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档在线 > 免费论文 > 法学论文

阐释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十篇

2022-04-17

法学论文】导语,大家所阅览的此篇文章共有44072文字,由俞强兴细心更正,发布到【都市文档在线www.0519news.com】!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或词组成的词句。人们在创作楹联时,常常将叠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就是叠字法。用叠字法作楹联,可以生动地表现楹联的意境,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传情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强楹联的艺术魅力,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阐释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十篇感谢看看,希望能帮到你!

阐释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第一篇

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常常要对题目或论点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分析,以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在这里我们姑且把这种方法称为“阐释法”。这是一种以“是什么”为角度来分析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运用到许多方面。

一、释义破题,便于议论

通过解释题目的含义,确定题目的内涵和外延,确定自己论述的范围,有利于提高论述的准确性,也可以给下面的议论作基础。如:

(1)“时尚”首先是“时”,它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其次是“尚”,它是一种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风气和习惯是社会上一定时期的产物,有好的风气和习惯,这是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表现;也有不好的风气和习惯,这是我们要正确引导和纠正的东西。(20xx年考场优秀作文《品味时尚》片段)

这段话解释清楚了“时尚”的含义,它的两面性就显现出来了,文章的观点也就明确了,接下来只要分开论述就可以了。再如:

(2)原点纤尘不染,是纯净的状态。回到原点即回到事物的本初。回到心灵的原点,选择守护生命的本真,让生命焕发出别样的光彩。(20xx年考场优秀作文《回到原点》片段)

这段话先阐释了“原点”和“回到原点”的内涵,然后以此为基础准确地确立了论点。

如果是关系类题目,能够弄清楚概念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对题目或提示语中关键语句的阐释有时不一定要写出来,但这种方法在提高论述的准确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阐释题义,引起下文

文章的开篇对文题的内涵加以剖析、阐释,或明确范围,或辨析概念,或阐发新义,以引起下文。这是阐释法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如:

(1)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20xx年考场优秀作文《见证》片段)

(2)诚信如一株梅花,在利益的寒风凄厉中摇曳生姿,令人叹绝。

诚信如一尊峭壁,在利益的汹浪拍击下亘古坚实,令人敬仰。

诚信铸造高贵的灵魂,……

(20xx年考场优秀作文《诚信铸造高贵灵魂》片段)

第(1)段文字阐释了“见证”的内涵并明确了范围,引起下文。第(2)段文字运用比喻阐释法阐明了“诚信”因不趋利而“令人叹绝”“令人敬仰”,由此引出“诚信铸造高贵的灵魂”的论点。这种依题写作的方法使文章显得思路清晰,论述严谨。

三、阐释收尾,总结升华

文章结尾部分,在上文议论的基础上对题目或论点中的关键词进行阐释,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也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和升华。例如:

(1)“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20xx年考场优秀作文《宽容是阳光》片段)

(2)守得一方明月在,是一种温润却也尖锐的心态!

守得一方明月在,是一种不理会世俗的成熟!

守得一方明月在,是一种守住经典,守住永恒,不因岁月淘沙而褪色的坚强!

守得一方明月在,是我们这一代不盲目,不屈从,不流俗,坚信“三千越甲可吞吴”的“90”后的迎战姿态!(20xx年考场优秀作文《守得一方明月在》片段)

第(1)段运用引用阐释法,形象而有哲理地阐释了“宽恕”的内涵;第(2)段运用排比句式阐释了“守得一方明月在”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上文内容有总结和升华作用,同时又展示了精彩。

四、运用不同的阐释方法,增强议论效果

1.揭示本质法

运用这种方法,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可以使文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体现文章的深刻性。如:

皎皎月光,我掬一缕最亮的;点点星辉,我摘一颗最美的;灼灼红叶,我采一片最艳的。此时我选择人生的支点――。

是一种光亮却不耀眼的光辉,一种圆润但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向周围的人申诉求苦的大气,一种不向周围的人阿谀奉承的清高。它是一种风格,一种自然。(20xx年考场优秀作文《我的宣言》片段)

作者在第一段的最后提到本文的中心论点,接着在第二段阐释自己对的理解,揭示了的本质内涵,显示出了作者思考的深刻性。

这种写法常常采用“……是……”的句式来表达。

0

试论以例说法谈议论文事实论据思想的培养理念 第二篇

议论文写作能力是高中生多种语文能力中的重要一项,它不仅是学生勇闯高考竞技场的武器,也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写好议论文是高中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但现实问题是不少高中生不会写或写不好议论文。原因虽然很多,但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学生只会简单地罗列、拼凑事例,而不知如何围绕事例去分析说理,也就是说,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建立起观点和材料之间以及材料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当堆砌了大量事实论据之后,便“由此可见”,从论据直接跳到论点,使本应“理”味十足的议论文变成了单纯、机械的事例加观点的简单形式,造成事例不能推出论点、论点不能由事例证明的油水分离、相互脱节的现象,致使议论文写作失败。其实运用事实论据写作议论文好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些“泥”,墙就不牢固。虽然教师教给学生不少分析事例的理论知识,但学生还是认识不清,分析乏力,模模糊糊,笼笼统统,终不见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实际提高。笔者有感于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反思、总结,逐步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提高议论文事实论据分析能力的方法,现以例说法,总结如下。

方法一:反向假设分析法

例1: 钱伟长早年放弃喜爱的历史系弃文从理攻物理学,谋求救国之路,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抗战结束后,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的高薪诱惑,怀揣赤子之心,为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毅然回到祖国,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0年以后,耄耋之年的他仍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材料句)‖由此可见,钱伟长一生都具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结论句)

【后例】 ……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材料句)‖试想一下,如果钱伟长没有一颗爱国之心,他会放弃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避长攻短而选择理科吗?如果他没有一颗爱国之心,他会放弃美国优越的物质生活而甘愿回到当时仍很贫穷的祖国吗?如果他没有一颗爱国之心,耄耋之年的他还会为香港、澳门的回归及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奔走吗?(分析句)‖由此可见,钱伟长一生都具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结论句)

前例在列举出钱伟长的几种做法后,没有分析,就直接得出了结论,使事例和结论之间衔接不紧凑,结论也显得太牵强、突兀。而后例作者在列举出事例后紧紧围绕论点从反面假设,将钱伟长每次选择的根本原因点明,在此基础上,自然得出“钱伟长一生都具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的结论,显得“理”味十足。

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反向假设分析法。它针对所列举的事实论据,从反面进行假设,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注意:对论据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这一方法常用的词语有“如果,那么”“假如,怎能”等。

方法二:因果分析法

例2:【前例】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音乐,相反他用顽强的意志与磨难作斗争,“扼住命运的喉咙!”度过了31个没有音乐的年头,而他的许多佳作是在耳聋后写的。(材料句)‖因此,磨难,能历练人生。(结论句)

【后例】 ……而他的许多佳作是在耳聋后写的。(材料句)‖贝多芬经历双耳失聪的磨难,为什么还能创造出撼人心灵的交响曲,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战胜磨难,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分析句)‖因此,磨难,能历练人生。(结论句)

前例只是在列举了失聪的贝多芬的表现后,就直接得出了结论,让人感到“磨难”与“历练人生”的关系不明确,结论突兀。而后例却能够深入分析失聪后的贝多芬又取得重要成就的深层原因,通过探因分析,自然得出结论,让人信服。

这是因果分析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这一方法常用的词语有“为什么(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等。

方法三:归纳分析法

例3:【前例】 终生贫困,有时他不得不蛰居在家,因为没有上衣和鞋子,有时还不了借款、付不起房租,甚至连稿子都没钱寄出;号称发明大王的爱迪生,因交不起学费,常常到列车上高声叫卖报纸;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一生与贫困为伍,小偷在他的房间里翻遍每一个角落,竟找不到一枚硬币;我国清代作家蒲松龄,屡试不第,生活无着,只得以做私塾先生为生;建国前,统治时期,着名学者闻一多,居然靠给人刻图章来补助衣食。(材料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逆境出人才。(结论句)

【后例】 ……居然靠给人刻图章补助衣食。(材料句)‖这些伟人都是在贫困艰苦的逆境中凭着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而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并名垂青史的。看来,逆境只能吞没懦夫和弱者,却更能激发强者的斗志和毅力,促其逆境中奋斗、抗争、崛起,进而成就一番事业。(分析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逆境出人才。(结论句)

前例中“这个意义”落实不到位,“贫困(逆境)”与“出人才”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确,自然结论没有说服力。而后例能够从大量现象中找出其共性,即“这些伟人都是在贫困艰苦的逆境中凭着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而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并名垂青史的”,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顺理成章。

这是归纳分析法。这种方法,就是从大量的现象中,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即一般性的道理,然后,用结论的形式写出来,也就是中心论点,即从个别到一般。这一方法常用的词语有“由此可见”“由此看来”等。

0

一条无法终极的归隐之路_历史论文 第三篇

摘要:阮籍诗文中多次用到首阳事典。阮籍对首阳事典的矛盾态度深隐着无望而望,望而无望的希望与绝望交叉的情绪结构。这种情绪结构也表现在“飞鸟”与“路”等意象乃至《咏怀诗》绝大部分篇目的整体结构里。这种情绪结构的形成缘于变态的压抑、缘于社会良知的要求,也因为普遍人性的冲动与受阻。

关键词:阮籍;《咏怀诗》;首阳情结;无路情绪

伯夷、叔齐隐居首阳,不食周粟是人所共知的典故,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中有详细的记载,总其事迹,大略有三:一是让国;二是反对周武王以臣弑君,以暴制暴;三是义不食周粟,隐居饿死首阳山。由于夷、齐之举同儒家宣扬的仁义之道多所契合,尽管他们反对的是儒家推举的圣人周武王,仍得到了儒家代表人物的肯定。孔子认为夷、齐为“古之贤人”,其行“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称得上“求仁而得仁”。孟子虽认为夷、齐缺乏伊尹“将以此道觉其民”的拯世情怀,也没有柳下惠“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孟子·公孙丑上》)的仁善可亲,但也肯定他们是圣者。后代士人对夷、齐也是持肯定赞赏态度的。如阮籍之父,建安七子之一阮璃的《吊伯夷》云:“东海让国,西山食薇。重德轻身,隐景潜晖。求仁得仁,报之仲尼。殁而不朽,身沉名飞。”

阮籍诗文中也多处用到首阳事典,如《咏怀诗》第十三篇:“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松柏翳冈岑,飞鸟鸣相过。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此篇取首阳事典隐逸之义,在无望中表现出希望。www.0519news.com又如第九篇:“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鸣雁飞南征,鶗鸟发哀音。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这首诗说步出东门,北望首阳是因为首阳山上既有嘉树,又有伯夷、叔齐这样的采薇之士,可下面马上说,现在凝霜沾衣、寒风振冈、玄云重重、大雁南飞、鶗鸟哀鸣,实在不是去的好时节,所以在这肃杀的商声中,我只有独自凄怆伤感了。靳极苍先生说这首诗的内容是:“作者既欲学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去到首阳山去,而又追于形势离去不得,虚与委蛇地留着又对所闻感觉着万分痛苦,而又万无办法,仅作此诗,咏此怀而已。”除了耻于事晋的具体指向尚可商榷外,靳先生这一是切近本诗的情绪结构的。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感心态,已失却那种超然意味而显出一种深刻的痛苦,一种望而无望的痛苦。另如其三:“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这首诗则起于繁华易逝的无望,所以要驱马西山,可结尾又以岁暮为由,一笔抹倒。还有第二十六首:“朝登洪坡颠,日夕望西山。荆棘被原野,群鸟飞翩翩。鸾鷖时栖宿,性命有自然。建木谁能近,射干复婵娟。不见林中葛,延蔓相勾连。”这一首也是要望西山的,可西山没望到,只见荆棘遍地、群鸟翩翩而鸾鷖独栖,最后也只能以建木、射干的难来表达自己无望的情绪。第六十四篇中的首阳,更是凄然的首阳,值得同情的首阳,末一句追究夷、齐之祸实因商亡、实由妲己:“朝出上东门,遥望首阳基。松柏郁森沉,鹂黄相与嬉。逍遥九曲间,徘徊欲何之?念我平居时,郁然思妖姬。” 借助上文的,我们不难发现阮籍《咏怀诗》首阳事典的内在意蕴:虽不能至之而心向往之,虽向往之而又不愿苟同之-—仕非已愿,隐亦不能——渴望自由而又不敢付诸行动以追寻自由。

