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档在线 > 规章制度 > 管理制度

关于图书管理制度

2022-06-09

1图书管理制度模板十七篇

2图书管理制度锦集

3图书管理制度二十篇

4图书管理制度二十篇

52022年关于图书管理制度模板二十篇

6图书管理制度汇编

管理制度】导语,大家所阅览的本篇文章有11077文字共六篇,由郎跃良用心修正发表!账册是汉语词语,读音为zhàng cè,是指账簿。欢迎来阅读,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图书管理制度 第一篇

一、书刊杂志为公有财产,任何人不得擅自遗失或据为己有,否则应按章赔偿。自然损耗也应按章报损。

二、读者遗失、污损书刊杂志照以下办法赔偿:

1、多卷册读书,如能分卷添购可按单卷书价计价赔偿,否则按整套价计算赔偿。

2、工具书按原整套价5—10倍赔偿。

3、期刊杂志按单册2—4倍赔偿,合订本另加收装订费。

三、蓄意撕毁书刊内的画面、图表、插页、正文者,除按章赔偿外,取消借阅资格。

四、因污损而需赔偿的书刊杂志,办理赔偿手续后,原书一律由本图书室处理,读者不得索要,以免引起流通混乱。

五、读者未办手续擅自将书刊拿出室外者,一经发现,除追回原书刊外,将取消借阅资格。

六、自然损耗包括虫蛀、流通破损无法修补,应及时报废注册。

七、管理人员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坏,参照此办法规定赔偿。

关于图书管理制度 第二篇

一、图书阅览室由学校安排教师负责管理。

二、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图书添置和借出登记,图书。

三、轮流到阅览图书的班级要组织学生有秩序进入室内,要遵守图书开放的时间和服从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

四、室内保持清洁、安静,不准喧哗、打闹,不准乱丢纸屑、杂物,不准在书台、墙壁乱刻乱画。

五、爱护图书,不准在图书上乱写乱画或撕烂,违者照价赔偿。

六、阅完图书要放回原处,离室时,不得私自带书出去,违者批评教育,不听劝告者公开点名批评或罚款。

七、加强图书维护。严格做好防晒.防尘.防潮.防霉.防蛀.防火.防盗,同时要及时做好经常性的图书修补工作,提高利用率。

八、学校图书室有图书账册,新购图书应及时造册,按要求做好分类编号,贴签工作。并尽快上架流通,否则不能上架。

关于图书管理制度 第三篇

[论文摘要]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为了使乡镇图书馆得到更好地发展,根据乡镇环境及其读者的具体情况,文章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乡镇图书管理员的素质。

[论文关键词]职业道德 服务态度 文化知识 专业知识 图书、读者

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5%来自图书馆的建筑设备,20%来自信息资料,75%来自图书馆员的素质。也就是说,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图书馆员作为知识和智力的载体在图书馆生存和发展中成为首要因素,优秀的图书馆员成为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

但目前乡镇图书馆的管理员存在服务方式落后,服务形式单一化等现象,因此作为乡镇图书馆的管理员的素质亟待提高。那幺,怎样提高乡镇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热爱本职工作,培养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读者第一、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图书馆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一)爱岗敬业

爱岗就是应该热爱图书馆本职工作,安心于本职岗位,恪尽职守地做好本职工作。敬业就是应该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能认识其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具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职业活动中具有高度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乡镇图书管理员更需要爱岗敬业,因为乡镇的工资待遇不高,工作环境没有城市好。

(二)读者第一

读者是图书馆直接的服务对象,图书馆工作的任务之一是为读者服务。因此,图书馆管理员对事业的忠诚,对图书馆工作的热爱,都体现在对读者的认识上,这也是一种职业责任。这就需要培养一种精神,一种以服务为荣、以服务为乐的精神。而乡镇图书管理员面对的大多数是农民朋友,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管理员要特别耐心解答他们在借书中询问的问题。

