁签字谁负责,谁作业谁负责。

4.2.8发现隐患,必须立即向厂和综合管理部报告,并及时进行整改。

4.2.9由综合管理部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挡案类容包括:危险物质名称、数量、特性、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评价报告、检测报告等。

5综合管理部要将重大危险源在市安监局备案。

第五篇 社保档案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按照土左旗卫生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方案,建立统

一、科学、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以健康档案为载体,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0xx年底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制定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严格执行制定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统一规范服务对象、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建档方式、服务流程、档案保管和使用等。

(二)健康档案管理适宜技术培训。

1、培训对象: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

2、培训内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使用规范、要求、技术,建立健康档案必须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3、培训计划:通过系统培训,逐步提高服务人员业务技能及服务水平,保障健康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三)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家族史、既往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行为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3岁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患者管理等各类重点人群的随访和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记录、住院记录、转诊记录、会议记录等。

2、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方式:

(1)首次建档主要以乡村医生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的

方式分期、分批在居民家中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要填写相应记录;0—3岁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专项档案在新生儿访视时建立;孕产妇保健服务专项档案则由妇幼人员在早孕诊断确认后建立。

(2)在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建立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

3、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灵活使用居民健康档案,提高居民健康档案活档率。

(1)已建档居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复诊时,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填写、更新和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2)入户医疗卫生服务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

(3)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

(4)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生统一汇总、及时归档。

4、健康档案管理

(1)健康档案应统一存放于村卫生室的档案柜内。

(2)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调取、查阅、记录、存放等管理制度,明确健康档案管理责任人,保证农民健康档案的方便使用和保管、保存。

(3)各医疗卫生机构应使用多途径的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及时更新,保持资料的连续性。

(4)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5)遵照国家有关专项技术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

(6)健康档案管理和服务人员要使用、管理、考核等工作中有权使用健康档案,其他机构或个人需要使用健康档案时,必须向健康档案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管理机构批准并经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后,方可使用。

三、组织与管理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负责为辖区直接服务人口建立

居民健康档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建档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四、进度安排

到20xx年底完成社区居民80%建档率。

五、工作实施督导

(一)督导方式。在卫生局的领导下,社区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内健康档案的经常性督导检查、效果评价,每年不少于2次。

(二)督导主要内容。工作实施、建档数量和质量、档案更新与管理、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等。

(三)主要评价指标

1、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2、健康档案合格率=填写合格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3、健康档案使用率=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一年内健康档案记录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有关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4、健康档案真实率=抽查档案中内容真实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通过电话询问、逻辑判断等)

5、健康档案管理情况。

第六篇 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及保密技术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已经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从目前情况来看,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档案信息管理的主要途径,改变了传统管理方式,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但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容易遭受非法入侵导致信息泄露,因此要做好保密工作。文章先分析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再论述安全管理措施和保密技术。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管理;

保密技术

档案信息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企事业单位的利益,因此要提高重视程度。在高校档案管理中,教学档案数量大、保密性高,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是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安全必不可少的措施。目前,网络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到档案信息管理中,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也存在一定弊端,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容易受到侵害,无法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为了解决面临的问题,要加强保密技术的研究,不断提升档案信息管理安全等级。如今,高校在不断的扩大招生,学生人数不断增多,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问题逐渐加剧,所以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需要不断强化。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特点

高校信息管理包括很多方面,教学档案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充分体现一所高校的历史沿革和师生的教学活动,可以反映老师和学生的真实在校情况。隐私性、周期性、保密性和专业性和是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安全管理几个特点。在高校,每年都要迎接新的学生、送走毕业的学生,学生的人数是动态平衡的,高校教学档案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虽然每届学生都不一样,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但每一届学生的整体档案信息是有规律的,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实时发现其中蕴藏的规律,由此制定出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培养方案。另外,随着高校成立时间越来越长,积累的教学档案数据逐渐增多,学生、家长、教师个人信息和教学信息、科研信息以及历年试题信息具有很高的保密性和隐私性。在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全面的注意到这些特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出适合高校的管理措施。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档案信息的安全至关重要,影响着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并且对学校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需要高度重视。它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真实情况的记录,是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不应该被看作是存于计算机和纸质档案中的无足轻重的资料,它是在学校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庞大的信息数据库。通过教学档案,可以看出学校的历史沿革、教育成果,以此来制定出更为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方针政策以及学校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培养方案。

三、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从现阶段情况来看,档案管理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除了个人档案外,还有很多国家级别的安全信息问题,一旦出现档案信息泄露问题,就会威胁到,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虽然档案管理采用了安全技术,但是依然会出现泄露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网络环境中存在着漏洞和缺陷,成为严重影响因素。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档案信息泄密的事件,不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而且会带来巨大损失。但是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日常工作就是对档案进行维护,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网络环境下,很多危险因素不易被察觉,管理人员容易掉以轻心,导致了档案信息泄密事件发生。即使没有出现档案信息问题,也要保持警惕心,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减少不确定因素影响。只有思想上引起重视,才能在实际管理中做出改变,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2.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在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在职的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无法有效地支撑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3.计算机硬件、软件问题。计算机硬件系统在档案信息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存在电磁波辐射,会对计算机数据信息处理产生影响。为了避免影响,要选用专业的电磁波接收器,可以接受主机和电子设备的电磁波辐射,这样就可以提升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档案信息会保存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中,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泄密的情况。计算机软件系统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让档案信息处理速度得到了提升,在整个过程中,可能会遭受恶意攻击,导致信息安全性降低,很有可能会出现泄密情况。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性,计算机都安装了相关程序来修复漏洞,如果漏洞过多,档案信息处理就会遭受病毒侵害,档案信息出现泄露的情况。从档案信息管理安全角度出发,不断完善系统,保证安全、高效运行,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支持。4.学生档案管理的内容没有显现出其作用。由于大多数高校学生的教学档案只是一张成绩单或几张证书,无法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方面的考核需求。在高校的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缺失,教师和学生查阅困难,档案馆只是作为档案管理部门存在,基本从未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服务,师生也不知道档案馆里有什么、可以干什么。5.加强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教学档案信息管理有部分工作关系到师生的个人隐私信息、教师科研工作项目以及专利申报等活动,因此还需要加强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6.网络安全问题。档案是非常重要的资料资源,管理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人们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档案信息需要进行传播,存储设备发生了改变。档案在整个传送过程中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增加了不确定性,对档案信息安全带来影响。网络黑客和病毒是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威胁因素,当计算机防护体系比较弱,就非常容易遭受黑客或者病毒的侵害,出现档案信息泄露的情况。档案信息涉及范围比较广,处于不断增加之中,这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人员自身能力有限,在档案信息管理方面存在漏洞,降低信息的安全性。档案信息管理业务量增加,需要更多数量的工作人员,为了满足工作需求,很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档案信息管理队伍整体水平层次不齐,无法适应发展需求,成为了限制性因素。