如果说在《咏怀诗》中,阮籍对首阳二老本身的态度大体来说尚未表现出与传统观念二致的话,其《首阳山赋》则一反前人之见,对伯夷、叔齐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评。赋云:“在兹年之末岁兮,端旬首而重阴,风飘回而曲至兮,雨旋转而纤襟。蟋蟀鸣乎东房兮,鶗鸟乎西林。时将暮而无俦兮,虑凄怆而感心。”“振沙衣而出门兮,缨委绝而靡寻。步徙倚以遥思兮,喟叹息而微吟。”在一个风狂雨急的年终傍晚,作者披衣出户,喟叹微吟。赋一开始就写出了一个悲苦难耐的孤独者的形象。再看此时的首阳山:“树丛茂以倾倚兮,纷萧爽而扬音。下崎岖而无薄兮,上洞彻而无依。凤翔过而不集兮,鸣枭群而并栖。”全然不是诗中所写的“上有嘉树林”的情景,而是寒风呼啸、万木倾斜,上下崎岖不可迫近,凤凰过而不集,枭鸟却群而并栖。再往后面,更说伯夷、叔齐投奔西伯姬昌与隐居首阳是“囚轧而处斯”,是迫不得已,而且“焉暇豫而敢非”,有怨言而不敢诉说:“飏遥逝而远去兮,二老穷而来归。——实囚轧而处斯兮,焉暇豫而敢诽?嘉粟屏而不存兮,故甘死而采薇。”更有甚者,阮籍说:“彼背殷而从昌兮,投危败而弗迟,此进而不合兮,又何称乎仁义?肆寿夭而弗豫兮,竞毁誉以为度。察前载之是云兮,何美论之足慕?”在阮籍看来,伯夷、叔齐兄弟的行为是“肆寿天”、“竞毁誉”,不得“称乎仁义”的。显然,阮籍在这里对夷、齐的指责同史籍所载夷、齐之行不合。

其实我们不必孤立地看待阮籍在首阳事典上的这种矛盾态度,事实上在阮籍的诗文中随处都可见到这种现象,如同其言行中至狂与至慎常常交织在一起一样。这种矛盾的行迹内在地蕴含着情感的冲突、人格的裂变与理想的破灭。阮籍一生,总是纠缠于情与礼的对立与冲突当中,他可以不拘常人之礼乃至母子之礼。白眼待人。居丧如常,但他却又固守着君臣之道,不敢公然反抗。这种既循礼又违礼,既讲真情也不乏虚礼的对立的情感结构反映出其人格的裂变:既狂放又至慎,既向往自然,又无法真正超越名教。而更深一层,便是其理想的破灭:由出处、仕隐、居游、飘泊与固守的矛盾,演绎出没有归宿的求索之道、无法终极的归隐之路。说到底,在人生的大道上,阮籍是一个徘徊傍徨的歧路者。

在《咏怀诗》中,阮籍常常通过很多路意象和远游举动的描写来表达其无望的情绪。“路”与“飞鸟”一样,是《咏怀诗》中的代表性意象,也象征着阮籍对人生之路的探索与追求。这些路既有世俗之“世路”、“时路”、“势路”、“捷径”、“狭路”,也有理想之“天路”、“天途”、“天津”、“天阶路”。作者一方面鄙弃“势路”,认为“势路有穷达,咨嗟安可长”(其二十五),“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其三十五),所以不愿作“路上童”(其二十八)、不愿作“当路子”(其八)与路端的“便娟子”(其七十五),而要“飘飘云日间,邈与世路殊”(其四十一);但另一方面又自知天路难通:“天阶路殊绝”,“云汉邈无梁”(三十五),所以只好在“歧路”(其二十)、“衢路”(其五十九)和路端为“失路”(其五)而痛哭。这些路意象与飞鸟意象一样形象地再现了阮籍无望而望、望而无望的情绪。这两种意象在第八篇中同时出现:“灼灼西颓日,余光照我衣。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如何当路子,馨折忘所归。岂为夸与名?憔悴使心悲。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黄鹄游四海,中路安将归?”

与路意象相联系的是,《咏怀诗》中还有不少登临与远游的描写。或为消忧,如:“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其十七);或为思乡,如:“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其五),“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其十六);或为远行,如:“驱车出门去,意欲远征行”(其三十),“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其三十九)。实际上这组出门独行、登高远眺的意象,都是有所期盼的表现,都表现了阮籍无法言说、无处可说的幽愤之情。这种情绪在《晋书·阮籍传》中所描写的阮籍“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的异常举动中得到了更为集中的体现。而这种走投无路、回车痛哭的背后,也正饱含着阮籍对自由人生、完美人性的执着追求。

阮籍诗文中的无路情绪源于变态的压抑、源于社会良知的要求,也因为普遍人性的冲动与受阻。

阮籍前无去路的痛苦,是王朝更替时士人所共有的情绪。理解因而产生的压抑关键在于弄清作者本人对的态度。关于阮籍的态度,前人多以为阮籍是忠于魏室,反对司马氏篡逆的不贰忠臣,因此强调阮诗中流露的情绪是思魏之苦与事晋之痛。如陈沆《诗比兴笺》卷二云:“其诗愤怀禅代,吊古凭今,盖仁人志士之发愤焉。”也有相反的观点,如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写道:阮籍“为晋文帝从事中郎,后卒为公卿作劝进表,若论于嵇康前,自宜杖死”;又说“阮籍既为司马昭大将军从事,闻步兵厨酒美,复求为校尉。史言虽去职常游府内,朝宴必与,以能遗落世事为美谈。以吾观之,此正其诡谲,佯欲远昭而阴实附之,故示恋恋之意,以重相谐结。小人情伪有千载不可掩者。不然,籍与嵇康当时一流人物也,何礼法之士疾籍如仇,昭则每为保护,康乃遂至于是,籍何以独得于昭如是耶?至劝进之文,真情乃现。”叶氏以阮籍为“小人”,并宜“杖死”,态度不可谓不偏激。今天有不少观点是缘此而来的,如顾农《阮籍的态度及其作品》一文认为“高平陵之变(249)以后,司马氏掌握了实权,魏晋禅代的机运已在酝酿之中,从此阮籍与司马氏合作,长期担任要职,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他的四言《咏怀诗》是写来歌颂司马氏的。司马昭对阮籍非常之照顾宽容,允许他保持嗜酒荒放的名士作风。”又如韩理洲《“不贰忠臣论”是误解阮籍(咏怀)诗的总根源》结合史实对传统的阮籍是曹魏不贰忠臣的观点进行具体的批驳。笔者更倾向于孙明君的观点:“阮籍既不是对司马氏集团深恶痛绝而对曹魏‘忠爱缠绵’的忠臣义士,也不是曹魏而投靠司马氏集团的小人,他与司马氏集团之间的关系是特殊时期与名士之间的特殊合作关系。”对于阮籍而言,不能用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方法来划清他的内心深处的界线,跳出一层来看,阮籍对整个的既包括曹魏集团也包括司马氏集团的现实都是深怀不满的。因此他所面临的压力,既有源于两大集团的压力,也有源于理想与现实的压力。

而这种对现实的不满与不安又源于其固有的社会良知与个体生命意识之间的冲突。就文化心态而言,阮籍既反叛传统,又依恋传统。就个体意识而言,阮籍既心忧自己,也关怀社会。在阮籍的意识领域中,既存在自我与超我、本我的矛盾,也存在超我之间与本我之间各要素的矛盾。超我的矛盾是道统、学统与政统之间的矛盾。在传统知识分子(尤其儒家知识分子)看来。道统重于学统,学统重于政统,当现实有悖于道统与学统时,知识分子便会被良知唤醒并与之争斗。曹魏虽不是理想的君主与社会,而司马氏篡权的虚伪与的残暴却更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所不耻。因此嵇康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司马氏集团公然决裂,三千送行的太学生无疑也在心底里向往着伟人嵇康的批判事业,但现实的毕竟太无情意,在一时之间名士减半的恐怖里,生存的本能不断地撞击着士人们颤抖的心灵,冲击着自我意识的防线。古往今来,自愿走上刑场的人毕竟不多,便是嵇康自己平日里也非常羡慕阮籍的不露喜愠,他服药的嗜好原本也寄遇着长生的厚望,只是良知的力量与果决的性格将其求生的本能撞了回去,但清醒的自我意识还是让他告诫儿子不必象自己那样为人处事。阮籍也与嵇康一样在很多文章中倡导针对司马氏的“超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与“无君”的思想,而且在行动上落实了“任自然”的主张——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放达。他其实是要用放达而又率真的行为来嘲弄这是非颠倒的社会,但他这些行为所要表达的思想又是极为深隐的,更何况在言语表达上他又表现出与行为的放达相反的极至一至慎。因为言语表达能更加直接地显露内心的感情,所以他每每“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有时干脆以喝酒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免使自己因言语而闯祸,从为了拒绝司马氏的求婚与应对钟会试探的六十天的大醉中,我们看到的实在不是什么风流倜傥、自由快活的阮籍,而是苦闷悲愁、履冰心焦的阮籍。穷途痛哭的举动更是这种心境的表征。原因就在于伴随着汉末儒学的衰微,庄老抬头,士人的个体生命意识开始觉醒,一方面对苦乐哀愁等情感的感受更加敏锐,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日益被激活,而阮籍相对优柔的性格与忍耐的气质又让他成为了时代转变、思想转型时期知识分子心灵冲突最为厉害并因此备受煎熬的典型。他在其诗赋中屡屡提到首阳二老,是因为他也想避乱隐居,但现实又不容他隐居,他也想象伯夷一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孟子·公孙丑上》),但求生的本能又使他不敢奢求伯夷的气节。所以他把自己日夜向往的偶像也批评了一通。就这样,社会现实与社会良知与个体生命意识之间的矛盾造成了阮籍无望而望,望而无望的无路隋绪与至慎而又放达的行为矛盾。

阮籍的无望不是毫无意义的纯粹彻底的绝望,至少他本人意识到了生命的悲剧性。对生命悲剧性的深切体察需要强大的理性精神,也需要惊人的忍辱能力。阮籍的忍辱而生尽管不及嵇康慷慨赴死震憾人心,但阮籍也要因此人背上沉重的良知、人性与情感的重担,在心灵的煎熬中阮籍追寻着超越困窘现实的胜境,尽管这种追寻最终没有结果,他却以刻下他追寻足迹的诗歌向后来者如陶渊明等指明了方向。而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本身也以其光芒烛照了那个黑暗阴冷的时代。这正是我们能够在阮诗沉重的哀感中所能读到的。 

论《孙子兵法》致胜战木思维的多元性_历史论文 第四篇

摘要:孙子的致胜战术思维不仅变化多样,而且富有明确具体的创新思路。孙子的致胜战术思维的多元性反映到现实作战层面,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攻击目标的选择具有多元性;二是攻击时间的选择具有多元性;三是自身攻击空间的选择具有多元性;四是战术手段的选择具有多元性。

关键词:《孙子兵法》;致胜;战术思维;多元性

《孙子兵法》是兵家圣典,历代将帅和学者对其蕴涵的兵学原理进行孜孜以求的探索,力图从中汲取孙子战略战术思维的精髓。“《孙子兵法》的思想是通过语言文字最基本的单位一字的不同组合来表达观点与思想的。不同的字在十三篇中有不同的作用。”其中,“胜”字在《孙子兵法》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它共计使用85次。根据《孙子兵法》中760个不同汉字在十三篇中的分布统计,“胜”字座次排在第十一位。除去九个虚词(“之、不、者、也、而、故、可、以、其”)座次之外,“胜”字座次仅次于“地”字,是排在第二位的实词。无论在战略思维领域,还是在战术思维领域,《孙子兵法》中“胜”字的亚字号座次,足以充分体现《孙子兵法》的致胜战术思维。