(三)勤奋好学

勤奋好学不仅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乡镇图书馆管理员只有不断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并且要有终身学习意识,要经常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有了能力才能为读者做好高质量的服务适应时代的要求。

(四)礼貌待人

礼貌待人就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在与人交往态度上诚恳和气、言语上谈吐文明,行为上举止谦恭的表现。它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精神风貌。在为乡镇读者服务中,特别要求图书馆员热情文明、真心实意地为读者服务。

二、端正服务态度

美国着名的图书馆学家谢拉说:“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要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坚持贯彻“两心原则”―――细心、耐心。

(一)图书管理员要细心

首先,要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包括采购、编号、借阅、归还、流转、销毁等程序以及各个程序应该注意的问题、事项,尽量避免出现错误,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要不定时地对书籍进行清点,核对电子台账,确保对每本书的跟?控制,尽量避免丢书、书籍破损的现象,书籍破损应该及时修补。

第三,及时补充书源,注意对书籍的有效性控制。尽量做到新旧书籍及时更替和新书目录的及时发布。

第四,加深对书籍的记忆,熟悉图书大概使用内容,当新书入库时,应该尽可能地将其前言、目录浏览一遍,掌握其概貌,提高利用率。对旧书也可以利用排架、整架、修复、办理借阅、归还的机会,有意识地加深记忆,便于查找迅速,为农民朋读者提供便捷服务。

(二)对待读者要耐心

图书管理员的服务对象复杂多变,每个读者的读书目的也不尽相同,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当遇到人多时,就应该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例如,对于不按规定办理手续的读者,要耐心讲解为什幺要这样办手续,而不是只告诉他要怎幺做,这样就会便于读者理解流程,而且也不会误解你是在故意刁难他,以后再借书就会按流程来办。

图书馆工作看似简单,要提高服务水平似乎也没有多大空间,其实不然,举三个学生(乡镇图书馆也对当地的学生开放)对某乡镇图书馆管理员的评价来说明一下,“某书库的那个管理员好?的!”“某书库的某阿姨打电话好大声。”“某书库的某老师好有耐心的!”看似简单的三个评价,有管理员、阿姨、老师三种不同的称呼,也代表了学生恨、无奈和感恩的三种心态,三种不同的结果其实仅仅是工作时的一些细节处理不同造成的。尊重不是靠人给的,而是要自己争取的,要想让平凡的图书馆工作为人们所认同、欣赏,不在于提高了多少技术含量,更重要的是从细节上做到位,以人为本,持之以恒。

0

关于图书管理制度 第四篇

坚持以人为本,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去。但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精髓,各领域就不能简单地重复“以人为本”的口号,而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深入研究“如何以人为本”的理论,首先明确实践中究竟“以谁为本”的问题。

图书馆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有的主张“以读者为本”,有的认为“以馆员为本”,还有的提出“读者第一”和“馆员第一”可以相提并论的观点。有些见解颇有新意,可是,关于以人为本的提法种种,具体内容以及理论层次和实践要求各不相同,让人感到费解。本文试从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质、图书馆之本等的认识入手,对图书馆应“以谁为本”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读解。

1 “以人为本”的由来

以人为本的理念由来已久,在哲学[1]和社会学[2]上称之为人本主义,还有称为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它们都是英文Humani一词的不同汉译。[3]以人为本,也有的说成以民为本、以人为主、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等。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倾向形成的最早。公元前645年春秋初期的著名家管仲就明确提出了“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业》)的思想,而应用以人为本理念最早的国家管理者,可追溯到公元627年执政的唐太宗李世民:“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贞观政要·崇儒学》)。西方的以人为本思想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后来兴起了人本主义的社会思潮,也称“人本学”。而西方人本主义学说的主要代表,是19世纪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4]和革命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5]