四、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及其保密技术

1.构建完善的防护体系。运用计算机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为了保证安全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构建防护体系。虽然计算机都安装了防护体系,但是不够全面,依然存在着漏洞,会出现档案信息泄露的问题。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就会给病毒可乘之机,让计算机系统遭受破坏,无常运行。通过对档案信息管理安全问题分析,发现往往是因为一个漏洞导致系统崩溃,遭受巨大损失,所以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立综合性防护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提升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等级,防止黑客或者病毒的入侵。要加强防护体系的建设,从体系的各个方面去完善,提升整体防护水平,建立一套完善的防护体系,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可靠保障。2.提升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性。首先,高校需要在相关老师道德素养和敬业精神方面更进一步的加大培训力度,制定对档案工作人员定期信息XX法律考试制度,严格落实考核管理,促进相关工作人员全面学习档案管理知识,建成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队伍,保障学校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促使学校向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前进。其次,任何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都是及其重要的,在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尤其如此。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无孔不入,档案管理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也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掌握更多更新的档案管理知识。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大多是非本专业教师,这些老师很多在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为空白,学校也没有对其开展系统的业务培训。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老师面临着想干好却又专业能力缺乏的困境。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了保证网络环境的绿色性、健康性,需要健全法律法规作为保障,这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关于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比较缺失,当出现安全事件时,找不到解决的法律依据,那么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严重威胁到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为了保证档案信息安全性,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发挥出规范的作用,提升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等级,避免受到不利影响。对于致使档案信息泄露的不法分子要加大处罚力度,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创建出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加强对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不断增强网民的法律法规意识,上网必须符合相关要求,才能创建出健康的网络环境。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所以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证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不断增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包含档案信息管理的各个方面,将具体效果落到实处,提升档案信息管理的权威性。4.加大档案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当前学校大多数师生对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较差,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档案信息管理对师生的重要意义。这也造成学生对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主动性较弱,对档案的具体内容、对自己工作生活的影响以及传递的方式了解甚少。学生在毕业离开学校之后,结业、未就业等各种不同原因导致档案信息很长一段时间是滞留在在学校档案馆的,给学校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严重的是,学生在就业、升职等情况下需要档案时,却对自己的档案身在何处、档案内容包括什么一问三不知,给毕业后续的工作生活造成了许多的麻烦,甚至影响工作就业。所以,高校需要注重档案信息管理的宣传工作,让学生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明确清楚自己档案的内容、意义以及毕业工作后的流转途径,以确保个人档案的安全,防止出现个人档案信息的丢失。5.做好档案保密工作。档案信息事关重大,因此保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避免档案信息出现泄露的情况。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人们在上网过程中可以浏览一些档案信息,其中部分档案是可以供大众浏览的,如人事档案、个人简历等,但是有的档案信息是不能任意下载的,如重大工程或者国家的案例,其中含有重要的信息资料,没有经过批准是不能公开的。根据我国《保密法》的相关要求,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可以分为保密档案和非保密档案,所以要区别对待,采用不同保密方式。有些档案是有保密年限的,到了时间后就可以解密,供人们浏览。对档案保密要划分不同等级、不同类型档案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保证档案保密工作有序开展。这就要求人员具备较强专业素养和责任心,档案保密不能有半点马虎,一定要足够细致,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6.提高安全防护技术水平。计算机技术发展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非法入侵者带来了可乘之机,如果不提升安全防护技术水平,肯定会威胁到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为了适应发展需求,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工作情况联系在一起,确保达到良好效果。只有具备较高等级的安全防护技术,才能为档案信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抵御病毒的入侵。意识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档案信息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关系,加强管理对于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对于不同档案信息要区别对待,设置严密的安全等级,提高档案信息保密的规范标准,对非法入侵者要加大惩罚力度,可以起到震慑的作用。每个档案管理单位情况有所差异,所以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解决工作中遇到问题,提升档案信息管理水平。7.保密技术。一是防火墙技术。这是比较常见的计算机安全防护技术,恶意软件和病毒是无法进入到系统中,为计算机系统运行提供保障。防火墙技术主要包括两种技术手段,分别是分组过滤技术和代理技术,为了提升安全防护水平,要将过滤技术和代理技术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升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水平。二是数字签名技术。通过加快处理来提高信息资料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避免信息资料在各个传送节点出现漏洞或者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确保信息资料传送每个环节安全性。三是电子文件认证技术。这项技术和数字加密技术是一样的,需要通过计算和运算来完成。电子文件认证技术是通过比较运算来获得验证码,通过摘要来鉴别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但是电子文件认证技术也存在弊端,文件在发送过程中不具备保密性。除此之外,要提高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积极学习先进技术,应用到工作中来。增强自身安全意识,处理好档案信息管理每个环节,保证具有安全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存在着很多危险因素,对档案信息安全会造成威胁。为了防止出现信息泄露或者丢失的情况,要加强保密技术的研究,为档案信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会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因此创新保密技术,更好的应用在工作中,推动档案管理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琴.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及其保密技术分析[j].卷宗,20xx

[2]李牧.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及其保密技术[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xx

[3]田星原,邹欣云,文芳,等.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及其保密技术[j].科研,20xx

[4]兰兰.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及其保密技术[j].商情,20xx

第七篇 宗教活动场所xx管理制度

一、凡经宗教事务部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成立管理委员会(以下称管委会)。

二、管委会成员应由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具有一定宗教学识和工作能力的信教群众和教职人员组成。经协商推选产生,选举结果报区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三、管委会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

四、管委会应在区宗教事务部门的领导下,在相应宗教团体指导下开展工作,接受所在乡(镇)及街道的行政管理,同友邻单位和睦相处,遵守公共秩序。

五、管委会的职责:

1、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

2、组织信教群众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协助做好宗教法规的贯彻落实,抵御非法活动,维护教内和睦和社会稳定。

3、维护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

4、安排好教务活动。教务活动要遵守公共秩序,不得妨碍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举办大型宗教活动和举办跨地区宗教活动要报批。

5、理财,健全账目,定期公布收支。

6、办理聘请、辞退教职人员手续。

7、坚持自养、自办原则,抵御境外利用宗教渗透。

8、兴办自养事业,引导信教群众自觉投身事业建设,为构建和谐十堰做贡献。

六、建立年度述职、考核制度。每年年底,管委会负责人应向区宗教事务部门述职,管委会成员向管委会负责人述职,接受区宗教事务部门的考核。

第八篇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_档案管理论文

【摘要】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力度、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严肃人事档案管理纪律、配备先进的人事档案管理设备、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是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必要性;措施

目前人事档案的重要作用被人们所忽视,人事档案成了“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忘掉”无足轻重的部分。对人事档案管理不重视、管理不到位是大多数企、事业的“短板”。

1.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如下

1.1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目前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管理人员都是,主要精力都放在其他工作上,而只是一个拥有档案室钥匙的保管员,偶尔奉命到档案室去查询一下工作中所需资料。对于大量的需要装档的资料只是机械的放入档案袋中,而不是分类、归档、鉴别。

1.2档案交接工作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是档案交接不及时。很多单位对对档案交接工作不够重视,领导把关不严。往往是人员离了岗档案还在原单位,档案交接手续迟迟不办,以致出现档案数量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其次是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按档案管理规定,档案人员交接应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而在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不按程序办事,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的字也不签,从而出现一些单位档案交接只有一串钥匙的现象,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的基本要求;再次是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按照规定档案的交接是有领导在场监交,并在交接内容署名的。WwW.0519news.coM而某些单位的领导把档案交接当作事务性的工作,看成是档案人员之间的事情,从而对档案交接准备工作很少过问,使得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工作程序不完整。

1.3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偏低。人事档案管理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仅仅就档案材料的分类、鉴别就有一定的难度。新老管档人员频繁的更换,而没有后续的培训,致使管档人员的工作水平偏低,材料分类混乱,提供数据不准确。

1.4人事档案的管理手段落后。目前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还仅限于纸面管理,较好的单位也仅仅是采用了电子数据库管理,而根本没有涉及到声像管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公条件的改善,为了更加真实、全面的记录职工所有经历和资料,建立声像档案必将是一种趋势。

人事档案是记载个人经历、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业绩、晋升、薪酬、福利等多项内容的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任用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审核员工“三龄一历”的确信凭证;是事关员工退休、养老待遇等切身利益的主要根据。因此,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力度、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严肃人事档案管理纪律、配备先进的人事档案管理设备、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是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重点工作。

2.针对上述情况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应该做到

2.1配置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求具有较高的素养和文化水平、工作勤勉认真负责。做到档案材料及时归档,装档材料鉴别、分类无误,及时提供所需人事档案信息。