李浴日曾对《孙子兵法》中的致胜战术思维有所洞察,他在《孙子新研究》一书中指出:“一切战法,必须因时因地因敌而使用,决不可拘泥于一端。好比今日所用的战法为是,明日未必为是;在此地为良法,在彼地未必为良法;对此敌为制胜之术,对彼敌未必为制胜之术;要之,必须尽其运用变化之妙才可。”一定程度上,李浴日先生触及到了《孙子兵法》致胜战术思维的多元性。然而,他考察《孙子兵法》战术思维的视角更多停留在哲理思辩层面,解读《孙子兵法》主要聚焦于战术原理,却对孙子的致胜战术思维多元性所体现的作战层面尚缺乏进一步的探讨。wWW.0519news.Com

一、攻击目标的选择具有多元性

在军事行动当中,科学而又合理地选择攻击目标尤为重要。西汉人刘向辑录的《战国策》,形象而又生动地阐明了这一观点。战国时期,秦国派军队围攻魏国的一个城池。当时,秦国的谋士范睢对秦昭王说:“有攻人者,有攻地者。”秦国虽多次进攻魏国,但却没有给魏国造成多大损害,这既不是秦国自身不够强大,也不是魏国本身强大的原因,而是因为秦国攻击的目标选择的是疆土,疆土是国君的钟爱之宝,而且,国君也是臣民尽忠的对象。秦国一心夺取魏国的疆土,就意味着秦国同时进攻魏国的国君之宝和魏国甘愿尽忠的臣民,所以,这就是秦国多次进攻魏国却不能够取胜的原因。如果您现在一心攻打魏国,我希望您不要把魏国疆土作为攻击目标,而是应把魏国的臣民作为攻击目标。

从《孙子兵法》的内容,孙子的攻击目标选择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孙子以“人”为主要攻击目标;第二,孙子以“地”为主要攻击目标;第三,孙子以“国”为主要攻击目标;第四,孙子以“心”为主要攻击目标;第五,孙子以“器”为主要攻击目标。尤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孙子兵法》当中,攻击目标的选择不仅具有多元性,而且具有层次睦。

首先,以“人”为主要攻击目标可以分为攻击个体目标和攻击群体目标两大类。在攻击个体目标时,孙子尤其注重攻击敌国的军事精英和精英。军事精英主要是指军队的将帅,精英主要是指国家的领导人。孙子主张利用将帅的个性特点来攻击将帅,“覆军杀将,必以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孙子兵法·九变篇》)“必死”,“廉洁”,“爱民”是将帅的优点,而“必生”,“忿速”是将帅的弱点。无论将帅的优点还是缺点,只要因势利导,都可以用来攻击将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将帅的优点会转化为弱点。孙子主张利用各种计谋攻击敌军将帅,“利而诱之”(《计篇》),可以用金钱和官爵来招降和收买敌军将帅。“卑而骄之”(《计篇》),采取谦逊懦弱的态度,使敌军将领骄慢,使他不经意间露出破绽。孙子主张误导敌国的将帅,一旦抓住时机,集中力量,穷追猛打。“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九地篇》)在攻击敌国的领导人时,孙子主张“亲而离之”(《计篇》),破坏敌国领导人之问的团结。用兵打仗是理智的事情,如果敌国的精英——敌国的将帅和敌国的领导人,性情暴躁,可以“怒而挠之”(《计篇》),在孙子看来,使其神经错乱是攻击他们的最好法宝之一。

在攻击群体目标时,孙子把敌人分成许多不同的层次。诸如,“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军争篇》)。对于给养充足的敌军,孙子主张要用多种方式进行疲扰,使其“佚而劳之”(《计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孙子主张以敌制敌,“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作战篇》)。对于敌军的俘虏,应当善待他们,感化他们,把他们分散到部队,为灭亡他们的国家或军队而作战,利用敌人去打击敌人。

其次,孙子以“地”为主要攻击目标,有自己鲜明的主张。“远而示之近”(《计篇》),想要夺取远处的城市,却装作夺取附近的城市。对于难以返回的地形,如果敌人没有防备,就可以突然袭击,“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地形篇》);对于敌人和自己出来都不利的地形,敌人虽然引诱,也不要出击。而应设法引诱敌人出来进行攻击,对自己有利。“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地形篇》)如果敌人有重兵把守隘口,就不要攻击,没有重兵把守隘口,就可以攻击。“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地形篇》)敌人占领山地不要仰攻,敌军背靠高地不要正面迎击,“高陵勿向,背丘勿逆。”(《军争篇》)

其次,孙子以“国”为主要攻击目标,有丰富多彩的主张。孙子主张攻“国”要运用多种计谋和多种手段。“全国为上,破国次之”(《谋攻篇》);“毁人之国而非久也”(《谋攻篇》)。“其城可拔,其国可隳。”(《九地篇》)孙子认为,“屈诸侯者以害”(《九变篇》)。贾林注解其说,主张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攻击敌国。“为害之计,理非一途,或诱其贤智,令彼无臣;或遗以奸人,破其政令;或为巧诈,间其君臣;或遗工巧,使其人疲财耗;或馈淫乐,变其风俗;或与美人,惑乱其心。此数事,若能潜运阴谋,密行不泄,皆能害人,使之屈折也。”孙子主张发展国防要充分保持低调,“能而示之不能”(《计篇》)。战争一旦爆发,挟其战力,决胜疆场。

再次,孙子以“心”为主要攻击目标的理论主张,“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军争篇》)。这已成为心理战的经典作战理念,这是破坏敌人心理平衡最好的方式之一。“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军争篇》),运用实力伪装来威慑攻击敌军之心理。

最后,孙子以“器”为主要攻击目标有独特的主张。孙子在《火攻篇》中提出,“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其中,“火辎”和“火库”就是攻“器”理论的最早主张。烧毁敌人的武器装备和烧毁敌人的军需品仓库,孙子选择的这种攻击目标显然在于“器”。时至今日,这种攻“器”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如今所谓的电子战、网络战、信息战,乃至未来的太空卫星战,本质上都是一种以攻“器”为目标的作战行为。

孙子主张攻击目标的选择不仅要有多元性,而且要有灵活性和科学性。孙子从哲理和实战双重层面,阐明攻击目标的选择必须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孙子所以在《虚实篇》中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二、攻击的时间选择具有多元性

孙子认为攻击时间多元性的生成,一方醍来自于敌人。敌人防备懈怠使我有机可乘,或者通过误导敌人造成有机可乘;另一方面是来自于作战方式,比如孙子对水战和火战的攻击时间都有明确的论述。

孙子主张面对强敌,要选择敌人士气最为不利的时刻,或者选取敌人整体实力最为低下之时。这种时间进行攻击敌人,容易增加胜算。如孙子所言,“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军争篇》)唐人杜牧认为,“阳气生于子,成于寅,衰于午,伏于申。凡晨朝,阳气初盛,其来必锐,故须避之;候其衰,伏击之,必胜。”《左传》中曹刿有“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之说,这固然表明了战斗中士气逐渐消耗的趋势。然而,这次作战最终胜利与其说是利用敌军士气的消耗,不如说是曹刿科学合理地选择了攻击时间。这是因为双方都是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双方都在消耗自己的士气,就在于那一方恰到好处地选取最有利的攻击时机。

孙子注重攻击时间选择的科学性。孙子主张攻击时间要善于伪装,选择敌人没有防范准备之时,“近而示之远”(《计篇》)。攻击敌人的日期虽然已经迫近,却让敌人以为尚未来临,甚至于还以为对方根本没有开战之意,使敌人疏于准备,从而使自己有机可乘。在敌人心理懈怠的时候,孙子主张,“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九地篇》)。孙子认为要善于观察理想攻击时间的出现,“以治待乱,以静待哗”(《军争篇》)。尤其是敌人实力达到根本转化的临界点时,要即刻发动攻击。唐人李荃解释是,“伺敌之变,因而乘之。”

孙子主张水战应选择合理的攻击时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行军篇》)“半济”就是孙子认为的理想攻击时间。孙子主张火攻应在“天之燥也”,“风起之日”(《火攻篇》)。在火战当中,孙子认为要根据实际,灵活制定军事攻击时间表。“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攻篇》)在孙子看来,当面对不同作战方式时,甚至有时是同一种作战方式时,自己都要科学地判断,并加以选择开始攻击的时间。

《孙子兵法》词简义赅,内涵丰富。在孙子的作战意识当中,攻击时间的选择是全天候的。以往解读“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军争篇》),更多是从心战层面加以强调心理威慑的重要性。不可忽略的是,这句话还潜藏着另外一个重要信息:春秋时代的孙子对作战的一种客观区分方法。孙子以作战时间作为区分标准,科学地把作战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昼战,一种是夜战。孙子的这种作战区分范畴,显然涵盖了全天候。

在孙子眼里,敌人的整体实力、总体士气并不是均衡不变、始终一致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六韬》也十分注重选择攻击敌人时间。“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孙子兵法》中,孙子正是借助五行学说形象地概括了这种攻击时间和攻击态势的变化,“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虚实篇》)中国古代阴阳家运用五行学说辩证地说明世界万物基本组成及其变化规律。孙子却从中为攻击时间选择的多元性找到了科学理论依据。

三、自身攻击空间的选择具有多元性

孙子重视自身攻击空间的选择,这是因为各种不同的地形,对攻击行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孙子主张,“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地形篇》)。而且,他还认为攻击空间多元性的生成,一方面是来自于敌人有计划地创设;另一方面是来自子自己有意识地创造。

孙子认为,当陷于难以生还的死地时,自己则应勇敢果断地发起攻击,死中求活。何谓死地?孙子有明确的界定,“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九地篇》);“无所往者,死地也”(《九地篇》)。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意味着自身攻击空间已经被动形成。面对敌人创设的这一环境,孙子主张,“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九地篇》);激励士气,“死地则战”(《九地篇》)。与敌人拼死作战,死中求活。

孙子主张作战时要注意选择攻击空间,否则会给自己造成损失,“火发上风,无攻下风”(《火攻篇》)。此外,孙子还主张不要从地势低处向地势高处发起攻击,“战隆无登”(《行军篇》)。唐人杜牧认为,“言敌人在高,我不可自下往高,迎敌人而接战也。”在孙子看来,面对不同的环境,要科学地判断这些环境是否就是自己理想的攻击空间。

孙子主张攻击空间不但要有多元性,而且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主动地创造理想的攻击空间。孙子提出创造理想攻击空间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孙子主张将帅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将自己的部属“投之亡地”、“陷之死地”来主动创造新的攻击空间。这就是孙子所说的,“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九地篇》)。战争时期的游击战就是选择了不同于正规战的攻击空间,把自己的攻击空间选择、定位在敌领区。

孙子认为自身如果有了理想攻击空间,或者理想攻击时间。就可以主动出击,“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虚实篇》)。尤其重要的是,孙子主张打破常识、常规创造出其不意的攻击空间,“迂其途,使人不得虑”(《九地篇》)。“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九地篇》)。合乎孙子这种主张的经典战例有,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出兵远征奥地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德军破坏国际法,从中立国比利时,对英法军队发动攻击。

四、战术手段的选择具有多元性

《孙子兵法》是一部集战术手段之大成的兵学理论经典,它包含有战、谋略战、外交战、武力战、袭击战、心理战、经济战、宣传战、破坏战、间谍战、恐怖战、火战、水战等多种战术选项。这些战术选项为孙子战术手段选择的多元性的最终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