“以人文本”是个历史范畴。古往今来的中外家、思想家,不同时期强调的“以人为本”,都是把它作为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时空指向不同的人和事物等,“以人为本”形成多层面含义的“本”。如中国封建社会悠久的历史始终绵延着“君为臣纲”的趋向,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本理念,始初是相应于至高无上的王权思想,针对“君”和“吏”概念提出的,强调爱民重民是国家君王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

在西方历史上,人本主义思潮曾反复呈现,形成人文主义传统,初期是对于教会神权和封建特权的绝对统治地位提出的。中世纪,教会以神性否定人性,人的地位被神淹没了。欧洲文艺复兴后,资产阶级把人对神的崇拜转向对人自身的崇尚,与“神学”和“神道主义”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人学”和“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 ”),在批判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斗争中建立起来了“人本主义”。[6]可是,认为,“无论是人本主义原理,无论是自然主义,都只是关于唯物主义的不确切的肤浅的表述。”[7]

以人为本也曾相应于“物”而言。如西方现代在社会生活中,由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商品拜物教大行其道,“以物为本”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实际追逐的价值目标,这时的“以人为本”便成了与“以物为本”相反的原则。而在管理学说中,“以人为本”或“人本主义”的管理倾向,则是相对于“科学主义”的管理理念产生的。

2 主义的人本主义

主义的人本主义与以往的一切人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对人的本质、人的属性有不同的认识。黑格尔把人只当作意识的、思想的存在物,费尔巴哈舍弃了人的社会性,只把人当作感性的存在而不是感性的活动来看待。

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社会关系,指“许多个人的合作”,[9]构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总和”是社会。人如果脱离一定的社会关系,就无法从事生产劳动和其它任何活动,而且连生存下去的可能都没有。人构成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体,“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目的,人才是发展的终极目的和尺度。”[10]所以,主义所讲的“人”,“是具有丰富内容和多重规定性的概念,他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而且是主客体的统一;既是个体,又是群体,而且是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类的统一;既是‘我’,又是‘你’和‘他’,而且是你、我、他的统一”。[11]坚持以人为本,应“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12]

关于“本”的含义,《辞海》解释为:“事物的根源或根基。重要的;中心的。”[13]诚然,“以人为本”的“本”应为“根本”。“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14]。因而,必须提高人的信念和意识,把人本身当作人的最高价值,把人摆到最根本、最重要的位置。可见,以人为本是以每一个人为本,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根本;二是以人为根本动力;三是以人为根本目的。也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首先要关注、关爱所有领域的每一个人,同时,既要把他们作为最可信任和紧紧依靠的根本力量,又要高度重视和维护每一个人的各种需要和利益。所以,处于不同的位置、履行不同的职责、对于不同的对象,必须遵循不同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和方式、方法等。

而且,还要注意到的是,“人是生物心理社会实体”,[15]以人为本中的人作为现实的人,有社会阶层和关系上的差异,其角色又是动态的,要经常发生转换,加之人们面对一些矛盾和问题的视角又有所不同,这个“人”必然还有范畴的概念和区别。无论在哲学、管理学还是图书馆学上,无论从国家宏观的角度或基层组织微观的观点,从层面和一般管理实践上,或者立足于图书馆具体工作,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在不同的范畴和视角中,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都有不同的主体和客体,即使在同一领域的不同阶层、关系中,主客体也会有所不同。这是一个涉及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人本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问题。

3 图书馆之本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作为群体的存在,图书馆务必“依靠馆员”、“为了馆员”,以竭诚、有效地为读者服务而履行社会职能。所以,从总体上讲,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图书馆不仅必须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每一个馆员的利益和价值,而且必须重视、切实保障所有读者的需要和地位。强调馆员与读者对于图书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主要在于馆员与读者均为图书馆的构成要素,又相辅相成:图书馆的存在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前提,没有读者,工作人员就不成其为馆员;而没有馆员,图书馆也无法达到满足读者需要的目的。馆员和读者都是发展图书馆事业、组织图书馆工作不可或缺的主体。

