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档在线 > 计划 > 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怎么写及范文

2024-04-30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第一篇】

数学说课稿(三年级上册)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我今天将为大家介绍我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的一堂课,课题为《加减法运算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材依据是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在第三单元中,主要涉及了加法运算的初步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加法法则,培养运算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加法运算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2.通过具体例子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加法运算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与加法规则的初步认识;

2.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1.如何培养学生的加法运算能力;

2.如何帮助学生将加法运算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准备

为了保证今天的教学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

1.课件和教具:幻灯片展示和具体的实物教具;

2.练习题和学习资料:以提供给学生课后复习和拓展的资料;

3.课堂布置:根据教学内容,调整好课堂布置,方便学生观察与思考。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小游戏,向学生介绍加法运算。让学生两两配对,每个小组用带有数字的卡片进行加法运算,并在白板上进行展示。引出加法运算的概念和定义。

2.呈现(10分钟)

通过幻灯片展示,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解释加法运算的xx法则,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同时,通过实物教具,向学生呈现不同数量的物品,帮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实际意义。

3.训练(30分钟)

使用各种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加法运算能力。首先,通过口头练习,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逐渐增加难度。,通过书面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拓展(10分钟)

通过一些拓展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加法运算的游戏,互相挑战并分享解题思路。

5.归纳与总结(5分钟)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加法运算的要点和规则,并通过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

通过板书,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规则和公式清晰地呈现给学生。板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的符号“+”、加法的xx法则、加法的实际应用例题等。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于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加强加法运算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谢谢大家!

范文 Word 文档下载链接:[点击下载](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drive.google.com/file/d/1hL2Zkf1mSruwxjRbTIHJyrt-G7xicRVZ/view%3Fusp%3Dsharing)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第二篇】

1、我和3位同学共搬了360本书,平均每人搬了多少本书?

2、暑假里小利坚持每天写36个大字,八月份,她一共能写多少个大字?

3、三年级3个班同学,一起外出参加“我爱科学”活动,每个班平均分成4组,每组14人,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次活动?

4、小明用150元买3个热水瓶,营业员找了6元,每个热水瓶多少元?

5.兰兰从 7月15日去夏令营,到下个月的9日回来,夏令营共有多少天?

6、一个化肥厂每天生产化肥150千克,7至9月份共生产化肥多少千克?

7、制伞厂要生产5000把雨伞,已经生产了12天,还剩2120把没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把雨伞?

8、副食店运来5箱色拉油共重150千克,每箱装6桶油,平均每桶油重多少千克?

9、一列火车每小时行75千米,9时从甲地开出,19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0、棉纺厂5天织布250千米,照这样计算,16天一共能织布多少千米?

11、小红和小华跳绳比赛,小红6分钟跳612下,小华5分钟跳520下,谁跳得快些?快多少?

12、学校准备用一些钱买奖品,买90支钢笔,每支5元,剩下100元买笔记本。如果用这些钱只买每个8元的文具盒,最多可以买多少个?

13、电影院有25排座位,每排可坐24人。我们想组织600同学看电影,坐得下吗?

14、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钟要白白流掉 68克水,1时浪费掉多少克水?

15、有18箱苹果汁,12箱橘子汁。每箱都是25瓶,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16、西丽小区新建了25栋楼房,每栋有6层,每层有8户。新建的楼房可住多少户人家?(用两种方法解答)

17、4瓶饮料20元,每人一瓶,48人要付多少元?

18、红领巾假日活动站,乒乓球组有98人,比篮球组的3倍还多2人,这两个小组共有多少人?

19、今年12岁,爷爷的年龄比他的5倍多3岁。奶奶的年龄比他的5倍少2岁。爷爷今年多少岁?奶奶今年多少岁?

20、王老师要打一份20页的稿件,每页25行,每行28个字,这份稿件有多少个字?

(用两种方法解答)

27、田丰庄园采摘香蕉820千克,已经运走420千克,剩下的每32千克装一箱,可以装多少箱?

28、废旧电池回收小组三天共收旧电池730个,前两天平均每天收240个,第三天收了多少个?

29、一面镜子长 12 分米、宽 5 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这种镜子的价格是每平方分米 2 元,买这面镜子需要多少元?

30、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 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玩具生产组原来每天做玩具40件,现在每天的产量是原来的10倍.现在比原来每天多做多少件?