孙子主张通过战来战胜敌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形篇》)。孙子主张通过谋略战来战胜敌人,孙子关于谋略战的主张,集中体现在“上兵伐谋”(《谋攻篇》)。“用兵计谋,为不可测”(《九地篇》)。孙子主张通过外交战来战胜敌人,利用外交手段,尽量加强自己的力量,削弱敌方的力量,使敌人屈服。孙子的外交战主张有,“其次伐交”(《谋攻篇》),“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军争篇》)。一定要设法防止第三国变成敌国,所谓“衢地合交”(《九变篇》)。孙子在用谋胜敌的同时,也不排斥武力战。诚如孙子所说,“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谋攻篇》),“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虚实篇》)。孙子主张通过袭击战来战胜敌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计篇》)。孙子主张通过心理战来战胜敌人。“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军争篇》)。孙子主张通过经济战来战胜敌人,“因粮于敌”(《作战篇》);“掠于饶野,三军足食”(《九地篇》)。这是一种掠夺式的经济战。“以饱待饥”(《军争篇》)是一种通过封锁式经济战来达到胜利的目的。此外,杨杰认为,“孙子的经济政策,不但要充分利用敌国的战争资源,而且还更进一步利用俘虏和战利品,用重赏去鼓励将士们奋勇作战,在战场上展开争取俘虏和战利品的竞赛运动。”孙子主张通过宣传战来战胜敌人,“乱而取之”(《计篇》),通过宣传使敌人内部发生冲突与混乱。孙子主张通过破坏战来战胜敌人,“二曰火积”,“四曰火库”(《火攻篇》)就是破坏战的具体战法,有计划地毁坏敌人的重要原料来源和设备。孙子主张通过间谍战来战胜敌人,“用间有五:有因问,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用间篇》)。孙子主张通过恐怖战来战胜敌人,孙子在《用间篇》指出,“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从内容主旨,显然是孙子关于使用间谍经验的悉心总结,但是同时言辞之中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人之所欲杀”,那就是不排除使用一些恐怖手段,刺杀敌方一些关键人物,这样做是为扫除战争道路上的障碍。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曾采纳李斯的建议,“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这种刺杀手段的使用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恐怖战。孙子主张通过火战来战胜敌人,“以火佐攻者明”(《火攻篇》)。孙子主张通过水战来战胜敌人,“以水佐攻者强”(《火攻篇》)。孙子主张通过水战,来阻断敌人的联络,使敌军部队孤立无援,甚至水淹敌军。

尤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篇》),虽然历来是家、军事家所追求用兵的最高境界,但是。在孙子眼中,从不排斥战争的手段。而且,孙子一向主张,“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谋攻篇》)。这里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孙子对这些战术选项固然有高下之分,但在孙子看来,任何一项战术手段都不是万能的,不因为高明的战术选项而排斥其他战术选项。任何一种战术选项都不是唯一的致胜战术选项。孙子实际主张的这些致胜战术选项,不仅单独可以使用,而且也可以叠加使用。孙子实际真正所推祟的战术最高境界者是“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孙子这里尊奉因敌善变者为神明,不能不令人惊咤!

五、结语

总而言之,孙子在其所著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当中,极力倡导“应形于无穷”(《虚实篇》)的多元致胜战术思维,讲求致胜不拘泥于任何一种战术思维。孙子从来没有把致胜战术锁定在任何一种战术思维之上。孙子的这种多元致胜战术思维集中体现在攻击目标、攻击时间、攻击空间、攻击手段讲求选择的多元性和科学性。这是因为不同的攻击目标、不同的攻击时问、不同的攻击空间、不同的攻击手段的选择与其组合,必然会引发不同的攻击效果。因此,《孙子兵法》蕴涵的多元致胜战术思维的最高境界应是:最佳攻击目标+最佳攻击时间+最佳攻击空间+最佳攻击手段。孙子的这种多元致胜战术思维对于当今时代的斗争格局,仍然有着现实的启迪意义。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马鞍山市接替产业选择研究_地方战略论文 第五篇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主成分

1 前言

本文运用主成分方法在众多备选产业中选择接替产业,再根据马鞍山市的实际情况及区域发展状况来探讨马鞍山市接替产业的发展前景,也为其他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的选择提供借鉴和依据。

2 接替产业选择的标准

2.1 反映产业关联度的标准

赫希曼提出了产业关联效应,即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用感应度系数表示前向关联效应,是指一个产业为多少其他产业生产提品;用影响力系数表示后向关联效应,是指一个产业生产需要多少其它产业为它提品。在进行产业选择中,首先应当发展那些关联强度较大的产业,即影响和受其他产业带动的产业,继而促进整体经济增长。这两个指标可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出来,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感应度系数。

即某产业横行逆阵系数的平均值除以全部产业横行逆阵系数平均值的平均。若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则表明该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在全部产业中在平均水平之上,反之,则在平均水平之下。

(2)影响力系数。

即某产业纵列逆阵系数的平均值除以全部产业纵列逆阵系数平均值的平均。若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则表明该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在全部产业中在平均水平之上,反之,则在平均水平之下。wwW.0519news.com

2.2 反映市场需求的标准

市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产业的发展,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收入弹性较大的产业可以创造更广阔的市场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某种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增加率之比,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的产业增长速度大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应该选择收入弹性较大的产业。其公式为:

其中δqiqi为i产业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为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

2.3 反映比较优势的标准

在一个区域内,一个地区应发展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与其他地区的相同产业相比有较强的竞争力,不仅产业的规模大,还要在整个区域内的相对规模大,这样的接替产业才能在地区的产业发展中起到带动作用。本文用区位商和比较劳动生产率来表示产业的比较优势。

(1)区位商。

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指一个地区特定产业的产值占该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与全省或全国该特定产业产值占全省或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之间的比值,一般认为产业区位商值大于1,表示该产业专业化程度高于全国,生产的产品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有多余的产品;区位商值等于1,表示该产业专业化水平与全国相当,基本自给自足;区位商值小于1,表示该产业专业化水平低,不适合做接替产业。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sij为j地区gij产业的区位商,gij为i地区j产业的产业增加值,gi为i地区全部产业的增加值,gj为全国产业的增加值,g为全国产业增加值总额。

(2)比较劳动生产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地区各产业产值与各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它反映了产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水平的高低。若其值大于1,说明该产业生产率高于全国全部产业劳动力生产率,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其计算公式为:

rij为i地区j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gij为i地区j产业的产业增加值,lij为i地区j产业的劳动力从业人数,为全国全部产业的增加值,为全国全部产业的劳动力从业人数。

(3)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是某地区该产业销售收入与全国同产业销售总收入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nij=(mij/mj)×100%。

其中,nij为i地区j产业的市场占有率,mij为i地区j产业的销售收入,mj全国j产业的销售收入。

2.4 反映经济效益的标准

从产业盈利能力和对经济贡献度两个方面来产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选择了总产值,成本费用利润率,产值利税率这三个指标来反映实际情况。

(1)总产值。

用tij表示i地区j产业的总产值。

(2)成本费用利润率。

其公式:某产业利润总额/该产业成本费用总额。

(3)产值利税率。

这个指标直接关系到对整个城市的经济贡献,其公式:某产业利税总额/该产业总产值。

2.5 反映技术进步的标准

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是产业发展的保证,技术进步快、技术水平高的产业将来可能成为接替产业,由于技术进步很难有具体指标表示,本文用生产率上升率代替。其计算公式为:

γ=(α2/α1-1)×100%。

其中,γ为生产率上升率,α2为报告期生产率,α1为基期生产率。

2.6 反映就业能力的标准

资源型产业的衰退将导致大量失业,社会就业压力变大,就业吸纳率表明单位产值产生的就业量,这个指标简介反映了该产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能力。

其公式:某产业年平均就业人数/该产业总产值。

2.7 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资源型城市的接替产业应注重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本文用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表示。

3 马鞍山市接替产业选择的实证

3.1 评价指标选择

根据马鞍山实际经济发展情况,本文选出了14个产业作为备选产业。鉴于马鞍山没有《投入产出表》,所以指标体系中将不选入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最终,本文选择了10个指标,包括:x1需求收入弹性,x2区位商,x3比较劳动生产率,x4市场占有率,x5总产值,x6成本费用利润率,x7产值利税率,x8生产率上升率,x9就业吸纳率,x10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所有指标数据是根据《马鞍山统计年鉴20xx》、《中国统计年鉴20xx》计算而得。

(1)利用spss16.0软件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得出相关系数矩阵。

(2)根据方差累积贡献率大于80%的原则提取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2.863%,符合要求。

(3)根据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写出主成分的表达式。

主成分表达式:

3.2 马鞍山接替产业选择

从排序结果看,钢铁产业、电力能源、造纸及纸制品、食品制造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个别产业排名有些偏差,可能导致的原因是20xx年金融危机后,该产业的正常生产还没得到完全恢复;受到数据有限性的限制,选择的指标不能充分反映产业的现状。最后,充分考虑到马鞍山市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排除钢铁行业,选择电力能源、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制造业为马鞍山市的接替产业。

4 马鞍山接替产业发展前景

目前马鞍山的电力能源产业中的重点企业主要有万能达发电公司、皖能马鞍山发电公司和当涂大唐电力公司。相对于周边地区的电力能源产业,马鞍山市的主要产业优势在于:一是具有良好的煤炭资源供给和运输条件,产业发展的成本较低;二是企业规模较大,市场集中度高;三是在“皖电东送”中具有独特区位优势。随着安徽电力能源的多元化发展,马鞍山的电力能源产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需要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扩大规模,发展新型电力能源,改变电力能源结构单一的现状。

造纸印刷业是马鞍山的传统优势产业,从发展趋势看,造纸工业因其发展空间极为广阔,潜力巨大。马鞍山造纸印刷工业发展迅速,行业技术和装备有了明显提高,山鹰纸业产量和经济效益自“八五”以来连续多年居安徽同行业第一位,并在国内纸板生产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安徽省看,合肥在该产业发展较好。从长三角看,造纸业是浙江的支柱产业之一,江苏发展迅速。面对竞争,必须解决规模不够大、产品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加快发展。

马鞍山具备良好的食品制造产业基础,现拥有蒙牛乳业、雨润肉食品、达利食品、青岛啤酒等一批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制造业的品牌效应和产业集聚初步形成,马鞍山利用自身的食品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着力发展食品制造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马鞍山食品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包括:一是食品制造业的原材料比较丰富;二是部分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品牌;三是企业加速集聚,数量和规模迅猛增加。从长三角看,食品制造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但高精加工和高附加值食品不多,规模相对小。

以“宋人为法乳”的顾太清词_历史论文 第六篇

关键词:顾太清;周邦彦;姜夔;李清照;常州词派

顾太清(1799-1877)是清代与纳兰性德(字容若)齐名的满族女词人,有“男有成容若,女有太清春”之称。词学家况周颐谓太清词“朴实言情,宋人法乳”,“纯乎宋人法乳,故能不烦洗伐,绝无一毫纤艳涉其笔端”,指出了太清词以宋人词为法乳的特点。“法乳”一词,出自佛教,《涅槃经·如来性品》云:“饮我法乳,长养法身。”“法乳”比喻佛法,谓佛法如乳汁哺育众生。况周颐指出太清词以宋人词为法乳,意谓宋人词像乳汁一样哺育太清作词,也就是说太清填词主要师法宋人,主要汲取宋人词作的养分。顾太清有《既选(宋词>三卷,遂以词中七言句集为三十九绝句》、《前年既选<宋词>,集选中旬得三十九截句,今掇其余复成三十五首》二诗,可知太清早年曾编选《宋词》3卷,并集所选宋词中的七言句为74首绝句,说明太清曾有意广泛学习宋人之词。在顾太清的词中,有和柳永、黄庭坚、周邦彦、李清照、周紫芝、张元干、张孝祥、姜夔、吴文英等人的和韵词,这也是学习宋词的一种方式。WWW.0519news.CoM在众多的宋代词人中,顾太清主要师法的是周邦彦(字美成,号居士)、姜夔(号白石道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等人,正如况周颐所指出:“太清词得力于周,旁参白石之清隽,深稳沉着,不琢不率,极合倚声消息。”

况周颐谓太清词“得力于周”,主要指得力于周邦彦词的艺术技巧。陈匪石《声执·宋词举》云:“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一集,几擅其全。”的确,在词史上,周邦彦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新的东西,但却在艺术形式和技巧方面有出色贡献,是一个集大成者。词广采众美,风格典雅精工;善于铺叙而且结构曲折深婉;特别重视声律、章法、句法和语言。太清词在声律和章法结构方面承袭不太明显,但在师法其融化前人诗句人词、以景结情和雅语俗语兼用等方面却非常突出。