显然,这里的“馆员”应当是广义的,包括“各层次的领导干部、行政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16]在这个角度上,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也应突出“以馆长为本”,这是从馆员与社会、与馆员之外的关系上,即从图书馆外部的大视角,立足于整个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和或大学等的层面。馆长是图书馆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主要推动者,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落实上级的部署安排、组织协调图书馆各项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不尊重和维护馆长的利益和需要,馆长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那么,馆员与读者的需要、利益和价值、作用等,也难以得到全面的维护、实现和应有的保障。

如果从图书馆的内部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发挥人的作用的一般意义上,则应突出“以狭义的每一个馆员为本”(除馆长等管理者之外的工作人员),旨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具体地说,应“以业务人员为本”、“以行政管理人员为本”,可再细化为“以人才为本”;相对于馆长,还可强调“以副馆长或中层干部为本”等,这要取决于所指向对象的性质和所确定的目的。但是,“以读者为本”,则无论在广义还是狭义上都是必须努力体现的理念。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也可以从某一角度将其具体化为“以重点读者为本”、“以教师为本”、“以研究生为本”等,图书馆必须无条件地关注和重视每一个利用图书馆的读者,甚至包括潜在的读者。

“以馆员为本”和“以读者为本”的内涵在一些方面还有些差异。譬如,“以馆员为本”,包括维护、实现馆员的利益和需要,依靠、发挥馆员的主体作用和价值两个方面。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必须努力体现馆员在发展图书馆事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和主力军作用。“以读者为本”,则主要是指维护、实现、发展读者的利益和需要,突出读者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地位,着重要体现图书馆“服务至上”的思想,与“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是一致的。[17]

4 馆员与读者谁为第一

“读者第一”和“馆员第一”的命题,是对“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的通俗表述。如前所述,倘若单纯从“人”的利益和需要出发,两个“第一”的蕴意并无二致,所有人的权益都应放到首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里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馆长与馆员、馆员与读者之间发生冲突时,主要是在实现个人价值、作用和需要、利益方面遭遇矛盾、冲突等,究竟应“以谁为本”或“谁为第一”?

不言而喻,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应当界定从哪个角度、在什么范围、为了何种目的。基于本文仅在图书馆内部从总体上进行探讨,应当说,在一般情况下,不宜强调 “以馆长为本”,尽管这一理念极其重要。“馆员第一”与“读者第一”则可以永远并存,其原因在于,两个“第一”是指向两个不同的参照体,而馆员与读者始终处于对立统一体中。所以,馆员与读者唇齿相依,“读者第一”与“馆员第一”既相关联又相区别,其间关系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两者相对,互相不可替代。强调“读者第一”,是从图书馆服务工作上,对于馆长和馆员而言;树立“馆员第一”,则是在馆内现行管理中,只相应于馆长等管理者。“读者第一”与“馆员第一”是两个范畴里的两个概念,而事物的可比性在于类同,在于同一范畴里。因而,本文也赞同两者轻易“不能互相转变”的观点。[18]简单地“从读者第一转变到馆员第一”,[19]是把本质规定性迥然不同的两个主体置于同一性中,容易产生误解和误导。单纯强调“馆员第一 ”,难免给读者造成馆员在图书馆中至高无上的错觉。

二是,“读者第一”与“馆员第一”是相对并列的。但是,这里强调读者与馆员同等重要,也仅仅是对于馆长来说,而且,这种并列关系只有在两者没有任何利益冲突时才能成立。显见,“可以相提并论”的命题,[20]也不尽准确。“读者第一”与“馆员第一”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如果随心所欲地“相提并论”两个“ 第一”,势必给人带来思想认识和工作实践的混乱。