2.2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人事档案记载的是历史的真实面貌,有其时代的特点。管档人员的新旧更迭,新人已经脱离了那个年代,对当时的好多事情不了解,因此查阅档案难免会有困难,提供数据会有误差。要对档案的管理知识加以系统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2.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使工作有序,有据可依,保证人事档案工作逐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发挥人事档案“见证历史”的作用。完善档案的保管、利用、借阅、保密、归档、鉴别制度,及时收集、补充、更新和完善人事档案材料,对收集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表述是否准确、精练,观点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使人事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真正做到不丢失、不积压、客观真正地反映事实。顺应时代的发展,增加资金投入,严格执行现代化管理标准,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唯一性,做到划分准确、排列有序、条目清楚、查找便捷。

第九篇 档案管理现代化时期_档案管理论文

加快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计算机化,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提高档案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我国档案部门应用电子计算机可追溯到70年代,但真正有计划地建立自己的系统是1985年。经过艰苦创业,初步建成了文书档案处理系统,使系统不断向信息管理的目标推进,其装备水平和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九五”规划之“金信工程”,为全面实现档案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做了准备。 

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一般具有输入、输出、修改、插入、打印、统计、检索、查询、删除等功能,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判别、诊断、筛选的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进行档案的鉴定工作。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是档案管理史上的一大飞跃。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档案领域,以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档案,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在档案领域占主导地位,给档案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事业的内涵和外延将进一步扩大。以为档案是经济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以档案形式存在的信息,将是人类知识与信息高度浓缩的精华,也是档案能够得以存在的内在生命力。所以,信息属性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反映档案本质的重要特征,档案的信息含量已成为评估档案驾驶的主要参数,而以往的载体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微缩、机读、光盘、网络等技术,新的载体形式将会不断涌现,况且载体形式只是在档案保管上有所不同而已。wwW.0519news.cOm所以采用档案信息内用属性划分档案的外延,将不会使档案种类混杂,分类关系不清,这样建立起来的档案分类体系将日趋完善、科学、合理。 

第二,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知识经济将推动档案事业发展进程。知识经济是现代化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化、高级化的结果。先进和技术设备是知识经济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任何思想和技术方法都无法落于实处。当今社会,先进的技术设备已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档案工作也是如此。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统计和检索;微缩技术在档案的保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计算机、光盘、多媒体、现代通信技术、微缩复制技术的普遍应用将大大加快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使之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 

第三,知识经济将为档案事业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知识经济不仅意味着知识的不断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更代表着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管理方法上知识经济更需要增强开放档案意识,树立依法治档的观念,注入批判继承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和学术自由精神。更需要引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相关理论,加强基础工作,调整供求关系,加强定量管理,提高利用效率,把完善档案部门的职能与改善档案管理相结合。 

第四,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内容。实质经济时代的档案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相关应用知识。这样,才能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优秀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泥腿动档案事业发展。 

二、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 这样处理不仅能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4、要加强档案信息素质教育。

加快建立档案信息网络。要注意加强档案主体意识和获取意识教育,利用档案信息守法意识,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信息保密意识,传播意识和更新转换意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获取档案信息技术和设施武装档案信息网络,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效益功能。

5、要科学地制定、贯彻和修订各项标准,使档案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中心,而电子计算机的高效率是以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化为基础的。以为对于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整理的档案,计算机是无法进行管理的,即使可以管理也会因运算程序的复杂化而使其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

6、要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

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做到知识经济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在提高党政机关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同时,要向企业和科技事业单位倾斜,在注重国有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的同时,把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纳入服务范畴。

7、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档案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化高层次管理人才。

要尽快培养既懂专业知识,有懂信息技术,具有综合工作能力的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知识经济的兴起给档案界提供了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契机;赶上这次浪潮,我们就会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大显身手。相信经过全体档案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们定会在新世纪这张白纸上写出最新、最美的文章,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第十篇 员工管理制度具体内容

一、考勤管理

1、上班时间由上午8:30至12:00,下午13:30至18:00。

2、上、下班时都必须打卡,如遇特殊情况,须由各自部门主管或人事主管签名确认才可。

3、打卡时,不得代人打卡或伪造出勤记录,一经发现,双方各扣罚¥20元;不得争先恐后,须排队依次打卡,否则扣罚¥10元。

4、上班时,必须各就各位,不得聚集闲聊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否则扣罚¥10元,严重者开除处理;下班前,各小组搞好场地清洁后该返回工作岗位,不得提前到打卡处打卡下班,不准大声喧哗,否则扣罚¥10元,严重者开除处理。

5、在工作期间,不得无故私自离开。确有事者,须请示主管批准,打卡后才可出去,否则视为旷工,扣罚¥50元,严重者开除处理。

6、加班时,不得无故缺席,确有特殊原因,须提前申请由主管签名批准交人事部确认方可,否则视为旷工,扣罚¥50元。个别人员加班,经该部门主管签名确认方可。

7、每月迟到打卡上班超过30分钟者,处罚¥30元。不到30分钟,但连续3个月都有迟到者,作开除处理。

8、提前下班或有事请假者,须提前书面申请,由主管签名批准交人事部确认方可,否则视为旷工扣罚¥50元。

9、请假超过5天者,须由厂领导批准方可,否则即时终止劳动关系。

10、缺勤时间,不计算工资。

11、员工辞职须以书面申请由主管签名批准离开时间,并有人事部确认才可,否则其工资不予发放。

12、各班、组长、主管辞职须由厂领导批准,确认其离开时间和处理好其交接工作,否则工资不予发放。

二、工作责任规定

1、各部门员工应相互配合,相互监督,不得借故推搪而影响生产,一经查实视情节之严重性作出相应处罚。

2、须严格要求每项工序,如因个人之疏忽而造成问题者,则重重处罚。

3、对待厂方之任何物品,该轻拿轻放,若对公物造成损坏者,处罚当事人并作出赔偿。

4、在生产工作过程中,遇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该请示主管,不得擅自处理,如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会追究当事者之责任。

5、如工作须当天完成,下班时还未完成者,该请示主管作出妥善安排,否则追究当事者之责任。

6、厂方之任何物品,未经厂领导批准,不准私自拿出厂,一经发现,开除处理。

三、假期薪金规定

1、每年之1月1日、5月1日、10月1日无论是日薪或月薪之员工都是有薪假期。

2、春节假期为7天(除夕至年初六)。

3、日薪之员工在春节假期间有薪日为3天(上初一至年初三),其余不算工资。

4、月薪之员工在春节假期间有薪日为7天(年初一至年初七)。提前放假或提前回家的天数,则不计算工资。

5、如厂方有特殊情况需放假,无论是日薪或月薪之员工都必须服从安排时间补回,不算加班。

6、星期天放假,如加班则计算加班工资。

第十一篇 试论加强对基层教师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_档案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基层教师档案;管理;思考

论文摘要: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现代的管理技术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保障;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是档案工作领域内的一场技术革命,必将给档案工作带来巨大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1.加强基层教师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基层教师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以个人为单位组合起来的以备考察、选聘的文件材料。基层教师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体现在。

1.1基层教师档案是教师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是知人善任的基础和依据,更是系统办学教师资源共享、总校进行横向调配利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近年来,各个院校对教师档案日趋重视,在接收、培养、选拔和使用人员前,总要先查阅其档案,既重视了解拟接收、拟选用教师的现在,也重视考察其过去,以增加对拟接收、拟选用教师的信任度。

1.2教师档案是准确的师资信息库

教师档案能为领导对教师人事工作的决策以及专业课程教师选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无论对单位和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加强基层教师档案管理工作。

2.加强基层教师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2.1加强对基层教师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系统办学的院校对基层教师档案管理的工作尤为重要。系统办学院校的领导应高度重视基层教师档案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到议事日程。wWW.0519news.com要建立基层教师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单位在基层教师档案工作上要舍得投人,特别是对档案的维护、保护和抢救、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要有经费保障;单位要按标准按要求建设好规范化的综合档案室,购置必备的档案柜,搞好通风、采光、防盗、防虫、防潮、防火等配套保护措施,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添置空调、电脑、扫描仪、监视器等设备,进一步提高基层教师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确保档案利用安全,档案资料不丢失、不损坏,又保证基层教师档案信息不失密、不泄密。