张炎《词源》云:“美成负一代词名,所作之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美成词只当看他浑成处,于软媚中有气魄,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沈义父《乐府指迷》也谓周邦彦“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周邦彦善采唐人诗句入词,与全词意境融合一体,显得“浑成”、“浑厚”,也就是周济所说“还之浑化”的“浑化”,指章法严谨,浑然一体,结构上不见人工斧凿堆砌之痕,具有完整、和谐的气象和韵致。典型的例子是其《西河·金陵》,咏南朝史事,化用唐人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以及古乐府《莫愁乐》诸诗的句意,极大地丰富了词的内涵,而又流贯自然,浑然天成,没有琐碎拼凑的痕迹。再如《瑞龙吟·春景》“定巢燕子,归来旧处”两句化用杜甫《堂成》“频来语燕定新巢”,“前度刘郎重到”一句化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前度刘郎今又来”,“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两句化用杜牧《杜秋娘诗》事,“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两句化用李商隐《柳枝》诗事,“东城闲步”一句用杜牧《张好好诗》事,“事与孤鸿去”一句直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中的“事与孤鸿去”,等等。周邦彦词化用唐人诗句,铸为词中新的意境,既显出博学精巧,又使词格调天成,厚重典雅,含蓄蕴藉。

以满族人身份学习填词,大多师法唐宋词人。周邦彦“为词家之冠”,“集词学之大成”,顾太清以周邦彦为师,仿效其融化唐人诗句入词。这可谓一举两得,既学习了唐诗,又练习了填词。在太清词中,融化唐人诗句、意境的词不少。如其《浪淘沙·登香山望昆明湖》上片“碧瓦指离宫,楼阁飞崇。遥看草色有元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烟柳空潆”,就化用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其《金缕曲·题姚珊珊小像》的“何处春风面?画图中、云鬟倭髫,羽衣轻软。似有游魂招不得,难写寸心幽怨。丝不尽、春蚕在茧”,就化用了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的“画图省识春风面”、李贺《致酒行》中的“我有迷魂招不得”、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等诗句。其《桂殿秋·题画》一词“清露下,月明中,凤凰栖老碧梧桐。吹箫仙子凌风去,十二楼台花自红”,就化用了杜甫《秋兴八首》其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两句。顾太清这些化用唐人诗句的词,不露痕迹,自然贴切,韵致和谐,气象浑成。

张炎《词源》认为作词“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而沈义父《乐府指迷》明确指出周邦彦词以景结情,韵味悠长:“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如之‘断肠院落,一帘风絮’,又‘掩重关,遍城钟鼓’之类是也。”的确,周邦彦词特别善于以景收结,具有文人所推崇的含蓄蕴藉、回味无穷的效果。如《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上片写初夏朝阳下的新荷,下片写思归及归梦,而结尾两句以景结情,写梦中与小伙伴们驾着小船,荡入荷花深处的情景,景象极美,又情思悠长,韵味隽永。

太清借鉴周邦彦词以景结情的手法,结句大多情寓景中,意余象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如《金风玉露相逢曲》:“寒烟罥树,凉风吹面,云外尖峰屏列。相期不负雨中游,恍若是、山阴冒雪。东窗望远,西窗望远,一片秋光清绝。敲诗把酒晚晴初,卧夕照、残碑断碣。”词写中秋后一日,太清与女友游八宝山,尽管凉风细雨,但她们饮酒赋诗,游兴颇浓;然而,傍晚时分,雨后天晴,夕阳却照着荒草中的残碑断碣,萧条苍凉的景象引发了伤感凄凉的情绪,寄意深沉,意味悠长,颇有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气象。此外,像《鹧鸪天·上巳同夫子游丰台》的结句“夕阳影里双飞蝶,相逐东风下菜田”,《山亭宴·立秋》的结句“清梦醒来时,一点残灯袅”,都用的是以景结情的手法。

周邦彦的词雅语俗语兼用,自然浑成,精致工巧。如《红窗迥》:“几日来、真个醉。不知道、窗外乱红,已深半指。花影被风摇碎,拥春酲乍起。”词中既有浅近的口语,又有典雅的语言,融为一体,自然妥帖。顾太清仿效周邦彦,在运用典雅语言的同时,也运用浅俗的口语。如《江城子·记梦》上片:“烟笼寒水月笼沙,泛灵槎,访仙家。一路清溪双桨破烟划。才过小桥风景变,明月下,见梅花。”

夏敬观《手评乐章集》云:“耆卿多平铺直叙,特变其法,一篇之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夏氏指出周邦彦的慢词变柳永的直叙为曲叙,结构纡徐曲折,繁复多变。顾太清也作了不少慢词,但却没有刻意仿效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她的慢词多用平铺直叙的笔法,结构也不繁复曲折。作为一位满族女词人,灵秀聪慧的顾太清主要还是通过直接之感发写词抒情,而不太注重周邦彦那样的人工布置与思力安排。

顾太清作词师法周邦彦,形成了其词典雅精丽的风格。周邦彦的词,含蓄蕴藉,浑厚和雅,具有写恋情而不浮艳、赋离愁而不轻俗的和雅品格。顾太清的《惜花春起早·本意》,被况周颐称为“直入之室,闺秀中不能有二”。词云:“晓禽鸣,透纱窗、黯黯淡淡花影。小楼昨宵听尽夜雨,为着花事惊醒。千红万紫,生怕他、随风不定。便匆匆、自启绣帘看,寻遍芳径。阶前细草潆茸,承宿露涓涓,香土微泞。今番为花起早,更不惜、缕金鞋冷。雕栏画槛,归去来、闲庭幽静。卖花声、趁东风,恰恰催人临镜。”所谓“直入之室”,就是指具有周邦彦词含蓄蕴藉、典雅浑成的风格。顾太清这首词写词调本意即“惜花春起早”,其辞劲健,其情婉约,“深稳沉着”,“绝无一毫纤艳涉其笔端”,摆脱了清代词坛的纤弱浮艳之习,也超越了一般闺秀词的“小慧”和“纤佻”,境界浑成,具有一种整体美。

顾太清师法周邦彦熔铸唐人诗句入词,显示出深厚的汉文化修养,形成了雅致工巧的特色;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余意不尽,韵味悠长;兼用雅语和俗语,既精美雅洁又清新朴素。如果说周邦彦的词浑厚和雅、曲折深远,那么顾太清的词则雅致浑成、幽隐蕴藉。

况周颐谓太清词“旁参白石之清隽”,指顾太清学习姜夔词的清空骚雅,形成了自己格高意远、清刚淡雅的词风。姜夔的词,清空之中带有一种刚劲峻洁之气,正如郭唐所评:“一洗华靡,独标清绮,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入其境者,疑有仙灵,闻其声者,人人自远。”他以清刚劲健之笔和淡雅素净的语言,描写文人士大夫高洁清雅的意趣,很少有世俗的香艳繁杂,也很少有壮怀激烈的情怀,具有言外之意和空灵的神韵。如《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用波荡冷月的清寂夜景,衬托出“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黍离之悲。姜夔尤擅写梅,善于突出梅的香冷神韵,以表现高士孤洁清逸的风神。如《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用健笔写幽情,意清句隽,古雅峭拔。

顾太清也学姜夔用健笔写幽情,有清刚峭拔的神韵。如《广寒秋》写清冷幽静的境界:“禅房寂静,苍苔浓厚,冷澹斜阳阴里。去年曾到又重来,正幽径、黄花开矣。冷风轻扬,旃檀香霭,悦可众心欢喜。一杯清茗话西窗,渐薄暮,钟声初起。”太清写梅也效法姜夔,遗其形貌,摄取神理,突出其韵胜和格高。如《被花恼》:“疏枝老干自横斜,开满冷花冰蕊。”又如《柳梢青》:“冰姿不同凡葩。照流水、清心自夸。冷澹花光,朦胧月影,深院谁家?”太清师法姜夔,所填和韵词不少,如《念奴娇·和姜白石》、《凄凉犯·咏残荷,用姜白石韵》、《暗香·谢云姜妹画梅团扇,次姜白石韵》,多有白石词朴素雅洁、清刚冷峻的格调。顾太清作词学习姜夔的清空骚雅,使自己的词摆脱了浅薄俚俗和浮艳软媚,也没有豪放粗率,形成了格高意远、醇雅清灵的风格。

除了师法周、姜白石,顾太清还学习、借鉴李清照词的语言,形成典雅清丽的语言特色。作为女词人,顾太清对李清照特别倾慕,不仅因为李清照的才华和词名,而且还因其夫妇闺阁酬唱的伉俪深情。顾太清和丈夫奕绘琴瑟和谐,经常诗词唱和。太清字子春,道号太清,词集名《东海渔歌》;奕绘字子章,道号太素,词集名《南谷樵唱》。二人字号和词集名都是配对的,可见兴趣相投,感情深厚。顾太清有和李清照的《念奴娇》(萧条庭院)一词而作的《壶中天慢·和李清照(漱玉词>》,还作有《金缕曲·芸台相国以宋本赵氏<金石录>嘱题》一词,“芸台相国”即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曾任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故称相国。赵氏即赵明诚。顾太清在词中称扬“易安夫妻皆好古,夏鼎商彝细考。聚绝世,人间奇宝”;称赞阮元搜集校订赵明诚《金石录》“前人物,后人保,芸台相国亲搜校”;特别赞赏阮元为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之事辩解:“赖有先生为昭雪,算生平、特记伊人老。千古案,平翻了。”

李清照词语言的突出特点是造语新奇,善用叠字,雅语与俗语兼用,清新淡雅又通俗易晓,具有自然清丽之美。顾太清的词明显师法李清照词的语言特点。李清照作词工于造语,极为人们称誉。王士祯就说:“‘绿肥红瘦’、‘宠柳娇花’,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胡仔也谓“绿肥红瘦”,“此语甚新”。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四字,“绿”、“红”以色代物,已极新巧,又以口语“肥”、“瘦”状之,写出了花叶经过风吹雨打后的不同形状、色彩和数量,极富立体感。此外,《念奴娇》中的“宠柳娇花”,《醉花阴》中的“人比黄花瘦”,也是造语新奇的词句。顾太清非常喜欢这些新颖工巧的词句,词中有明显的效仿。如《满江红·和张元干<芦川词>》中的“绿惨红愁”,《蟾宫曲·立春》中的“柳宠花娇”,《壶中天慢·和李清照(漱玉词>》中的“柳悴花憔”,《阳台路》中的“柳憨花暖”等等。

李清照作词善用叠字,以加强感情的渲染,其《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叠字运用,最为人们称道。吴灏《历朝名媛诗词》云:“其连下十四叠字也,此却不是难处,因调名《声声慢》,而刻意播弄之耳。其佳处在后又下了‘点点滴滴’四字,与前照应有法,不是草草落句……词家少有。”况周颐《漱玉词笺》引《玉梅词隐》云:“《漱玉词》屡用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最为奇创。又‘庭院深深深几许’,又‘更挼残蕊,更燃余香,更得些时’,又‘此情此恨,此际拟托行人,问东君’,又‘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叠法各异,每叠必佳,皆是天籁,肆口而成,非作意为之也。”顾太清对李清照作词善用叠字颇感兴趣,虽然词中没有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样的叠字,但有意仿效“更挼残蕊,更燃余香,更得些时”这样的叠字却不少。如《喝火令·戊申新秋望日偶成》中的“恼煞喓喓,恼煞搅人眠,恼煞几重花影”,《喝火令·己亥惊蛰后一日》中的“一路琼瑶,一路没车痕,一路远山近树,妆点玉乾坤”,《太常引·玉簪》中的“碧云院宇,碧纱窗户,碧水更清柔”等等。