三是,“馆员第一”与“读者第一”具有从属性。这是指在馆员与读者的需要和利益中必择其一时,馆员不可继续保持“第一”,只能屈居“第二”。在图书馆工作中,馆员应当完全服从于读者,读者才永远第一。但这也是从办馆宗旨、服务理念、图书馆服务的目的和手段上,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所讲,同时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和有力保障。换言之,对于图书馆总体来说,“读者第一”是绝对的,“馆员第一”是相对的。强调“馆员第一”,是为通过这一手段、途径或发挥其作用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实现“读者第一”的宗旨。只要不涉及馆员与读者个人的切身权益,就无需另当别论。

5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图书馆实践中如果不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实体化、具体化,就会把“以人为本”变成一句空话;从不同的视角强调以人为本,为了不同的目的和意义,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尤其在构建和谐社会里,图书馆内部管理中以“谁”为本都是相对的,只是一种制度安排的体现;图书馆馆员必须互为动力和目的,在保证人的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价值和实现个体的需要、利益上,应当相互依靠和维护;只有全体馆员共同谋求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图书馆的和谐,才能使图书馆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做出更大的贡献;馆长是图书馆实现“以馆员为本”和“以读者为本”的关键。

因此,有人提出不能把“以人为本”“当作一句时髦的口号到处乱用”,[21]应当辩证地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的观点,是中肯和恰如其分的。但是,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原则,是指导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图书馆要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不单纯是何时何地把“以谁为本”、把谁置于“第一”说清楚,至关重要的是,在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等工作中,必须把“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的精神实质充分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4 马全民等编.哲学小辞典.:出版社,1990

2,5 程继隆主编.社会学大辞典.: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

3 上海译文出版社编.新英汉辞典:世纪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6 姜国柱,朱葵菊.论人·人性.:海洋出版社,1988

7 .全集(第38卷).:出版社,1959

8 ,恩格斯.恩格斯全集(第1卷).:出版社,1956

9 ,恩格斯.恩格斯全集(第3卷).:出版社,1960

10 曾建平,韩玲.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光明日报,20xx.09.28

11 薛德震.提“以人为本”会导致“以我为本”吗——兼谈正确理解主义的人本主义.日报,20xx.06.07

12 ,恩格斯.恩格斯全集(第23卷).:出版社,1972

13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14 ,恩格斯.恩格斯全集(第1卷).:出版社,1956

15 (苏)А·Г·斯比而金,徐小英等译.人性:哲学原理.:求实出版社,1990

16 程亚男.图书馆工作概论.:图书馆出版社,2000

17,18,20 黄俊贵,林汉城.“馆员第一”的辨识与实现.中国图书馆学报,20xx(1)

19 王世伟.从“读者第一”到“馆员第一”——知识经济带给图书馆管理的思考之一.图书馆杂志,1999(2)

21 宋希香.图书馆工作“以人为本”的再思考——兼论图书馆员与读者的关系.图书馆建设,20xx(2)

关于图书管理制度 第五篇

图书借阅工作是图书室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图书管理质量和效率,为规范此项工作,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师生借阅图书资料,必须办理借阅手续,借、还均须签名,并注明日期。教师教学图书每次借阅不超过5本,借期两周。学生每班可集体借阅,每次人均不超过2本,借期两周。因故不能按期归还者应办理续借手续。资料查找在图书室完成,资料书籍、杂志一律不外借。

二、学生阅读课借阅图书,由指导教师负责办理借阅手续,归还时应清理图书数量,按图书类别放回原处。

三、学校为教师订阅的杂志由图书室统一管理,各教师阅读后送交图书室作资料保存,如有丢失照价赔偿。

四、图书要加强爱护,全校师生都要爱惜图书,不得将图书、杂志、报刊斯毁、涂污划线摺角等,不允许乱写乱画。如有违反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酌情赔偿或罚款处理。

五、遗失书刊,原则上应赔偿原书。如不能实现,应2倍赔偿,孤本等贵重图书按原价3~5倍赔款。成套书刊遗失一册,按全套价赔款,余书仍留室存藏。对书刊有轻微损坏者要给以批评教育,并责其认真修好。对于珍贵文献、资料要妥善保存,非经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对于破损书籍应及时修补,延长使用寿命。

六、如果发现偷书者,一律处理,按该书的五至十倍罚款,并全校通告批评。

关于图书管理制度 第六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 以人为本 管理者 馆员 基本素质?