2.2加强对基层教师档案的分类管理

基层教师档案管理实行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管理、档案随人走的管理模式。基层教师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及时获得人员工作和职务变动的准确信息,包括人员调出的时间、调入单位的名称、主管机关的名称。在总校横向、纵向选用教师时有据可依。

2.3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对基层教师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对于人员配备困难较大的单位,应着重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素质,使他们在枯燥单调的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并对他们进行专业化、信息化的培训。加大对基层教师档案工作人员培训的力度,定期培训业务知识,让他们掌握新的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化设备管理基层教师档案,从而提高师资档案管理水平,开展相关的师资档案信息开发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培训的同时让档案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管理档案的重要性,增强责任心,提高对基层教师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能够进行新技术、新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更新,同时又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技能和较高的文化素养

2.4对基层教师的档案管理,实现师资共享,最大限度地为院校教学工作服务,更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常规化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证。因此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产生的档案资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以及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都要严格规范,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对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应定期向上级档案主管部门进行移交;其次为了避免档案的丢失、改动,必须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手续,做到转入、转出、接收材料有登记,查阅、借阅档案有登记,利用方便,提供准确,有效地制约造成档案泄密、涂改等人为因素,对档案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实行责任追究,保证档案管理规范有序。

2.5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一是文档管理一体化。在办公自动化已普及的今天,文件和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文件管理职能的延伸与档案管理人员的前端控制正融为一体。要确保电子文件收集的齐全、完整,档案人员必须和文件管理人员协同合作,从电子文件产生的源头起就密切注视文件的生成和运转情况。二是档案数据化。档案数据化是指将传统档案室的资料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将这些信息整理和组织后,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里。三是档案服务网络化。当档案信息数字化以后,通过网络技术,档案信息在网上传递就成为必然。传递网络化是档案信息虚拟化生存和实现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档案服务网络化解决了因时间和空间造成的利用者不能利用档案的问题。

2.6系统办学的师资档案管理仍要做到现代化与信息化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科技手段与工具等,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首先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实现对基层教师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社会对档案信息需要日渐增强的客观需求。二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这就需要对基层教师档案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实现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根据需要,通过屏幕查阅有关内容。同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创新,通过网络,可以实行不属于保密范围的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档案信息服务,以实现师资档案信息资源的更全面、更有效的共享。既方便利用者,又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能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傅华.聚焦人事档案[j].中国档案,20xx,(4).

[2]孙柏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中国大学出版社,20xx.

[3]组织部国家档案局.干部档案工作条例[z].1991.

第十二篇 高职班级管理制度

摘要: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影响着学校教育目标的实施。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在管理过程中需要运用到批评艺术。因此,本文就批评艺术进行了分析,首先谈到运用批评艺术的意义,接着是运用批评艺术的主要事项,最后是批评艺术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批评艺术

1、引言

班级管理是促进学生进步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当学生犯错的时候,班主任需要对其进行教育和批评,而批评艺术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快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2、运用批评艺术的意义

2.1高职生心理状况的需要

高职生大多是高中成绩不好或者是发挥失常,因家庭经济困难,不得已才选择了高职院校。他们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因为家庭原因又会觉得很自卑,对于高职院校没有正确的认知。如果这些学生犯了错,班主任一味地批评他们,只会加深他们的自卑感,产生自己一无是处的悲观想法,甚至觉得自己读高职就是个错误。所以,班主任应注意批评艺术,要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

2.2顺利实施教学的需要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几乎都已成年,心智也已经成熟了,如果高职教师还像高中老师一样训斥学生,对他们进行罚站、写检讨、罚钱等处理,这样只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加不服从管教,还会因此讨厌老师,进而拒绝去上该老师任教的课程。这样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严重,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合理运用批评艺术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3、运用批评艺术的主要事项

3.1注意语言的技巧性

掌握批评语言的技巧是高职班主任需要学会的一项技能,合理运用语言技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应使用婉转的语气和温和语言,切忌动怒和骂人,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产生拒绝和你谈话的想法。一旦采用过激的方式批评学生,指责他们,会严重打击他们的勇气,会造成一些出乎意料的后果。而使用婉转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安静地聆听,举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借此来启发学生反省自己,然后说出他们不成熟的地方,鼓励他们主动承认并及时改正错误,劝诫他们在日后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学生。

3.2注意方法的人文性

批评是指否定他人不恰当的行为,其本身具有打击他人积极性的成分。所以,高职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注意方式,尤其是不能采取体罚的方式,这是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1]。要倡导人文精神,尊重学生,真诚对待学生,给予他们温暖的关怀,不能嘲讽挖苦他们,要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否定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伤害,所以要注意方法和策略。3.3注意方法的合理性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不能只依靠批评这一个方法,像表扬、鼓励和引导都是积极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可以将这些方法结合,对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能针对他们的错误反反复复地批评,要把握好分寸,对他们正确的地方给予表扬,让他们自己评价一下自己的想法,进行自我批评和反省,从而收获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4、运用批评艺术的策略

4.1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

人们对于批评的话语总是会难以接受,就是俗话说的忠言逆耳,所以班主任可以借助先扬后抑的方法,先列举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再说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2]。适当的批评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具有较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但对于心理素质较差、自尊心强的学生,应该多加鼓励,或者给他们讲一些班上同学值得嘉奖的行为,让他们主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鼓励学生不断改进完善自我。批评和鼓励都是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能够完美结合使用,既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帮助学生提升自我。

4.2采用刚柔并济的方法

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学生既需要鞭策也需要夸赞[3]。面对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可以视情况而定,对于态度比较执拗强硬的学生,他们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班主任需要使用严肃的语气和刚烈的态度,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于性格比较怯懦的学生,可以跟他慢慢讲道理,列举事实以理服人,让他们真切地明白自己的错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刚柔结合才可以更有效地教育学生。

4.3采用迂育的方法

现在的学生都很看重面子,自尊心极强又比较敏感,发现他们的错误时要看场合,如果是在教室,不宜当面指出来,这样学生会感觉下不来台,从而拒绝承认错误,与老师争论到底。班主任可以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来,私下进行交流,首先应创造一种轻松的分为,让学生感觉到放松,然后慢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彼此交心畅谈,让学生不惧怕与老师沟通,积极配合老师[4]。然后班主任说出学生做的不对的地方,让学生自己评价这种行为有什么不妥,从而实现批评教育的目的。

5、结语

在班级管理中合理运用批评艺术,班主任可以对学生有进一步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教育中得到提高。而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以在改进的过程中完善自我,这对班级管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蔡孝凡 单位:湖北大学

参考文献:

[1]孙荣.班级管理要讲求艺术——谈班级管理中表扬与批评的艺术[J].都市家教(上半月),20xx,10(8):87-88.

[2]姜静.高职班级管理中批评艺术的运用[J].考试周刊,20xx,22(63):181.

[3]李蔚蔚.批评艺术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J].出国与就业,20xx,21(13):64-65.

[4]李谷,陈建红,蒋飞燕等.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xx,33(42):195-196.