李清照作词也像周邦彦既善用典雅的语言,又善用浅近的俗语。尽管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词的语言要典雅浑成,但在作词时也兼用浅近生动的语言。她常把典雅的语言用得自然,把浅俗的语言用得雅致,两者相融,别有风致。像《转调满庭芳》开头三句“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就很雅致;结尾三句“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就很浅俗。其《声声慢》中也有很多浅俗的语句,彭孙通《金粟词话》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顾太清也有意学习、师法李清照的典雅和浅近的语言兼用。如《白苹香·赠闻诗室女士钱淑琬》中“见面犹如旧识,知名久矣重逢。一湖秋水簇芙蓉,玉树幽兰相共”四句,前两句的浅俗和后两句的雅致融合一体。又如《江城梅花引·雨中接云姜信》:“故人千里寄书来。快些开,慢些开,不知书中安否费疑猜。别后炎凉时序改,江南北,动离愁,自徘徊。”这首词的语言,浅易,自然明快,化俗为雅,具有朴素淡雅、自然清新之美。

顾太清学习李清照词的造语新奇,模仿痕迹较重,像“绿惨红愁”、“柳憨花暖”等词语,也难说就新颖生动,别具一格;然而她学习李清照运用叠字,却显得自然流畅,特别是没有硬套其“寻寻觅觅”的叠法而流于像乔吉《天净沙》那样的东施效颦,是较为明智的;学习李清照词的雅语俗语兼用,不仅使词的语言雅致清新,而且使词的语言既具有典雅的文人趣味,又具有生活气息。

顾太清作词,广采博取,既学习周邦彦的典雅精工,又师法姜夔的清空醇雅,也借鉴李清照词的语言特点,但她不是盲目崇古,而是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典雅清丽、深幽蕴藉的风格。所以况周颐还说顾太清的词“不琢不率,极合倚声消息”,也就是说她作词不雕琢,不受束缚,掌握了填词的奥妙。顾太清作词以宋人词为法乳,既受到当时词坛词学主张的影响,又与她的身份性情、审美情趣相关。

顾太清一生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她学词、填词之时,正是浙西词派逐渐衰落而常州词派兴起并主盟词坛之时,常州词派标举周邦彦为词之“集大成者”以及浙西词派推崇姜夔、张炎的清空醇雅,都深刻地影响了她的词学观念和填词。

从南宋到清末,周邦彦一直是历代词学推崇的典范。在明代最为流行的《草堂诗余》中,周邦彦的词被收入的数量最多,也最受尊崇。清初的浙西词派,“家白石而户玉田,以清空骚雅为归”,但也不排斥周邦彦,其创始人朱彝尊就说:“钱塘之周邦彦、孙惟信、张炎……此浙西之最著者也。”其中期领袖厉鹗也称词“婉约隐秀,律吕谐协,为倚声家所宗”。清代中叶,由于常州词派的大力推崇,周邦彦成为学词的最高境界。其创始人张惠言在《词选序》中指出“宋之词家,号为极盛”,而周邦彦等八人“渊渊乎文有其质”;此派的理论中坚周济“将周邦彦作为所标举的‘宋四家’之首,在《序论》中给予了‘集大成者’的极高评价,并主张‘问途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之浑化’。周济之后,周邦彦就成为常州词派所标举的旗帜”。常州词派后期的陈廷焯也极力推尊周邦彦:“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周邦彦被称为“大宗”、“巨擘”、“集大成”,主要是就其写作功力方面的成就而言,即在技巧功力方面的博大精深。就整个词史的演进来看,如果要从两宋芸芸之作中推选出一位如杜甫之“转益多师”,能在技巧功力方面集前人之大成,而又以其精深博大为后世开出无限法门的作者,则诚如王国维在《先生遗事》中所说“北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迨先生”,“两宋之间,一人而已”。顾太清作为一个满族词人,要学习汉族文化的填词,就得选一位技巧方法集大成而又有门径可人的词家师法,而恰恰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下字运意,皆有法度”,追随者有门径可人,“作词者多效其体制”,顾太清理所当然地选择他作为师法的对象。

尽管顾太清作词效法周邦彦,但并不是说她完全受常州词派的影响,她广泛学习,不论派别,也认可、接受浙西词派推尊姜夔、张炎的主张。浙西词派是清代词坛的重要词派,历康、雍、乾、嘉、道数朝,直至常州词派兴起之后仍有势力,影响时间最长,也最为深远。浙西词派推崇姜夔、张炎词的雅正、合律,是要以姜、张的醇雅医治当时词坛题材内容的庸鄙俚俗和手法风格的浅陋平俗。朱彝尊的《词综·发凡》指出“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而且姜夔“填词最雅”。汪森《词综序》也说:“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浙西词派还把姜、张的清雅词风列为与婉约绵丽、豪放粗犷并列的三种词风,汪沆《耔香堂词序》引厉鹗的话说:“豪放者失之粗厉,香艳者失之纤亵。惟有宋姜白石、张玉田诸君,雅正,为词律之极则。”从此,以姜、张为代表的第三词派为治词者所普遍接受,甚至推尊为正宗,王鸣盛就说:“北宋词人原只有艳冶、豪荡两派。自姜夔、张炎、周密、王沂孙方开清空一派,五百年以来,以此为正宗。”浙西词派推尊姜夔、张炎的清雅词风,极为符合太清的身份性情和审美情趣。顾太清是雍正、乾隆两朝重臣鄂尔泰的侄重孙女,祖父鄂昌官至甘肃巡抚,虽然后来家道衰落,但太清26岁即成为乾隆五阿哥永琪之孙贝勒奕绘的侧室。除了身份地位的尊贵,顾太清还具有文雅的性情和素朴、雅致的审美情趣。她不喜欢艳冶俚俗,而欣赏清新淡雅,其《金缕曲·咏白海棠》云:“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南乡子·咏瑞香》云:“懒与凡葩争艳冶,清新。”《古春慢·题竹溪老人<墨牡丹画册>》云:“洗铅华、扫俗态,澹妆别样娴雅。”因而她也不喜欢华靡艳丽的词风,她称赞刘季湘的《海棠巢乐府》“叠雪裁冰词绝妙,不共吹花嚼蕊”,所谓“不共吹花嚼蕊”,就是不同于轻浮华靡的词风。因此她作词不会去追求华丽艳冶的词风,也没有追随粗豪雄放的词人,在她和韵的宋代词人中,就没有和过豪放词人苏轼、辛弃疾的词,虽然追和过豪放派词人张元干、张孝祥的词,但也不是和的豪放词。所以,在艳冶、豪放、清雅三类词风中,顾太清很自然地选择师法姜夔、张炎的清雅词风,尤其是姜夔意境幽远、格高韵清的风格。

顾太清钦羡李清照,学习其词,也与其生平经历、性情等方面有关。李清照极有才华,能诗善词,会赏金石书画,婚后生活美满,崇尚典雅,反对艳冶俚俗,但丈夫早死,又遭受靖康之难,晚年漂泊流离;顾太清也多才多艺,不但能诗善词,还写有戏曲小说,对书画也有极高的鉴赏能力,丈夫也是英年早逝,被婆家赶出赁屋而居。她仰慕李清照,仿效其词的语言,就是情理中的事。

顾太清以宋人词为法乳,学习、师法周邦彦、姜夔、李清照作词,体现了清代中叶满族人学习汉族文化填词的特点。清代初期,满族入主中原不久,由于初学汉族文化,满族人填词不像汉族词人那样注重声韵格律、章法句法以及艺术表现,而是纯任自然,凭借直接感发写词,词风真切自然。如纳兰性德的词,赵函《纳兰词序》就说:“非其学胜也,其天趣胜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也谓:“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人中原,未染汉人习气,故能真切如此。”清代中期,满族人学习汉族文化广泛深入,文化素养提高,满族词人增多,填词逐渐注重艺术表现,重视风格的多样化。顾太清就特别注重学习宋代周邦彦、姜夔、李清照等格律词家,师法他们的手法、语言和风格,融会创新,形成自己淳雅精丽、幽隐蕴藉的词风。

基于主成分法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评价_地方战略论文 第七篇

关键词:主成分法 区域经济 主导产业

区域产业结构功能分类理论认为,根据各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和方式,以及各产业在区域产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区域产业结构系统可分解组合为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三类(见图1),构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区域三环同心圆产业结构模式(见图2)。主导产业具有生产规模大、产业关联效应强特点,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主导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带动区域其他产业发展。本文以湖北省随州市为个案,采用主成分法就区域主导专业选择进行定量测度。

方法选取、模型构建和指标设计

(一)方法选取

目前,学术界关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评价研究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苏文才,1990;刘克利、彭水军,20xx;张明举,20xx;党耀国,20xx;李晓兵,20xx;赵成柏,20xx;柏昊,20xx)。www.0519news.COM

研究工作的关键步骤为:一是设计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选取合适的方法,以构建评价模型。以往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多集中在经济效益与效率、产业关联、产业规模、技术进步、比较优势、社会就业等方面,评价指标主要有需求收入弹性、劳动生产率上升率、比较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产业推动系数、产业带动系数、区位熵、综合就业系数等;在新型工业化道路模式的导向下,又新增了产业构成、信息化程度、研发强度、废弃物排放、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创汇代价比、出口规模、出口依存度等评价指标。

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指标设计及模型运算方面大致相同,但在指标权重确定(即模型构建方法)上存在区别。学术界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聚类法、德尔菲法、层次法(ahp)、主成分法、熵值法、直接主观赋值等。

实证研究对比表明,如果样本数据完整,那么嫡值法运用可信度较高;如果缺乏样本数据,那么应采用层次法(ahp),可信度高于德尔菲法;如果样本中含有大量的模糊数据,且同一层次指标个数较多,那么应先采用模糊聚类法分类,再用层次法(ahp)分别做各个子类的权重。

以上方法都是多指标体系评价,使用多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单项指标的局限性,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但这些多指标体系中很多指标之间又彼此相关。同时,如果人为地确定权重,简单地加权合成,会导致对某一因素过高或过低的估计,使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反映产业评价的真实情况。主成分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原来较多的指标尽可能压缩、降维并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资料信息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

在数据完整可得、软件(spss)及方法成熟的条件下,主成分法相比其他方法显得更加科学、客观,评价结果也更加接近真实情况。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法评价随州市主导产业。

(二)模型构建

设原始变量为xj=(x1j,x2j,k,xn,j),对x作正交变换,令y=ωx,其中ω为主成分交换矩阵,y为主成分向量,且各分量y=(y1,y2,k,yk)互不相关。k为模型主成分的个数,n为原始变量的评价指标个数,k通常比n小。这样新构造的模型就可以从y的主分量中选择主要成分,剔除对经济过程影响微弱的部分,克服多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实现降维目的。

先根据多指标间相关系数,分别求出各主成分表达式;再以每个主成分量yi的方差贡献率αi作为权数,构建综合评价模型。

fkj为j产业第k个主成分得分值,即ykj;ωik表示 j 产业的第i个指标与第k个主成分因子的相关系数,ω为主成分交换矩阵;表示第 j 产业在第 i 指标上的标准化值,i=1,2,……,12(本文选取12个指标);j=1,2,……,32(本文选取32个产业);k为选取的主成份个数,k小于n; fj为j产业综合得分;αk为第 k 个主成分对综合得分的贡献率,也即综合得分模型中的权重,一般采,为第 k 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根据上述模型,就可以分别对每一产业做综合得分计算,并排名、评价。

(三)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本文对随州市32个产业(包括25个第二产业行业部门,7个第三产业行业部门)采用12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感应度系数(x1)、影响力系数(x2)、需求收入弹性(x3)、比较劳动生产率(x4)、区位熵(x5)、市场占有率(x6)、产值比重(x7)、出口依存度(x8)、利税贡献率(x9)、产业贡献率(x10)、创新综合系数(x11)及就业吸纳率(x12)。评价总体为32个产业,每个样本测得xj=(x1j,x2j,k,x12,j)个指标数据,即j产业在12个指标上的数值。其中,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分别采用湖北省20xx年产业感应度系数及影响力系数代替;需求收入弹性=i产业的同期销售值增长率/该地区同期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比较劳动生产率=i产业产值占该区域总产值的份额/i产业劳动力占该区域社会总劳动力的份额;区位熵=(该地区i产业同期生产总值/该地区同期生产总值)/(全国i产业同期生产总值/全国同期生产总值);市场占有率=该地区i产业同期工业增加值/全国i产业同期工业增加值;产值比重=i产业同期工业增加值/该地区同期gdp;出口依存度=i产业同期的产品出口额/该产业同期的生产总额;利税贡献率=i产业同期利润总额/该地区同期利税总额;产业贡献率=i产业同期的工业增加值/该地区gdp;创新综合系数=(i产业同期的新产品总值/该产业同期的工业增加值总额+i产业同期的r&d支出/该地区总的r&d支出)/2;就业吸纳率=i产业从业人员/该产业总产值。