论文摘要:阐述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从业人员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

以传播科学、,启迪民众智慧,推动社会进步为宗旨的图书馆,其诞生之时,就是人文主义的产物,但中国的图书馆业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过程。l7世纪,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随着西方传教士而来的图书馆开始出现,但真正意义的图书馆是在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改良主义者的鼓吹和推动才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图书馆业在人文精神方面是有一定的缺欠的。随着社会进步、思想的深化,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认识理解这一管理理念内涵,从业人员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将影响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现,也将影响图书馆业的发展趋势。?

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就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而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指以读者为中心,以馆员为主体,紧紧围绕人的平等、尊严、发展,协调管理资源,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和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使管理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直白地讲,就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其实,不管是怎样的一种管理模式,都是离不开人去实现。可以说,在管理过程中都重视人的作用,所不同的是将人看成是实现目标的工具,还是目标实现的归宿,这是二者质上的区别。?

二、传统的理性管理与以人为本管理在人性上的定位?

1、传统的理性管理对人性的定位是基于人性的弱点。这种观点认为:馆员是有惰性的,对工作是非自愿的;是缺少进取心,非自觉性;是消极的,不能自我实现的。也正是在这样的立意下,所制定的严格的、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用来规范、约束馆员的行为,馆员在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仅是完成工作目标的工具和手段,而忽视了作为有社会属性的馆员的需求和自觉、积极进取的因素。?

2、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基于人的社会属性和人性积极因素为前提。这种观点认为:人是平等的,有尊严的;是有强烈自我实现愿望和创造力的;是有进取心,能够实现自我约束的。尊重、重视每个馆员在管理过程中的平等地位和作用,平等地为每个馆员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与空间和参与管理的权力。?

三、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与管理者的素质?

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除外部条件,作为内在因素的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它要求从业者是自觉的、有强烈责任感和自我实现的人,这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基础。如若不然,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变成无本之木,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如何,决定了以人为本管理的成败。?

1、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管理者要有坚定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要将这一理念转化成为管理信念和人格特征,使以人为本的思想自觉成为管理工作和用人之道价值取向的标准。不能停留在概念上或是一个时尚的宣传口号,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前提,是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长远发展的奠基石。?

2、平等、尊严、人格是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平等是馆员人格尊严的保障。没有平等,就没有人格的尊严,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包含着馆内每个从业人员平等合法权益不容践踏的内容。管理者,在制定馆里规章制度和发展目标时,要发扬作风,尊重每个馆员的平等参与权力,树立起始于仁而终于人的管理信念。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广博的心胸,海纳百川的气度,善待每一位馆员。管理者始终要定位于:我是管理作的组织者、协调者,而不是“朕”。馆内制定的制度,应是全体馆员的意志和利益的载体,而不是管、卡、压的“紧箍咒”。?

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发展、馆员的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馆员实现个人价值与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管理目标的结合点。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挖掘每个馆员潜能、潜质,平等地为每位馆员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问,尤其是对普通馆员应因势利导,人尽其才,不可网精英战略、能人治馆的策略,忽视甚至是漠视普通馆员的发展权和创造力。发展不仅是硬道理,更是最大的以人为本。?

0

1图书管理制度范本合集十四篇

2图书管理制度_文秘知识十篇

32022年图书管理制度二十篇

4图书管理制度范本集锦十八篇

5图书管理制度格式汇编八篇

62022年关于图书管理制度范文十八篇

本页网址:

https://www.0519news.com/guizhangzhidu/guanlizhidu/92152.html

《关于图书管理制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Copyright © 2022 © 都市文档在线 ✪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445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