32.一个三位数乘6的积,和41乘18的积相等.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33.三年级三个班一共有111名同学.一班有35人,二班和三班的人数相等.二班、三班各有多少人?

34.(1)最大的两个两位数的积是多少?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

35.学校买来25套大号运动服和45套小号运动服.大号每套57元,小号每套52元.

(1)两种运动服各应付多少钱?(2)一共应付多少钱?

36.学校买来一些练习本,分给15个班,每班164本,还剩420本.学校买来多少练习本?

37.下面的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

11×22 12×33 14×55 15×66.

38.小虎家养了18只母鸡,五月份下了450个蛋,比四月份多下了36个.这两个月一共下了多少个蛋?

39.两个因数分别是63和4,积是多少?当因数4扩大10倍、100倍时,积分别是多少?

40.一个工厂用3辆汽车运煤,一共运煤9750千克,平均每辆汽车运多少千克?

41.利民水果店运来500千克桃,卖出了13筐,平均每筐2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桃?

42.一个县有1440人参加电视大学学习.每8人准备一台电视机.已经准备好95台,还缺多少台?

43.学校买来4个足球用去220元.一个篮球的价钱比一个足球贵8元,买4个篮球要用多少钱?

44.一个粮食加工厂碾了一批大米.已经装满96袋,每袋75千克,还剩2700千克没有装袋.把这批大米平均分两批运出,一共运出多少千克?

46.公园的养鱼池放养红金鱼290条,放养的花金鱼大约是红金鱼的4倍.放养花金鱼大约多少条?

47.一个粮店3天售出大米的数量分别是430千克、380千克、407千克,这个粮店3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

48.先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1)小强每小时能行4500米,2小时能行多少米?

(2)河西纸本厂要装订一批日记本.每天装订340本,16天装订完.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

49.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

正确

(2)“小明家到电影院的距离是250米,小明从家到电影走了5分钟.小明每分钟走多少米?”是求路程的题目.

错误

(3)“学校有3棵桃树,平均一棵桃树收桃子85千克,学校共收桃了多少千克?”是求工作总量的题目.

错误

(4)知道每小时走的路程和走的时间,可以求一共走的路程.

正确

50.先填出每题缺少的已知条件,再解答.

(1)小王每天做20件玩具,做了7天,一共做了多少件?

(2)每把椅子12元,买了10把,共用多少元钱?

(3)毛毯每大包有20条,学校买了8大包,一共运来多少条?

(4)骑自行车去县城,每分钟行200米,15分钟要行多少路程.

51.如果已知一辆摩托车的速度,又知道这辆摩托车所行的时间,要求摩托车所行的路程,怎样才能计算出来呢?(选定具体数量,再解答出来.)

52.如果知道水果店运来的橘子的筐数,每筐橘子的千克数,还积压物资卖出的千克数.要求水果店还剩多少千克橘子,该怎么算出呢?(选定具体数量,再解答出来.)

53.一个水果店运来150千克苹果,平均放在6筐里,每千克苹果2元.每筐苹果多少元?

54.张华骑车从学校去少年宫,已知他骑车每分钟行210米,行了8分钟,距少年宫还有140米.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55.商店卖出蓝布的米数是花布的4倍.卖出花布93米,卖出蓝布大约多少米?

56.荷花村的池塘里去年放养了鱼苗940尾.今年放养的鱼苗是去年的3倍.今年比去年大约多放养了多少尾?

57.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一个少年排球是42元,学校买了5个排球.共用多少元?”这是一道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错误

(2)知道一个工人每天生产产品的数量和这个工人工作的天数,可以求出这几天这个工人一共生产多少产品.

正确

(3)要求工作总量,必须知道工作的时间和走的路程.

错误

(4)“小红每小时走3000米,每小时走5000米.两小时走多少米?”用“3×5”计算.

58.用“有10棵苹果树”,编一道求总产量的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59.用“6小时”,编一道求工作总量和一道求路程的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60.拖拉机每分钟行300米,卡车每分钟比拖拉机多行300米,卡车6分钟多少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第三篇】

《对应与比较》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这一概念,通过课前了解我知道了一部分孩子能够将每一堆的东西数完,比较出哪一堆的东西多,另一部分孩子还不能够将这两堆东西数清,这样就无法用数数的办法,必须用另一种既原始古老的,又现代的比较方法,那就是两两配对,也就是数学上的一一对应。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组合和调整,通过看图编故事,提出问题;动手操作,加深理解等多个环节使孩子们理解一一对应和比较的概念。我的设计意图是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疑中探索。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如课伊始,将教材中的图片改成生动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画故事,并提出碰碰车到底够不够?正是这样的疑问,激发了学生的交流与反思,让孩子们探索出了各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

2、鼓励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做中再创造。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加深对应地理解。课中让学生操作常用的套笔套活动,他们有的可以数,有的可以套,也有的用数字表示多么富有个性化的创造!