数据来源和测算

本文采用的数据整理自《随州五年(2000-20xx)》、《随州统计年鉴(20xx)》及《湖北省20xx年投入产出表》。

首先利用spss 13.0软件,计算出样本内部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 1)。

由表1可知,就业吸纳率与比较劳动生产率的相关系数为-0.582,区位熵与市场占有率的相关系数为0.966,产值比重与利税贡献率的相关系数为0.519,产值比重与与产业贡献率的相关系数为0.722。涉及较大相关程度的原指标达7个,占原12个指标比重超过58.3%,说明采用原有12个指标衡量和评价主导产业存在不合理,需要剔除部分指标。通过kmo and bartlett's test检验,可采用主成分法评价随州市主导产业。

主成分结果(见表2)表明,选取4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达69.093%,虽未达到80%,但足够代表原样本。此外,相似度表明,选取的主成分代表性较好。可见,本样本中选用4个主成分因子已能充分地反映各备选主导产业的综合水平。

选取前4个主成分作进一步,得出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并运用正交旋转法,经过6次旋转,得到旋转后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

利用求出的主成分系数得分矩阵,可得到各主成分的表达公式;结合表2中各主成分对综合得分的贡献率,求出相应权重;并进一步求出综合评价模型如下。

f=0.099x1'+0.1211x2'+0.068x3'+0.088x4'+0.091x5'+0.089x6'+0.133x7'+0.01x8'+0.053x9'+0.148x10'-0.003x11' -0.085x12'

使用spss 13.0软件,输入数据,得到各产业的综合得分及排名(见表4)。

结论

(一)未来应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

随州市现有产业的排序结果为:第一方阵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建筑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第二方阵为烟草制品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第三方阵为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

根据随州市“十一五”规划,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纺织服装和轻工食品等产业为目前随州市五大支柱产业,风机制造和新材料产业为预备重点扶持的潜导产业。这说明本文基于主成分法的评价结果是有效的。

可见,作为第一方阵的以新型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等)、高技术及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业(粮食深加工、肉禽制品深加工、食用菌生产及深加工、果蔬微粉及果蔬饮品深加工、蜂产品深加工等)均有作为随州主导产业的潜力。

结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产业部门技术经济特性和随州市经济资源能力,并考虑到作为中国的“专用汽车城之都”和波导手机中部生产基地,及独特的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优势,随州市未来应重点支持的主导产业是:专用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食用菌生产及深加工业等比较优势产业。

(二)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本文测算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四个主成分为衡量经济效益、规模及专业化、增长及关联、创新及就业带动,其得分分别为9.34、-1.58、1.62、-2.77;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四个主成分得分分别为18.96、-4.74、-2.21、 -5.44;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四个主要成分得分分别为10.43、-1.89、0.95、-3.16,三大产业均共同面临着:规模及专业化不够、产业链不够完善、创新不足等突出问题。对此,随州市应该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契机,着重在专用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和食用菌生产及深加工业三大领域引入有实力的企业或工业项目,通过培优扶强、鼓励企业兼并联合等多种形式整合行业内企业、壮大企业规模,推动企业“二次创业”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完善产业规划、引入上下游企业、延长及完善产业链;通过优化服务环境、加强企业间联系,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培育产业集群;通过推进本地企业与武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更新等形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苏文才.试论安徽省主导产业选择.预测,1990

2.刘克利,彭水军.主导产业的评价选择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xx

3.张明举.主成分在小城镇经济辐射区研究中的应用——以重庆大足县为例[j].经济地理,20xx

4.党耀国.区域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与数学模型[j].经济经纬,20xx

区域旅游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述_地方战略论文 第八篇

内容摘要:本文以区域旅游竞争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因素的,并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套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以模糊技术为平台,综合模糊、因子和层次的基本思想,构建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详述其评价方法。

关键词:区域旅游 竞争力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 层次法

区域旅游竞争力,是指由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综合水平与区域内旅游业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旅游竞争力。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区域内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经营实力,也取决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竞争力。因此,区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涉及到多因素的综合评价问题,而且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因素大多具有模糊性,其影响程度一般也是由人们的主观判断决定的,一般的评价方法无法处理,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却能较好地解决多因素、模糊性及主观判断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建立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系统

(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要遵循科学性、层次性、整体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比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设立的指标要能反映旅游业竞争力的内涵、计算方法科学;层次性原则是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能准确反映各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按照层次递进的关系组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整体,反映旅游业竞争力的不同侧面;整体性原则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各单个指标综合成一个指标,用以说明旅游业竞争力的整体情况;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标所需的数据易于取得、真实可靠、计算方便;可比性原则指各指标间便于纵横对比,同一指标具有历史可比性,以反映区域间旅游业竞争力的差距和竞争力的动态变化。wWw.0519news.coM

(二)区域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将指标集u按属性划分为m个子集,记作u1,u2,u3,…,um,且满足:ui=1ui=u,ui∩uj=φ(i≠j);设每个子集的因素为ui={ui1,ui2,…,uin}(i=1,2, …m),即ui含有n个因素。综合所有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零层是综合评价的目标层,一级评价指标包括资源、市场、企业和社会供给等四个方面的竞争力,二级和三级指标分别是其上级指标的进一步细化。

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数学首先是由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于1965年提出的,它是一门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具有“模糊性”现象的数学。模糊综合评价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将一些模糊因素定量化并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其评价的基本思路遵循定性——定量——定性的步骤,即从定性研究入手,经定量加工处理,得出定性的评价结果。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单因素模糊转换矩阵r和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w,这两项结果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一)确定评价的因素论域u

由前面的指标体系可以看出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具体可以分为四层,一级评价指标ui(i=1,2,3,4)可表示为u={ u1,u2,u3,u4},u即为指标集,其中ui中的各指标可继续细分,形成下一层指标,例如旅游资源竞争力u1={ u11,u12},旅游市场竞争力u2={ u21,u22},旅游企业竞争力u3={ u31,u32},社会供给竞争力u4={ u41,u42,u43}。可统一表示为ui={ ui1,ui2,…,uin},uij表示ui中第j项指标,共有n项指标。其它各级指标的细化类似于此。

(二)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在模糊系统评价中,常见的确定权重的方法有主观经验判断法、专家征询法或专家调查法、评判专家集讨论法、层次法(ahp)等。本文主要采用层次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集,首先根据专家咨询意见,采用1~9标度法进行每两元素间的相对比较,构造判断矩阵,然后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再求其n次方根ωi',并对其正规化,即得权重 ,从而得到权重向量ω=(ω1, ω2,..., ωn),ω的各分量即为同一层次各指标相对上一层次某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值。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指标为ci=(λmax-n)/(n-1),其中:

如果ci=0,则表明该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检验结束。若ci≠0,则需接着进行随机一致性比率cr的计算。根据所给定的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值,按照公式cr=ci/ri,计算cr的值,当cr<0.1时,则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元素的取值,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根据上述方法,取ω=(ω1, ω2,..., ωn)为各层指标的权重集,其中ωi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ωi>0,且ωi=1)。本文一级评价指标ui的权重向量为ω=(ω1,ω2,ω3,ω4),二级评价指标uij的权重向量为ωi=(ωi1,ωi2,...ωij),其中j为指标ui所包含的下一级指标个数。三级评价指标uijh的权重向量为ωij=(ωij1,ωij2,...ωijh)。其中h为指标uij所包含的下一级指标个数。

(三)建立单因素模糊转换矩阵r

设评价等级论域v={v1,v2,v3,…,vn},vk表示评价标准等级(k=1,2,...,n)。单因素模糊矩阵的建立就是对指标集u中的每一个因素,用各种可行的方法分别做出对评语集合v中诸评语等级的单因素评判,即评价指标因素对于评语集的隶属度,进而构造一个模糊评价矩阵r。若总调查对象为m人,其中多个评价主体对同一评价对象的指标uijh评为vk等级的有x人,则隶属度rijh=x/m,其中,rijh即为uijh的单因素评判。本文设定五个评价等级,即v={v1,v2,v3,v4,v5},用语言表示为v={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由rijh构成单因素模糊转换矩阵rij。

(四)单因素模糊评价

对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因素uijh,根据模糊转换矩阵rij和权重ωij,利用模糊变换bij=ωij•rij,计算单因素模糊评价。其中,bij为uij的单因素评判。

(五)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多层次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其模糊综合评价过程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进行的。具体评价过程是首先用bij作为评价指标uij的单因素评价向量,则又可构成模糊评价矩阵ri,且,因此,一级综合评价为:。

然后用bi作为评价指标ui的单因素评价向量,则又可构成模糊综合评价矩阵r,且r=再次利用公式:b=ω•r,得到各个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最终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ω•r=(b1,b2,b3,b4,b5)

这也是着眼因素u = { u1,u2,… um}的综合评判结果。

(六)计算综合评价值

对b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各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等级,但是往往会因为该判断原则丢失太多信息而使评价结果失效。而且等级模糊子集b不能直接用于区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要对其进行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给定各种等级规定某些参数,即赋值,借以作为评级标准,同时把各种等级的评价参数和评价结果b进行综合考虑,以充分利用b所带来的信息,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由模糊综合评判法所得到的评判结果是等级模糊子集:b=ω•r=( b1,b2,b3,b4,b5)。

设相对于各等级bj规定的参数向量为:c=(c1,c2,c3,c4,c5)。则得出等级参数评判结果为:w=b•c t=(b1,b2,b3,b4,b5)•(c1,c2,c3,c4,c5) t=∑j=1bjcj=p;式中p是一个实数。当0≤bj≤1,∑j=1bj=1时,可视p为以等级模糊子集b为权向量关于等级参数c1,c2,…,cn的加权平均值。p反映了由等级模糊子集b和等级参数c所带来的综合信息,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它是十分有用的综合参数。

结论

若假设有两个评价对象m、n,m区域旅游业竞争力采用本文的综合评价指标,得到的模糊评价结果为b=(0.4,0.3,0.2,0.1,0);同样对n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的模糊评价结果为b=(0.5,0.3,0.1,0,0.1)。对于这样的评价结果,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表示这两个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均很大。若给各评语等级设置参数,设相对于各等级bj规定的参数向量为:c=(5,4,3,2,1)。

则得出等级参数评判结果分别为:

pm=b•ct=( 0.4,0.3,0.2,0.1,0)•(5,4,3,2,1)t=4

pn=b•ct=( 0.5,0.3,0.1,0,0.1)•(5,4,3,2,1)t=4.1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用最大隶属度原则来评价,这两个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都大,但是我们给各评语等级规定参数后,得到pn >pm,即n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大于m区域,这样就可以比较不同地区的旅游业竞争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建斌.区域旅游竞争力[j].广东商学院学报,20xx(3)

2.戚能杰.区域旅游竞争力研究[j].中小企业科技,20xx(4)

3.张陆,夏文汇,徐刚.区域旅游竞争力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xx(9)

试论先秦儒法的德力争论与领导影响力_历史论文 第九篇

 摘要】本文通过对先秦儒家法家学派关于领导者德与力的理论阐释、争论及发展脉络的介绍,结合现代领导科学关于领导影响力的理论观点和领导实际现代领导者提升影响力的做法与要求。