第十三篇 国有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度需要明确的8个问题(1)_会计管理体制论文

摘要:对国有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度过程中存在的是否可以取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委派人员如何定位、管理机构设置、委派人员隶属关系及工资福利、升迁、委派制的法律依据、委派的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和稽查特派员的关系进行逐一剖析,指明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在和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已在全国多个省、市逐步推开,国有企业也在积极搞试点。目前国有企业委派制主要有财务总监委派制和企业内部委派制等模式。会计委派制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关系到如何规范管理国有资产、防止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必须严肃对待,谨慎操作,及时解决好面临的诸多问题,以保证会计委派工作的顺利实施。

1、实行会计委派制后,是否可以取代企业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企业原有的监督体系仍应保留。目前国有企业的的财务监督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监督,即监督和社会监督。监督是指国家财政、审计、国资部门、税务机关、主管部门等代表国家对各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的监督;社会监督是指以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为主体的,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监督,是指以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等人员为主体的,依法对企业内部各级单位实施的监督。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控制体系。

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二者不可偏废,并且需要加强。WwW.0519news.cOM首先,实行会计委派制不能忽略以监督和社会监督为代表的外部监督力量。会计委派制下的财务总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代行了的监督职责,但财务总监毕竟人单力薄,远非财政、审计、国资、税务等行业主管部门等监督力量所能比。内部委派会计人员虽然人多,但仅停留在总公司的高度对内部二级单位实行会计监督。只有监督才能站在国家的高度,对整个国有企业实行全面监督。实行委派制也不能代替社会监督。委派到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具有性和超脱性,只能依靠自身的职业道德进行自我约束。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体的社会监督,恰恰是对委派会计人员的一个有力监督。通过审计,能够监督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防止其与企业违法人员同流合污。同时,社会监督的审计结论也是对委派人员,特别是财务总监工作的一个正确评价,这为上级委派部门考核提供了依据。其次,会计委派制也不能代替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会计和审计是两种各司其职的工作,是无法相互替代的。虽然委派会计对被委派单位的会计监督具有审计的监督职能,但内部审计不仅可以行使正常内部监督,同时,还可以监督会计委派人员。会计委派人员和审计人员二者相互作用,对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极为有利。

2、会计委派人员如何定位

从目前情况看,以核算型为主的财会工作体制已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财会工作如果还停留在记帐、算帐、报帐的地步,会计工作的中心作用就不能够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推行会计委派制的重点在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但也要把财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测、决策、控制、等方面上来,要彻底扭转过去的重核算、轻管理思想,通过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当然,委派人员不应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委派部门更不能通过财务总监或内部委派人员遥控企业,否则只能越统越死,不利于企业搞活,甚至重蹈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的覆辙。

3、会计委派制管理机构设置问题

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企业财务部门由一个小单位,变成了一个管理全公司近千名会计人员的大单位,对会计干部队伍的管理,也由原来的间接管理变成了直接管理,会计干部的提拔、任免、培训、交流都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要对财务部门内设机构和职能进行重新界定和规范,以保证委派会计队伍的稳定和会计监督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

4、委派的会计人员隶属关系及工资福利问题如果实行委派制时,将委派会计人员工资福利等保留在被委派单位,仅把人事档案收归委派单位管理,就有可能造成工资福利参差不齐,很容易挫伤委派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因此,财务总监或会计委派人员必须分别隶属于或国有企业某职能部门,委派人员必须要与被委派单位脱离一切关系,其人事档案、工资福利等都应转到委派单位管理。否则,就会背离会计委派工作的实质。  5、会计人员的升迁问题

会计人员统管统派,势必造成使、管、用脱节,会计人员很难在被委派单位有超出会计岗位的晋升机会,一般人员还可以提升为会计主管,但会计主管再往上晋升就很困难了。由于会计人员不属于被委派单位,晋升厂长、经理或其他领导岗位的机会几乎没有,这与国外厂长、经理、大多是由财会人员升上去的相差就更远了。因此,应委派会计人员提拔任用政策。要求所有被委派单位在提拔分管财务的领导时,必须向会计委派领导小组提出申请,由会计委派领导小组择优提供候选人,再经组织部门考核合格后履行正常任用手续。

6、会计委派制的法律依据问题

会计委派制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与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不一致,推行中难度大,阻力大。新修订的《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第二十八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第三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可以看出,修订后的《会计法》要求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全权负责,并承担相应责任。显然,会计人员是从属于单位的,并受单位领导人领导,由部门作为出资人直接委派财务总监或任免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法》的要求,实行会计委派制缺乏有力的会计法律依据。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实行会计委派制,也否定了《公司法》中关于总经理对财务人事上的具体规定。尽管二、三、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会计委派制,朱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推行会计委派制,但是,笔者认为,国家还应该有关法律或补充性规定,将现有法规加以完善,为会计委派制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7、委派的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的关系问题

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后,原来的总会计师制是否应该终止,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是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核算的自然需要。总会计师的设立在国有企业由来已久,是总经理的理财助手和经营参谋,他在企业内部代表企业经营者进行会计核算、内部控制,主管企业财务、会计、审计和结算中心等部门,为企业内部、外部提供会计信息,参与企业决策,当好厂长、经理的助手。总会计师是由总经理提名,通过一定程序任命,与经营者利益完全一致。而财务总监是从企业外部派驻,代表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和重大经营活动、决策方案实施监督、制约,以解决企业内部经营者失控问题。由委派财务总监,其主要职责权限在于监督,保护所有者权益,满足所有者经济监控需要。因此,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既有区别,又相辅相成。笔者认为,国有大型企业不宜将二者相互取代,应建立以财务总监制与总会计师制双轨运行的新机制。

8、委派的财务总监与稽查特派员的关系问题

稽查特派员制度就是在企业下放过程中,国家对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进行监督制约的主要实施手段。它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通过查帐,对企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主要领导人员的经营业绩等进行监督,对侵犯国家所有者权益的行为进行监督。通过稽查特派员制度的建立,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就能够考核企业的经营情况,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的业绩,及时处理或撤换违法违纪、不称职的领导人员,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可以看出,稽查特派员制度与财务总监委派制有着共同的目的和使命,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实际上是稽查特派员制度的延续,稽查特派员制度可理解为实施国家监督的一个过渡过程。对于已派驻稽查特派员的国有企业,在委派财务总监时,可考虑将二者并轨,由稽查特派员直接担任财务总监,或财务总监直接受稽查特派员领导。最近,向67家国有重点大型企业派出27位监事会主席,这是对稽查特派员政策的延续和加强,是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强化国有资产产权监督的重大举措。可以预测,随着委派制的逐步推开,稽查特派员、监事会主席终将会由财务总监所取代。

第十四篇 考勤管理制度

公司员工考勤管理制度

为加强公司员工考勤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一、工作时间

1、 员工正常工作时间为上午8:50至12:00,下午为1:10至5:30。每周六、周日休息,因季节变化需调整工作时间时由办公室另行通知。

2、 公司职工一律实行上下班指纹打卡。

3、 所有人须先到公司打卡报到后,方能外出办理各项业务。特殊情况须经主管领导签字批准,不办理手续者,按迟到或旷工处理。

4、 迟到一小时之内,8:55—9:00到公司的算迟到,以1元/分钟处罚(主管翻倍),上班时间开始后5分钟至30分钟内到者,按迟到论处;30分钟至1小时到班者按旷工1小时论处;超过1小时者按旷工半天论处。提前15分钟以内下班者按旷工1小时论,超过15分钟提前下班者按旷工半日论。

5、 员工外出办理业务前须向本部门负责人申明外出原因及返回公司时间,否则按外出办私事处理。

6、 员工无故旷工半日者,给予一次警告处分;每月累计3天旷工者,扣除当月工资,并给予记过一次处分,无故旷工达一个星期以上者,给予除名处理。

二、事假管理方法

1、 事假应在前一日下午5时前申请,经主管查实认可并核准后方为有效,一次不得超过5天。

2、 全年累计事假不得超过14天,超时为旷工。

3、 事后申请视为旷工,但遇偶发事故,应于两日内提出申请,经主管或人事人员查明属实后准予补假。事后申请一月不得超过3次,超3次者则视为旷工。

4、 员工无故旷工者,除扣除未出勤时的工资外,并每次扣其该月份薪金总额1%,充为福利金。

5、 凡请事假当月累计4小时以内,计扣半天工资,超过4小时至8小时以内按一天计扣。

三、病假管理方法

1、 因病请假一天者,最迟应于请假的翌日提出申请,经主管签核后将请假申请送交人事科登记。

2、 请病假一天内者免附医师证明,但当月边续请病假一天以上或累计逾一天者必须提供当日就医的证明(必须为公立医院,私立医院无效)。

3、 全年病假累计不得超过30天,届满时因病情严重经公立医师诊断必须续疗养者,可酌给特别病假,但以3个月为限,现住院者,以1年为限。

4、 当月请病假1天者,本薪照给, 4天以内者计扣半天工资,超过4天至8天者扣一天的工资。(须有公立医院的医生证明,并经行政部门审核)