3、提倡实践应用,让学生在用中实现再创造。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人对应一双鞋,一张棋盘对应两个人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规律,使学生在研究现实现象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我在教学第一阶段通过玩碰碰车的动画,让孩子们进入比较的世界,领悟到比较可以通过数一数和连一连等多个方式进行。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在引入新课时,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提出数学问题设置悬念,就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接着,我通过笔和笔套的动手操作,进一步领悟一一对应的`思想。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的兴趣,积极自觉地想办法进行比较活动。初步感受过程,因为笔和笔套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配对出现的,所以在比较散落的笔与笔套的多少时,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这种两两配对的方式,从而初步感知了一一对应比较法在生活中的呈现。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尝试、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真切理解一一对应的思想。

,我利用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能完整的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第一个层次是蛋糕和盘子,第二个层次是同样多的杯子和吸管,第三个层次是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衣服和裤子,人和篮球。练习分三个层次:自己动手实践,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最后自己解决问题,从易到难,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对于课堂的35分钟会有疲倦,在最佳的学习阶段后安排一次放松,既能调整学生学习的情绪,消除疲劳,又能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继续学习。

在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人和鞋子(一个人穿一双鞋),人和围棋盘(两个人用一个围棋盘)等多个游戏。一题多变训练,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带来的消极影响,更灵活应用对应方法。同时也使学生从变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巧变生趣,奥妙无穷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求欲。通过学生举例,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教学理念。游戏的设置既将记忆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融为一体,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的情境下结束教学,学生沉浸在游戏的喜悦中,而对应比较的方法沉淀在学生的思维中。

整堂课寓教于乐,一年级的孩子们在游戏,动画等多个环节中领悟了对应与比较,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第四篇】

《认识钟表》这一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的知识,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会看整时和大约几时。通过这节的教学,我想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为了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在钟表的滴答声中猜谜语。接着分步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通过钟面模型让学生,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来认识时针、分针,达到初步认识钟面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老师在其中只是引导而已,当然学生在这个环节也表现的很好,很详细的汇报了自己的发现。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其次,在整时的练习中,最后放了一道大约几时的钟面,目的是: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2、教学大约几时。这个教学设计,很多学生一口说出“7时”,通过再次观察,发现是7时还没有到,应该读作“大约7时”,同时出示7时过一点的钟面,让学生明白“7时不到一点或者7时过一点,都可以说成是大约7时”。在大约几时的练习中,穿插了一个9时的`钟面,看学生是不是掌握了整时和大约几时,同时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学习。所以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钟面的学具,在他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以后,让他们动手拨拨时间,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形象直观地理解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区别。

最后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动手画针的环节,虽然我给学生做了师范,但是在动手操作时,有些学生短短的分针画得不是很明显,所以要适时提醒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同时我故意将画错的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不同时刻时针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时间。

在新课程改革的旗帜下,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第五篇】

教学内容:

第一册第53—55页及练习八第2、3、4题。

教材分析:

1、关于直尺图两端的缺口。

直尺图左端不画口是可以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小于0的数是没有感受性认识的,也没有过早涉及的必要。直尺图右端的口必不可少,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自然数逐1增长的规律,以及自然数个数的无限性。2、关于比较8、9的大小,通过点子图来比较,其目的在于认识7、8、9之间的关系,7在8的前面,7比8小,8在9的前面,8比9小。这种认识显然过于狭隘,应该让小朋友在更广的区间内认识9以内数的关系,这样,更进一步增强数感。学情分析:

1、关于数数。

前面已学习了7以内数的认识,对认识数的哪几个方面内容有初步的感知,有了数数、了解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等能力。重点让学生理解数自然数是一个一个地数。

2、关于数的组成。

对于数组成,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有基础,但大多流于死记硬背,而现在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分什么,如何有序地分,由其中的一组还能还能想到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认数、读数、写数;知道9以内的数的顺序,能正确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8、9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摆一摆、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认识8、9的过程,感受8、9的组成,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8、9的数数与认数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探索和发现8、9的组成,激发学生探究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在引导学生从8、9的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的过程中,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8、9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王大伯养了一群小猪,把小猪编了号,看,它们来了!