先秦儒法;德力争论;领导影响力

影响力是领导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影响力有两种,一是强制性影响力或权力性影响力,一是非强制性影响力或非权力性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是凭借权力而发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同领导者自身的因素无关,纯粹因权力而产生,因权力而消亡。所谓“尧为匹夫不能正三人,而桀为天子却可乱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非强制性影响力是权力之外的因领导者本人的因素而发生的影响力,诸如领导者的能力、品德、业绩等等。领导人的主体素质不同,虽然手中握有同样的权力,但影响力却相去甚远。有的领导威德很高,似日月经天,如江河行地,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从之如流,一呼百应;有的领导者却威望不高,甚至成为孤家寡人,形影相吊。非强制性影响力是衡量领导能力高低的极其重要的参数。

儒家和法家的影响力理论各持一端,并将对方理论作为激烈批判的对象。

法家主张以力服人。法家从人性自私自利“性恶”的理论出发,建立起“君臣利异”的理论。在法家看来,人天生自私自利,为自已打算,他们关心满足自已的欲望,而从不关心领导和管理的好坏,势必同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者发生冲突,民众同君主的利益冲突是必然的。领导者必须采取强制的办法,逼迫民众为自已效力。法家的一整套治国大略,核心一条就是以强大的法律制度,以赏庆和刑罚的两手,强迫民众为我所用。www.0519news.cOm商鞅说:“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韩非研究了历史进化规律,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古竞于智慧,当今争于力气”。主张“不养仁爱之心,但增威严之势。”法家研究了众多的权术,目的就是牢牢保住大权不会旁落。应该说,从整个领导智慧发展上看,法家对强制性影响力的观察、和研究,是最为系统和深刻的。

儒家的以德服人大略,从孔子开始,经孟子,到荀子,构成了一条一以贯之的传统。这条传统认为应顺应人的本性,立足于从积极方面满足民众的需求,进而获取民心的支持。他们主张尊重民众的人格尊严,把人当人看,“博施济众”,“制决之产”,让百姓过上“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七十者衣帛,五十者食肉”的温饱的生活。然后,进行道德教育,使之自觉地弃恶从善,归属领导。儒家扬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认为,为政的关键是要“正”,“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如果为政者自己身正,其所管辖下的各级管理人员以及民众就没有不正的。所谓“身正”就是为政者的道德人格,它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勿从。”(《论语•子路》)为政者自己“身正”,其人格影响力达及于其下级和民众中去,他们就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的规范,不需要命令他们去做什么才去做什么;相反,为政者自己身不正,你下命令去强制他们做什么,他们也不会服从。孔子还说:“苟正其身矣,於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同上)所以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只要为政者自己身正了,就能像北极星那样众星拱护在它的周围,得到民众的拥护。(《论语•为政》)朱熹注释说:“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像如此。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四书集注•为政》)按照朱熹的解释,“为政以德”就是无为而治。孔子也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卫灵公》)这里说的“无为”是为政者的道德人格力,它与道家讲的“无为”是有很大不同的。为政者用他们的道德人格力来实施管理,发挥其人格的示范作用和榜样的功能。也就常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说明治人者、为政者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所形成的人格影响力,就像风一样所向披靡,无不折服。可以说,儒家已经将非强制性影响力的理论发展到了十分成熟的程度。

儒家还认为,管理者、治人者必须是“为人师表者”。领导者、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应该对民众、被管理者起表率的作用。孔子在回答曾子问何谓“七教”时说:“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尊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定,则本正也。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仁于己,……”孔子认为,如果为政者、管理者“好礼”、“好义”、“好信”则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你。所以,孔子说:“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这是孔子从人本出发,对管理者、治人者道德人格的企盼和规定。

虽然儒家人物荀子已经吸收了法家的一些思想,王霸并用,义利双行,但从整个儒家的治国之道言,对以力服人是排斥的。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对权力影响力不屑一顾;孟子更是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等名言表明了自已的态度。法家的商鞅、韩非等人对儒家仁义道德的一套深恶痛绝,认为以德服人之道非但无利而且有害于社会的治理。他们不惜从理论之争发展到残害甚至肉体消灭。

以今人的眼光,这场旷日持久的残酷争论大可不必。但双方的争论给历史和今人以启迪,使人从相互比照中看清了各自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加自觉地将两种影响力运用到领导实践中,创造更好的领导业绩。

非强制性影响力应成为领导者终生努力追求的目标。领导水平的高低,领导业绩的差异,领导的成功与失败,固然同领导手中所握有的权力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在于领导主体素质。事实证明,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优异的领导能力,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献身精神,具有突出的领导业绩的人,不可能没有理想的影响力。非强制性影响力在特殊情况下,甚至领导者手中无权,或者权力失去时,仍然存在并延续。最典型的例证就是,在被王明左倾路线罢权的长征路上,他以高超的和军事智慧,以坚韧不拨的意志力,以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品格,以及他领导苏区的卓越业绩,终于对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人发生影响,摆正了革命的航船,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每一位领导者都应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坚持以高尚的品行,实在的业绩和突出的才能提高自已的影响力。这应该成为领导者安身立命的根本,终身努力的方向。

非强制性影响力并非万能,强制性影响力客观上是不可替代的。权力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需要解释说明,不必要说服动员,自然而然发生作用的统御力量,如同火必烫人,刀必伤人,“入涧必死”(韩非语)一样,只要权力存在,必然发生作用。权力是宝贵的领导资源。任何一位领导人都会十分珍惜权力的存在。在领导实践中,有些特定的情境,某些特定的对象,企图动用非强制性影响力是不可能的,或者即使可能有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这时只有动用权力的影响,迫使对象不得不按着自已的意志行事。

现实的领导活动大都是文武并用,恩威并施,两种影响力共同发生作用。因为具体条件不同,有时一种影响力为主,有时另一种影响力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两种影响力的地位是均等的。 抛开客观的领导过程不谈,就领导者主观修养而言,不应将两种影响力等量齐观。儒家荀子曾就此给我们许多启示。荀子是后期儒家,所处的时代条件使之能够批判吸收诸子的合理思想,包括法家以力服人之道。在新的历史基础上,他将儒家的以德服人和法家的以力服人结合统一起来了。但他同时又认为应该以德服人为主,主张“国之命在礼。”继荀子之后的《吕氏春秋》也主张“凡用民,太上以义,其次以刑罚。”仁为一,法为二。荀子和《吕氏春秋》是主张将暂时和长远相结合,立足于长远,立足于领导的根本利益。“德主刑辅”、“仁一刑二”这一智慧成为以后历代有为之君的治国之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智慧。

德主刑辅的智慧仍然值得现代领导者去借鉴。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要想获得恒久的人心支持,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必须始终以完善自我,增加自我的品格和能力含量为主要的追寻目标。况且,虽然行政职务的晋升是由上级组织决定的,但决定晋升的依据还是德能和业绩。就此言之,权力影响力又来源于非权力影响力。聪明的领导者应该十分清楚两种影响力的轻重次序。更应该十分注重非权力影响力的塑造和提升。

儒家以德服人智慧希望领导者首先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做到不惟我独尊。领导者不要摆领导的架子,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和下属平等交往。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支持与追随,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导者。否则,就会上下离心离德,即使领导者其他方面的品质再优秀,也很难获得众人的支持与追随。其次,领导者要与追随者建立良好关系。“领导能力不是一个人、一个职位或一个项目,而是管理者与追随者相联系是所发生相互作用的关系,即活动范围。” 所以,领导者必须与追随者建立起密切的良好的工作关系。如果下属了解领导者、理解领导者、信任领导者,就会心甘情愿地支持领导者、追随领导者。反之,如果管理者与追随者的关系疏远,相互怀疑、猜忌,甚至相互敌视,下属就会与领导者渐行渐远,离心离德、貌合神离。最后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领导者,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

法家以力服人智慧希望领导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素质与业务素养,要不断加强组织的法律规章制度建设,狠抓落实,严格管理和考核,有赏有罚,赏罚分明,有上有下,上下合理,还要不断最新形势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走在组织发展的最前列,成为组织发展的带头人引路人。

总之,领导者要提升影响力,既要练内功,也要练外功;要恰当地运用权力因素与非权力因素,树立权威使组织成员凝聚在自己周围;既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又要树立良好形象,加强管理。要注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领导魅力带动、影响、促进广大者组织成员改进工作,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四书集注》;《孔子家语》;比斯盖特•舒尔茨著。赵丁译。《顶尖管理能力》.地震出版社,20xx年版

论法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_教育理论论文 第十篇

摘要:21世纪的教育应是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如今,中国的法学教育稳步向前,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随着中国法学教育的急剧膨胀和大众化的、粗放式的发展,再加上教育模式上的种种弊端和学生本身的学习方法和理念的问题,导致如今法学本科生的数量庞大,整体素质却差强人意,本文就将论述法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关键词:法学教育 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 途径与方法

法学学科的本身特点和历史任务决定了其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所需要的综合性法律人才。而素质教育以其对于高等教育内在规律与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成为法律教育的理想模式,真正做到素质教育与法学教学过程的融合,这是推进法学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国际化形式下对法学人才的要求

对法学人才的要求问题,即是塑造怎样的法律人才问题,使其更好的适应国际化大形势的能力与素质。

首先,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在这之中,除了把其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来讲授,还应强调法律职业道德,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充满了对法律本身的忠诚.

而心理上的素质问题,不仅要求法学人才掌握本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里素质教育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其将来能更好的应对社会和适应法律本身复杂又繁重的环境。

最后,还要求法学人才具有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著名教授杨振宁在谈及中国高等学校教育的质量时说:”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讲,成绩和学识都是很好的而且相当的优异、突出,但就是胆子太小,总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和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方法与思想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地加以怀疑,凸现了中国的学生思想的蒙蔽与缺乏创新的精神,这与中国式的传统教育有关,不能突破这一瓶颈,便始终不能适应国际化大形势的要求,不能与时俱进。WWW.0519news.COM”这就要求教育模式的转变与开拓创新,要求学生自己能以发展的眼光与态度洞察周边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专业优秀人才。

二、当下中国法学教育的弊端与法学学生的定位

中国法学教育,即有教育什么的问题,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即应当听谁的问题。中国法学将何去何从?当前中国法学本科学生又将如何定位?

首先,法学教育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目前,法律院系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以部门法学科的划分或国家颁布的主要法律为标准,以传授系统、科学的知识为目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本身并没有错误,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贯彻这一目标时,很少考虑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法学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坐而论道的玄学。

其次,就是传统学科陈旧、新兴学科开设不足。我国当前努力实现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但在知识更新和内容扩展方面,我们的法学教材普遍存在观点陈旧、知识老化、教条空洞、新颖不够的毛病。这种情况如此地发展下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开设不足,将严重制约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教学对社会的应有作用将大大降低。

三、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做到以人为本。在法学教育模式上应以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为主,以解决中国经济实践问题为根本目的。做到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位,实现法学专业教育和司法考试的对立统一,推进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的改革。

2、构筑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法律是一种专业化程度高和实践性、性强的职业,对于在校学生来讲,除了给他们灌输必要的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对其进行专门的职业化培训,才能使其担负职业所要求的职责与使命.

3、培养多元的学生素质体系。在未来的社会中,要求每个人都应当具备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要求学生时刻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国际意识,增加人才培养的可比性,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全新而又全面的新型法律人才。

总之,为培养务实有用的新型法律人才,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对于先进的“西式法学模式”我们应当批判的接收与消化,把西方先进的思想、观念,转化为自己所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我们的学生在读、听、说、写、思、辩和举手投足等方面都能表现出一个法律职业者应有的素质、能力和才智。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素质教育与法学教学过程的融合,从而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法制建设所需要的综合性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栾栾.《论法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中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教学与资源建设中心

[2]邓正来.《中国法学教育的方向,载正来学堂在线》

[3]邓正来学堂在线 dzl.ias.fudan.edu.cn/showtopic.aspx?topicid=156

[4]旭辉.《论法学素质教育实现的途径与方法》,法学家网 20xx.4.12

[5]宪丹.《建构和完善法律人才培养体制的关键环节》,载《法学评论》20xx年第4期

本页网址:

https://www.0519news.com/mianfeilunwen/faxuelunwen/65636.html

《阐释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十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Copyright © 2022 © 都市文档在线 ✪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445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8