5、 不按上列规定请假者,均以旷工论。

四、员工请假核准权限

1、1-3天由直属核准。

2、4-6天由经理核准。

3、7天以上由总经理核准。

五、工作中外出管理方法

1、 上班中因事外出者,需填写出门申请单,经本部门负责人核准,转交前台,由前

台负责出入时间的填入,并于次日早晨交公司人事部备查。

2、 因病或紧急事故需外出者,外出时应先请准给假,并填具请假卡,由主管核准,

转交前台,由前台负责出入时间的填入,并于次日早晨交公司人事部备查。

3、 其他零星事务,不予准假,擅自出公司者,依公司规定议处。

六、员工打卡管理规定

第一条 本公司为使全体员工养成守时习惯、准时出勤,物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公司员工除下列人员外,均应按规定于上下班时间打卡:

1。经总经理核准免于打卡者。

2。因故请假,经核准者。

第三条 本公司员工上下班时间规定如下:

上午:自8:50至12:00。

下午:自13:10至17:30。

第三条 员工于上班时间后打卡出勤者即为迟到,员工于下班时间前,非为公司业务上的需

要擅自下班者,即为早退。

第四条 上班迟到5分钟以内打卡者,为第一类迟到;上班迟到超过5分钟以后打卡者,为

第二类迟到;凡一个月内,第一类迟到3次者,视同第二类迟到一次。凡一个月内第二类迟到三次者,视同旷职半天。

第五条 中午下班、上班不得一次打卡,2次打卡的时距应在30分钟以上,否则视同第二

类迟到。

第六条 员工上班而未打卡者,除有正当理由经直属主管于卡片上核准签注外,一次扣除5

元。

第七条 员工属第一类迟到者,于每月底由人事单位统计,并送呈有关部门主管,作为平时

考核参考资料之一。

第八条 员工下班而未打卡者,除有正当理由经直属主管于卡片上核准签注外,视为早退,

上项签注必须于下次上班日上午9时前亲自呈主管签注为限。

考勤管理制度

查看更多管理制度相关内容,请点击管理制度

推荐访问:公司员工考勤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第十五篇 财务预算、决算、各类财务报表和会计档案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工作二:负责行政经费、项目经费、转移支付、基建资金核算工作;

负责票据审核、差旅费管理、采购和相关合同拟定等工作。

完成情况:一是年内建立电子总账、明细账、银行存款账,日常财务报销能够严格按照分局财务管理规定和差旅费报销制度,认真审核每一笔报销票据,及时完成制凭证和记账工作,做到日清月结,并每季度向局领导汇报资金开支情况,确保财务工作顺利运行。二是做好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工作。使用零余额专用账户,能够按照省财政厅和省局装财处要求,录入资金计划,打印支付票据,认真做好了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各项工作。确保行政经费、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都做到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分局20xx年1月至今各项费用支出合法合理,会计核算规范准确,往来票据和非税收入票据管理严格,财务运行情况良好。

工作三:负责党费收缴、党员信息系统管理等支部工作。

完成情况:一是做好了全年党费收缴工作。按照省林业厅机关党委要求,严格对照党费收缴规定,认真核算,按时收缴20xx年党费,并按照规定将百分之六十上缴厅机关党委。二是按照厅直机关党委要求,更员信息系统,准确录入新增党员信息并及时上报。三是做好了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工作。对分局党员实有数、党员身份信息真实性等进行排查。通过排查,分局党支部党员信息真实,发展党员程序符合规定,无流动党员、无失联党员。

工作四:其他任务

完成情况

宣传工作完成情况:向局办公室上报信息快报5篇,个人巡查12次,完成理论和业务学习笔记各12000字,心得体会4篇。积极主动参加分局组织的各类活动,认真做好了办公室和区域卫生。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今年,我虽然能够基本完成各项工作,但工作共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不能准确的捕捉宣传信息点,敏锐性不够,造成信息快报上报数量不够;

工作缺乏超前意识,不求最好,只求不掉队;

三是工作中还存在拖延,造成年底工作集中。

下一步,我将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严格遵守分局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自身管理,围绕本职工作,确保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工作,加强创新;

二是主动完成各项工作,不拖沓;

三是提高观察力,要有发现信息的敏锐性,捕捉信息,加强写作能力,努力完成省局门户网站的上稿任务;

四是加强会计业务能力,确保各项费用支出合法合理,会计核算规范准确,往来票据和非税收入票据管理严格,为分局财务良好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第十六篇 创卫资料:机关单位大院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教委大院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区教委作为教委大院环境卫生牵头单位,充分结合教委大院实际,制定,逐步改善大院环境,规范大院的管理秩序,为机关和住户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二、认真落实卫生保洁制度,保持公共道路、车棚、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做到无垃圾堆积、无卫生死角;下水道、排水沟、沉沙井、化粪池保持畅通,无污水溢流;公厕保持清洁无臭味。

三、认真落实门前院内“四包”责任制,指定专人纠正违章,维护门前院内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

四、大院主干道要保持清洁和畅通无阻,不得停放车辆和沿路摆摊设点经营。

五、各单位和住户自觉遵守大院管理制度,维护环卫、绿化和道路公共设施的完好,不准乱搭盖、乱堆放杂物以及圈地搞种植;不准在绿地乱拉管线晾晒衣服;不准在墙上乱画、乱贴语;自觉清扫和维护走道卫生,不向屋外及走廊通道倾倒污水、抛弃杂物;不将剩余饭菜及垃圾倒入下水道,保持管道畅通。凡人为损坏公共设施的,由行为人负责赔偿。

六、卫生管理人员每天要打扫、保洁环境卫生,垃圾日产日清,不得堆积和超过堆放时限,保持清洁卫生。

七、维护院内秩序,不准占用公共气场所扩大营业专场地和乱摆摊设点经营。经批准摆卖的摊点,要规范管理,依法经商,搞好市场卫生。

八、定期测试“四害”踪迹,施放药物,消灭“四害”滋生地,争创灭“四害”达标单位。

                   20xx年7月14日

第十七篇 杭州市xx小学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为了保持校园的清洁、卫生,培养师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大家的环保能力,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使垃圾分类处理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希望全校师生遵照执行,自觉养成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好习惯。

一、学校垃圾的分类:

学校垃圾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1.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注:牛奶纸盒、塑料瓶等必须要液体清理完)

2.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油脂等食品类废物。(注:我校一般在食堂)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电子垃圾、过期药品等。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清扫后的灰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注:一般的塑料袋、果皮、污染过的纸制品等都按其他垃圾处理)

二、垃圾分类处理的办法:

1.垃圾桶摆放。每个教室、办公室摆放分类垃圾桶一个(可回收物和其他物品垃圾)。学校每栋楼的一楼各摆放可回收物垃圾桶和其他物品垃圾桶各一个。学校总的设立可回收物桶、有害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各一个。(传达室北侧)

2.垃圾的投放。师生在学习、工作中产生的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按分类要求直接投放在室内的垃圾桶内(套垃圾袋)。有害垃圾必须直接投放到学校专用垃圾桶内,不得与其他垃圾混合。

3.垃圾的处理。

(1)各班的其他垃圾由值日生投放到每栋楼一楼的分类桶中,垃圾不过夜。

(2)各班的可回收物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体积较小的零碎物品直接投入班级的可回收物垃圾桶,装满了再投放到每栋楼一楼的分类桶中,可以过夜。另一种是比较大或比较重的报纸、书本等,交保洁工处理或直接投放到学校可回收物的临时存放点。各办公室也同样操作。可回收物由总务处联系废品回收公司统一回收。