1、这些小猪的编号各是几?一共有几头小猪?(课件:7头小猪跑着出来,身上有编号4、1、6、2、5、7、3)

2、请你按编号顺序把小猪们排一排队好吗?你有几种排法?(1、2、3、4、5、6、7或7、6、5、4、3、2、1)你是按什么顺序来排的?

3、王大伯又买了2头小猪,该编上什么号呢?(引出8、9)板书课题:8、9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8、9的含义及顺序。

(1)摆一摆。

师:你会用小棒来表示已经编上号的7只小猪吗?(学生操作)

师:王大伯又买来一只小猪,这时是几只小猪?(板书:8)你还会用小棒来表示吗?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操作)摆成自己喜欢的图形。

师:8号的小猪该排在队伍的什么位置呢?(学生说电脑演示)你是怎么想的?(板书:7<8

师:王大伯再买来一只小猪,这时是几只小猪?(板书:9)你还会用小棒来表示吗?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操作)

师:9号猪要加入它们的队伍中,应该排在哪里呢?你是怎么想的?

(2)说一说。

看着整齐的队伍,你知道些什么?用8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用9和一个数比呢?

(4)活动。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小奖片给表现好的学生,先发7张,再发1张,问学生是几张?发了8张小奖片,再发1张,问学生是几张?

学生活动:9名表现好的学生到前面。

师:第8个同学指的是谁?为什么会出现2位同学呢?从左边数第9个同学是谁?从右边数起呢?(指名回答)从左数起的前面8个同学转个圈,从右数起的前5位同学先回到座位上。2、8、9的写法。

(1)说一说8、9像什么?

(2)师范写

(3)学生在书上描写

(4)学生互相欣赏3、8、9的组成。

(1)9的组成。

师:9只小猪都关在一个猪圈里太挤了,王大伯新建了一个猪圈,把9只小猪分别关到两个猪圈里,王大伯可能会怎样关这9只小猪呢?

请你拿出9根小棒代替9只小猪,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小组交流你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讨论9的组成的记忆方法: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由一组想到另一组。同时老师整理改变板书:

(2)8的组成(用小棒分一分)

(3)完成“做一做“

三、练习

1、活动:同学们在学习中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们拿出直尺找一找数学8在哪里?9呢?用尺子连一连,书上练习的第2题。

2、小猪聊天猜年龄。(课件出三只小猪在猪里的情境)

小猪一:我的年龄比7大,我可能是几岁?

小猪二:我的年龄比9小,我可能是几岁?

小猪三:我的年龄比6大,比9小,我可能是几岁?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第六篇】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学正方体时,应激活经验,回顾特点,对比长方体特点,感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核心能力

能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正方体、动手操作折正方体,自主探究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对比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正方体的认识》名师教学课件,各种正方体实物,长方体模型,剪好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它的?请自己整理出来。

(2)请找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并思考: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课前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

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正方体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分享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体,使学生对正方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正方体的兴趣。】

2.问题探究

(1)观察模型,探究特征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回想一下,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长方体的`?

(面、棱、顶点,长宽高)

师:对于正方体,你们准备从几方面来认识?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你们借助手中的正方体物品来观察研究,看看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

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体的特征。

交流汇报。(汇报时重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预设:

①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6个面都相等;

②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

③正方体有8个顶点。

小结:同学们从棱、面、顶点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了“正方体是有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12条棱长度相等”的结论。

(2)制作模型,加深认识特征

师:认识了正方体的特征,现在请你们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制作完后,量出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并向同桌介绍你制作的正方体的特征。

用剪好的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做一个正方体。

展示学生作品分享制作感想。

【设计意图:学完长方体后,学生已明确了面、棱、顶点的概念,知道了从哪些方面探究图形特征,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动手,学生亲身感知正方体这个立体图形。考查目标1】

(3)对比观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我们都是从面、棱、顶点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4人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交流汇报后,教师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

引导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3.巩固练习

(1)第20页的做一做。用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①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试一试。

②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③搭一个四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其余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4.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从面、棱、顶点三方面认识了正方体,有6个面,都相等,12条棱也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本页网址:

https://www.0519news.com/jihua/jiaoxue/609851.html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怎么写及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Copyright © 2022 © 都市文档在线 ✪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445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