(3)有害垃圾由专人负责集中投放到传达室北侧或垃圾房的相应垃圾桶内,由总务处联系环保部门回收处理。

(4)厨房垃圾的回收和处理,主要是剩菜剩饭和废弃油脂。一是由生化机处理,二是由签订协议的单位或个人收集处理。

4.垃圾临时存放点:

(1)其他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校园东北角侧垃圾房

(2)可回收物:扬帆楼架空层东南侧小仓库

三、垃圾分类处理措施:

1.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统一部署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宣传动员、保证推广及分类工作所需经费。

2.教导处负责对教师的宣传工作、检查各部门工作完成推进情况。负责教师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

3.大队部负责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保证学生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并组织学生志愿者等对师生投放垃圾的分类情况进行督促。除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外,重点将宣传倡导绿色健康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减少垃圾产生。

4.总务处负责设置垃圾分类箱,督促垃圾回收部门进行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工作。负责信息报送、阶段工作总结等。

第十八篇 xx公司管理制度之员工行为规范管理办法_文秘知识

1、对下列人员,公司将给予奖励,具体金额由公司评定:

1、1在为公司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显著成绩者。

1、2积极为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关心公司的发展与建设,为公司管理上水平,进入规范的现代化企业有显著成绩者。

1、3有出突出贡献者。

2、处罚规定:

2、1与客户发生争执、吵架者,处以罚款_____元,情节严重者予以辞退。

2、2在员工之间散布流言,或者有意见不通过正常渠道向领导反映者,罚款_____元;重犯罚款_____元;再犯辞退。

2、3玩忽职守,办事马虎,导致工作失误,视情况罚款____至_____元不等。

2、4收受回扣,或者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视情节轻重,轻者罚款_____元,重者予以解聘。

2、5其他类似行为。

第十九篇 试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驱动机制_档案管理论文

一、新旧机制并行运转的矛盾

新时期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轨迹表明,在新旧机制转换过程中,原有的机制会表现出强大的惯性,对新的机制因素生长和发展起着相当强的抑制作用,客观上在不断抵消新机制带来的效果,而改革不能一步到位,这就会使新机制必须在传统机制中逐步构筑和健全,而这种新旧机制并行运转的情形下,我国档案事业将面临严峻的现实考验。

1、档案在经济建设中的“中介”功能远未发挥

尽管在观念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如何有效地开展档案资源利用,为科学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认识层次上还有深有浅。档案馆(室)基本上还停留在储藏的阶段上,或是表面层次的开发利用上,档案工作在向社会辐射信息、转换情报等方面还刚刚起步,远未发展到人们所期望的广度和深度,再由于档案馆(室)工作长期的封闭性,使得人们接受新观念较为滞后,因此,新旧观念的冲突与转化仍主导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

2、档案工作体制有待进一步改革

尽管新时期我国档案事业不论是设备,还是人员素质、管理等都有了显著的改观,但是传统的工作方式仍占主导地位,这就是档案馆体制改革比其他行业改革更为艰难的原因所在。这种艰难性不仅反映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也反映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因此如果说目前的档案工作重点是努力发展档案事业,那么在“十一五”的后两年将是努力探索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新框架,其基本要求是档案事业的运行机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依靠科技进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信息服务网络。wWw.0519news.cOm

3、经费短缺仍然是阻碍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档案事业一方面热切希望能在经济建设中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却又为多年来的经费严重短缺所苦恼,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经费严重不足的阴影下,设备跟不上,现代化的管理水平跟不上,档案资源结构难以调整,管理手段不能提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利用率。因此,在我国档案事业远未实现产业化之前,国家应在鼓励档案事业微观搞活的同时,增大经费投入,力求科技体制与档案工作的分工协作关系合理化,把设备及经费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之中。

4、人员素质与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档案工作人员数量不可谓之不多,但其素质仍令人失望。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各种形式的专业教育,他们的素质较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总体水平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由于在职人员进修培训得不到保障,经济待遇普遍较低等原因,使档案专业人才严重流失,应该说21世纪我国档案事业的成败在于人才的合理使用。

二、高效能的档案社会化服务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机制

在欧美一些国家,档案社会化服务早已成为一种稳定的档案职业理念和档案工作促进机制。这与其较高的社会档案意识、信息意识、体系结构基础是分不开的。我国自《档案法》规定向社会开放档案,公民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以来,档案的公共性才开始成为讨论的话题。关于社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讨论,才使得档案馆开始进入信息专家的视野,成为不少地方信息化建设的试点部门。档案馆现代化设施的加强、网站的建设、档案信息的提供利用,尤其是现行文件向公众开放所带来的便利,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促使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普遍增强,同时也激发了其对档案方式和档案信息的更高热情,提高了其对档案社会化服务的期望值,也促使档案馆内部不得不以服务作为管理创新的思维轴心,并围绕其思维轴心研究开展工作。

三、激发档案事业活力的驱动机制

无数事实说明,档案在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真实性和原始凭证作用是任何材料无法替代的,同时档案无时无刻对社会科技生产力诸多因素的渗透,不断推动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利用各种机制,激发档案事业的活力。

1、科学意识机制

档案事业的科学意识是应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着眼点落实在档案收藏的质量、资源利用、服务效益等方面。收藏质量就是要将档案收藏方面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变为追求质量的提高;档案利用就是由单纯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收藏体系转变为注重档案资源合理布局与资源共享;服务效益就是由简单的档案利用转变为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努力提高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档案资源的有偿利用机制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它凝结着人们的具体劳动和社会的必要劳动。在商品经济中它是具有商品属性的,具有相当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多少年来我们档案界几乎忽视了这一点,造成档案事业一直游离于商品经济活动之外,既挫伤了相当一部分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也阻碍了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档案事业将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下,积极参与社会信息的有偿服务活动,与社会各界等组成经济联合体,加速档案信息成果与商品经济的有机融合。

3、运行环境机制

任何机制必须有它的运行环境,档案事业的运行环境主要是指经济环境、投资环境、市场信息环境和文化心态环境。这是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商品经济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必要条件,也是信息商品转化、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因此档案事业也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转变以往的生存方式,积极拓宽发展道路,适应社会经济环境、投资环境发展需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档案事业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档案事业也应通过有偿服务弥补和加大自身建设,前提是必须符合现有信息服务的政策和法规。在市场信息环境下,信息辐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档案成果的转化。档案事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及时了解社会需求,要运用各种服务手段,将档案信息转化成市场信息,向社会辐射。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是促进档案信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由于文化与商品生产有着日益密切的关系,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也将随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无论是机构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将日益重视信息的利用,传统的“文不经商”的观念也将被摒弃,档案工作者也应该成为信息市场的“弄潮儿”。

4、竞争激励机制

档案工作是人类为了更有效地保存、积累已往的文明成果,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现实的社会活动。档案信息如果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外无压力,内无动力”,这句话非常典型地表达了非竞争环境对档案事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档案工作的内部竞争环境,鼓励合理合法的公平竞争,利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充分调动档案人员的积极性,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5、系统效应机制

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系统内容要素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档案事业运行机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建立既牵涉到科技活动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必须置于公平竞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环境中。目前阶段,国家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对档案事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扶持,鼓励档案工作产业化,参与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使档案工作、科技工作、商品市场三者形成良好的互动。

参考文献:

1、王信功:《关于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问题的思考》,《档案学研究》,20xx年第6期。

2、许兆来:《构建档案事业和谐运行机制》,《中国档案》,20xx年第11期。

3、胡雪梅:《论现代档案事业的社会化特征》,《内蒙古电大学刊》20xx年第2期。

4、陈丽:《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xx年第17期。

第二十篇 新发传染病档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_档案管理论文

新发传染病是指新确定的和先前未知的、可引起局部或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如sars、禽流感、甲型流感等。这些新发传染病往往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预防和控制新出现的传染病,已成为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无疑,档案室作为各级疾控机构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尽早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将档案管理渗透到防控工作中,做到关口前移,才能收集到全面的第一手的材料,才能确保这些档案材料能够真正完整地反映防控过程和经验。

一、建立档案管理机制

1、架构档案管理组织

当疾控机构全面启动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机制时,往往会建立起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和领导防控工作,并在此之下,成立相关工作组。如协调组、信息组、现场组、检验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外联组、专家组等,具体负责预防控制工作中上下级部门的协调与沟通;进行疫情信息的收集、与上报;开展疫情的应急处理与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的监测与检验检测。同时还要对社会民众进行健康教育,并与社会多系统多部门开展联防联控,共同抵御新发传染病。在疾控机构启动防控机制的第一时间,档案部门就应积极行动起来,将档案管理介入到防控机制之中。首先,档案人员应加入协调组或信息组的工作,专职负责对整个防控工作档案的指导与收集。第二,在各个防控小组中确定档案信息员,负责该组档案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2、明确机构和人员职责,建立规章制度。Www.0519news.cOm

档案部门应在各工作组成立之始,建议领导小组在各组建立和制定制度时,在制度中明确归档任务。在工作结束或告一段落时,将本组形成的文件材料及时收集和归档,并将这一责任具体落实到各组的信息员职责中去。明确规定信息员的职责,除了定期将该组工作信息上报防控领导小组外,还要负责将该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上交到档案室。档案部门也应该及时制定归档范围,提出归档要求,发送至各工作组,从而确保信息员和各组工作人员都能了解和掌握归档内容。

3、利用现有的档案工作网络

在防控工作结束、工作组解散后,还会有反映防控工作的文件产生或需要归档,如表彰类的申报材料和实物类的档案以及各科室申报的有关项目或科学研究的档案材料。为了确保档案能完整地反映整个防控的全过程,也应该注意收集这部分材料,而它们的归档就需要靠现有的档案工作网络来完成。因此,档案机构还要及时对各科室的档案员提出要求,关注并及时收集和归档这部分档案材料。

二、明确防控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

防控工作组的人员多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对档案的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及时提出归档范围是十分必要的。防控工作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应从各工作组的职责任务出发,并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来制订。归档范围大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防控工作的组织与框架文件。包括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筹备、建立文件;领导小组和各工作组的职责任务、工作制度及、通讯录;重要的会议记录;本单位和上级单位的防控工作预案、方案、技术规范与技术指南;本单位和上级单位的防控工作计划、总结、大事记;本单位和上级单位关于防控工作的通知、简报等文件以及本单位向上级的请示、报告、建议、意见以及上级单位的指示、批复、复函等文件材料。

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处理材料。对新发传染病进行现场调查和处理所形成的材料是反映整个防控工作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手材料,是开展传染病症状、流行病学和病原学与研究的最为基础和关键的材料,因此要特别重视这部分材料的收集。这些文件材料应包括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报告、实验室检测报告、专家会诊意见及现场消毒或进一步隔离的记录等材料。除个案材料外,还应包括新发传染病的报告管理、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的技术规范、指南等规定性和指导性文件。此外,消毒药品、器械及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储备的申请、批复、登记表、汇总表,消毒工作登记和统计表以及应急队伍集结和培训等材料也应包含其中。

3、疫情信息统计与材料。这部分文件材料反映的是整个疫情的基础数据,因此,对它们的收集也是档案收集的重头工作。应包括本单位以及与上下级疾控机构沟通的疫情监测日报、周报、月报;疫情的监测报告;建立新的疫情信息报告系统或平台的材料以及相关的技术指南、规范性文件和培训材料等。

4、健康教育材料。开展为大众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是疾控机构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对大众都不了解的新的传染病,就更是需要加强民众的健康教育。因此,在工作中形成的健康教育材料就成为整个档案材料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健康宣传方案、宣传海报、公益、折页、手册;以及多媒体制作材料如dvd、vcd光盘等等。此外,还应包括对社区或下级疾控机构人员开展培训的材料。

5、有关新发传染病的科研项目等研究性材料。在开展疫情症状监测和实施防控措施的同时,疾控机构对新发传染病的研究会迅速跟上。档案人员应注意收集围绕该病开展的疫情风险和应对措施研究、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流行病学、病原学与研究等材料;此外,还应关注疾控机构为防控工作申请的各类项目和科研材料,它们也从多个侧面反映了防控工作的进展。这部分文件材料还应包括项目的申请、计划或方案、项目的进展记录、项目的总结性和评估性材料以及项目的审计材料等。

6、社会机构联合防控的材料。防控新发传染病,不可能仅是门单兵作战,而是需要加强社会相关部门的联防联控,共同应对严重的疫情。当疫情发生时,疾控机构会立即与出入境管理部门、、铁路局、交委、教委以及疫情周边省区的疾控机构进行合作,定期交流疫情信息,联合采取防控措施,并协助开展异地患者的排查和确诊工作。在联防联控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信息交流的制度、规定;疫情信息通报和工作简报;重要会议材料;协助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材料以及相关个案信息的通报、函件等材料。

7、影像类和实物类档案材料。在防控工作中会形成大量的照片、录像等影像材料,也会有奖状、证书、奖牌、锦旗等实物类材料。档案人员一方面应明确地将它们列入归档范围,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关注这些材料的形成或产生时间,主动收集,做到随产生随归档。

8、电子文件的收集。档案人员不仅要收集纸质档案,还应收集电子文档。电子文件的量很大,可以要求各工作组将本组的重要文件刻录成光盘,一式三份,与纸质文件一并归档。 三、建设新发传染病档案信息系统

收集的目的在于利用,档案人员应积极开发新发传染病档案信息资源,为防控一线服务。档案人员一方面将收集来的文件材料尽快立卷,编制出目录,提供给各工作组查阅,一方面应利用信息平台,为防控人员提供更为便捷的网络服务。

1、积极利用已有的信息平台。如果单位已有oa办公自动化平台,档案人员就可充分利用它,尽早将防控档案录入其中。具体做法是,档案人员应优先安排整理防控档案,并将全部防控档案单独编制目录号,在该目录号下,档案按形成单位大流水排序。这样,防控案卷的档号就不必等待当年常规收集的档案整理完毕后再去流水排序了,从而可以尽快地将案卷录入到办公系统中,方便防控人员利用。

2、开发新的新发传染病档案信息系统。如果单位没有现成的信息系统,档案人员就应尽早地建议单位开发档案信息系统。在研发系统的过程中,档案人员应本着简便易行的原则,多与软件设计人员交流,让他们充分了解档案材料的本身特点和利用上的需求,并且要求系统要留出端口,可以在以后加挂到单位的信息平台上。

四、对档案人员的要求

1、深入工作组。档案人员应经常深入各个工作组,了解防控工作的动态,随时掌握各组产生的最新文件材料,对收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加强沟通与交流。由于信息员都是防控专业人员,对文件的整理与收集并不了解,档案人员就要经常与各组信息员进行交流,介绍收集和整理文档的经验,让信息员更快地进入角色。同时,要求各工作组必须建立起文件材料登记制度,无论是上级单位下发的还是本单位制发的文件,信息员都要一一登记。

3、做好模版工作。档案人员应为各组信息员建立文件整理的样本,可以让信息员通过实际的操作,了解文件管理的方法,掌握文档收集后的整理步骤和规范。档案室要经常备份各组的文件目录,从而掌握整个防控工作文件产生的情况。此外,还应要求各工作组及时将已经处理完结的文件材料向档案室归档,以达到文件材料早归档、早立卷、早使用的目的,方便整个防控工作的查阅利用。

4、及时捕捉新情况。随着防控工作的进展和深入,档案人员应密切关注工作进程,如果发现有新的文件材料出现,要及时捕捉,或遇到新问题要多动脑思考,找到解决办法或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和国际人员往来日益频繁,疾控机构预防控制新发传染病的任务会越来越重,档案管理一定要迅速跟上,才能使这些档案成为最为宝贵的防控信息资源,为应对新发传染病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页网址:

https://www.0519news.com/guizhangzhidu/anquanzhidu/55455.html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二十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Copyright © 2022 © 都市文档在线 ✪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445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